王良健,劉 敏(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長沙 410079)
新農保農戶參保繳費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王良健,劉敏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長沙 410079)
本文在問卷調查與數據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新農保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的選擇意愿,建立了其影響因素的有序Probit模型。計量分析結果表明:農戶的年齡越大、婚姻狀況越穩(wěn)定、健康狀況越佳,農戶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農戶收入來源多樣化、家庭收入水平較高,農戶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農戶對新農保的了解程度越高、了解途徑的權威性越強,對新農保的信任程度越高,農戶選擇較高繳費檔次的概率越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農戶選擇參保繳費檔次的原因,其中重點分析了大多數農戶選擇最低參保繳費檔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新農保;農戶;繳費檔次;影響因素
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簡稱新農保。新農保政策實行社會統(tǒng)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yǎng)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措施相配套,以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1]。國務院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當前的新農?;纠U費檔次設為五檔,分別是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元/年、500元/年,各地在新農保具體實施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設繳費檔次。
新農保自2009年試點以來,已有兩次加速過程,2011年7月1日起,新農保全國覆蓋率進一步擴大到60%的縣(市、區(qū)等)。在試點過程中,農戶就參保檔次的選擇呈現(xiàn)出怎樣的規(guī)律性,哪些因素影響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的選擇?國內學者作過相關的研究,如李春根、魏雅紅等(2011)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參保農戶普遍選擇低檔次的參保檔次,極少數人選擇較高的參保檔次[2]。耿永志(2011)通過對河北省18個縣(市)的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80%的農戶選擇了最低繳費檔次,并認為與農民收入預計新農保養(yǎng)老金待遇低以及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有關[3]。劉建鋒(2010)對黑龍江的調查發(fā)現(xiàn),農戶家庭收入低是受訪者選擇較低參保檔次的主要原因[4]。此外,也有學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農戶在參保時傾向于選擇中檔繳費檔次,如蘇東海、周慶(2010)通過對寧夏新農保試點縣農戶的調查發(fā)現(xiàn),愿意每年繳納300元的農戶占比最多[5]??傊蠖鄶祵W者的研究結果表明,新農保最低繳費檔次格外“受寵”,并對其原因進行了多視角的剖析[6,7]。
雖然有個別學者探討了新農保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的選擇意愿[8]與影響因素[9],但筆者認為,對該問題的研究有待深入探索,以便累積更多的研究“案例”,從而為我國及時調整新農保政策提供決策參考,這是本文研究的出發(fā)點。
(一)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12年春節(jié)期間在湖南益陽、岳陽、婁底、常德、江蘇揚州、河北石家莊、湖北武漢、安徽淮南、山西運城、內蒙古巴彥淖爾和通遼、四川廣漢的農村地區(qū)問卷調查與訪談,共計發(fā)放問卷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32份,樣本有效率達95.21%。
(二)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由農戶的個人特征、家庭特征、對新農保的認知情況、農戶參保決策等四部分組成。農戶的個人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健康狀況、身份以及從業(yè)類型;農戶的家庭特征包括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子女數以及家庭承包的耕地數量;農戶對新農保的認知情況包括對新農保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徑以及農戶對新農保的信任程度。
本問卷的核心部分是農戶的參保決策情況,問卷給出了“愿意并已經參加新農保”、“愿意但尚未參加新農?!焙汀安辉敢鈪⒓有罗r?!比齻€選項。若農戶選擇愿意參保(即本題的前兩個選項中的任意一個),則農戶需繼續(xù)回答其愿意(或已經)選擇的新農保的繳費檔次,即農戶的參保繳費包括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元/年、500元/年以及其他檔次(請受訪者填寫金額),以及農戶選擇該繳費檔次的原因;若農戶選擇不愿意參加新農保,則請受訪農戶選擇其不愿意參保的原因。
表1 受訪農戶的參保表決情況
如表1所示,908位受訪農戶表示自己已經參加新農保,占全部樣本的68.17%。此外,有256位受訪農戶正在觀望,表示自己愿意參加新農保,但目前尚未參加新農保,這部分農戶占全部樣本的19.22%。從調查數據來看,超過87%的受訪農戶愿意參加新農保,這對國家推行的這項重大惠農政策是一種肯定。就本次調查的數據來看,有168位受訪農戶出于各種原因,表示自己不愿意參加新農保,這部分農戶占全部樣本的12.61%。
承前文所述,在所有的調查樣本中,有1164位農戶表示愿意參加新農保,筆者就其愿意選擇的繳費檔次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受訪農戶對于繳費檔次的選擇呈現(xiàn)出兩極化趨勢。超過68%的受訪農戶表示自己愿意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這也是新農保繳費檔次中的最低檔。而愿意選擇當地新農保最高檔(大部分地區(qū)為500元/年,個別地區(qū)為800元/年,其中就本次問卷的發(fā)放地區(qū)而言,僅江蘇省揚州市的新農保養(yǎng)老保險費最高檔為800元/年,即為本文中的“其他金額”)的農戶合計約占愿意參保農戶總數的15%,而愿意選擇中間繳費檔次的農戶(即愿意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數額為200元/年、300元/年、400 元/年)的農戶合計約占愿意參保農戶總數的16.5%。
表2 受訪農戶愿意(或已經)選擇的參保繳費檔次
(三)變量設定
本文主要考察農戶個體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對新農保的認知情況等三個層面共計13個因素與農戶參保繳費檔次之間的相關關系,具體的變量設定如表3。
表3 變量設定
(一)有序Probit模型
對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的調查,很難獲得連續(xù)性數據。本文中反映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的數據也是離散型數據,而概率模型分析離散選擇問題是比較理想的估計方法,本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來建模分析。
由于實際觀測到的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為離散數據,故不能直接采用線性估計模型。假定存在一個依賴于解釋變量X的理論連續(xù)指標Y*,Y*為不可觀測值,它是農戶參保繳費檔次的映射,并且符合普通最小二乘法[10]。因此,可以記:
上式中,β代表參數向量,εi=N(0,δ2I),即觀測樣本相互獨立且具有正態(tài)誤差[10]。本次問卷調查中若農戶已經參加新農保,可供其選擇的繳費檔次有6個,依次是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 元/年、500元/年以及其他金額 (就本次調查情況來說,其他金額均為800元/年);若受訪者不愿意參加新農保,實際上其選擇的數額為0元/年。所以,實際觀測到的農戶參保繳費檔次是離散數據。以上述7個數值為分界點,分別表示農戶的參保繳費檔次的等級,即:
所以,本文中基本模型設定如下:
農戶的參保繳費檔次=F(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健康狀況、身份、從業(yè)類型、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子女數、家庭承包的耕地數、了解程度、了解途徑、信任程度)+隨機擾動項
(二)模型結果分析
表4 模型回歸結果
本文運用SPSS17.0軟件,首先通過檢驗自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發(fā)現(xiàn)家庭子女數這一變量與年齡、婚姻狀況等兩個變量的相關系數較高,故在實際建模中排除了子女數這個變量,其他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較小,基本可認定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由此建立了新農保農戶參保繳費檔次影響因素的有序Probit模型,模型結果如表4所示。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農戶的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從業(yè)類型、家庭收入水平、對新農保的了解程度、了解新農保的途徑以及對新農保的信任程度與農戶選擇的繳費檔次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具體而言:
1.農戶的年齡與農戶的繳費檔次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農戶年齡越大,其選擇較高繳費檔次的概率越大,這一結論與鄧大松等學者(2014)的研究結論恰好相反。筆者認為,年齡越大的農戶,其面臨的養(yǎng)老問題越迫切,不僅如此,其子女對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也越來越關注,不排除子女為其代繳養(yǎng)老保險費的可能,進而減輕子女今后在經濟上贍養(yǎng)老人的壓力。因此,其選擇較高檔次的保費概率越大。
2.農戶的婚姻狀況與繳費檔次呈正相關關系,即農戶的婚姻狀況穩(wěn)定性越好,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夫妻恩愛和睦容易相守到老,這部分的農戶對于自己老年生活的預期更加樂觀,為了能安享晚年,愿意在年輕的時候作更多的打算。
3.農戶的健康狀況與繳費檔次呈正相關關系,即農戶的健康狀況越好,其更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筆者認為,健康狀況越好的農戶,其對老年生活的預期更為樂觀,也更愿意為自己的老年生活作較為長遠的計劃和安排,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有利于安度晚年;而健康狀況不甚理想的農戶,一般而言,家庭的經濟條件相對受限,且健康狀況不佳的農戶更容易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可能選擇較低的繳費檔次。
4.農戶的從業(yè)類型與繳費檔次呈正相關關系,即非農型農戶選擇較高參保繳費檔次的概率大于純農型農戶選擇較高參保繳費檔次的概率。非農型農戶收入來源較為多樣化,收入水平較高,從而更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且非農型農戶信息來源較廣,對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以及各種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的了解越多,農戶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反觀純農型農戶,收入來源較為單一,收入水平一般不高,而且這部分農戶對于其他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了解不多,在選擇新農保的參保繳費檔次時,更傾向于選擇較低的參保繳費檔次。
5.農戶家庭的收入水平與農戶選擇的繳費檔次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農戶家庭收入水平越高,農戶選擇較高參保繳費檔次的概率越大。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農戶在選擇社會養(yǎng)老保險時,更有能力選擇高的繳費檔次,愿為自己將來的老年生活提前謀劃。而家庭收入水平較低的家庭,目前經濟方面的拮據令其選擇較低的繳費檔次。
6.農戶對新農保的了解程度與其選擇的繳費檔次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對新農保了解程度較低的農戶,其更傾向于選擇較低繳費檔次來進行嘗試,而對新農保制度了解程度較高的農戶,其更愿意將新農保作為自己年老后養(yǎng)老方式的一種選擇,在現(xiàn)階段繳納一定數額的費用,為自己今后能安度晚年提前作準備。
7.農戶了解新農保的途徑與其選擇的繳費檔次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進行變量設定時,本文按了解新農保制度的途徑所提供的信息的權威性對變量進行賦值,權威性越高的途徑賦值越大。而實證分析證明,農戶了解新農保的政策的途徑越權威,其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的概率也越大。因為新農保作為我國政府在農村實行的一項惠農政策,農戶了解這項政策的途徑越權威,其對新農保政策信任程度也將相對越高,故其在這項政策下愿意進行的“投資”也相對越多,表現(xiàn)為其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的概率越大。
8.農戶對新農保的信任程度與農戶選擇的繳費檔次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農戶越信任新農保政策,其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的概率也相對較大。因此,地方政府社保部門和村委會干部要積極宣傳我國新農保制度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戶長遠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突出其普惠性與權威性,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戶對新農保政策的信任度。
本文實證分析表明農戶的性別、文化程度、身份、家庭承包的耕地數量與農村參保繳費檔次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至于性別方面,不難理解在參保方面“男女平等”的道理,而文化程度、身份、家庭承包的耕地數量等變量經大多數學者的實證分析證明對農戶參保意愿是有影響的,但是否對參保繳費檔次有影響尚待作更深入的理論與實證分析。但本次調查與實證分析結果從側面說明村干部及文化程度高的農戶在參保繳費檔次選擇方面未能起到“帶頭”作用,因此,地方社保部門下一步重點對村干部與文化程度高的農戶展開宣傳“攻勢”,讓“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理念深入普通農戶。
(一)總體概況
筆者在調查農戶愿意(或已經)選擇的繳費檔次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查了農戶選擇某一繳費檔次的原因,問卷中列出的可供選擇的原因包括:①家庭的經濟條件起主要作用;②周圍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這個繳費檔次,本人隨大流;③政府補貼差不多,選擇這個繳費檔次最有利;④參保有補貼,不參保會吃虧;⑤自己對政策不是很了解,聽辦保險的人宣傳后選擇該檔次;⑥其他原因。已參加新農保的受訪農戶就其選擇某一繳費檔次的原因的統(tǒng)計結果如下:
表5 已參保農戶參保檔次的選擇及原因
由表5可知,已參保的受訪農戶合計908人,其中選擇最低繳費檔次的占72.80%,選擇當地最高繳費檔次(在本次問卷調查選擇的地區(qū)中,除江蘇省揚州市的最高繳費檔次為800元/年外,其他地區(qū)的最高繳費檔次均為500元/年)的占13.43%。已參加新農保的受訪農戶在繳費檔次的選擇上呈現(xiàn)出兩極化的選擇,即絕大多數的農戶選擇了最低檔次即100 元/年,在選擇其他檔次時,農戶傾向于選擇最高繳費檔次而非中間繳費檔次。
而就受訪農戶選擇某一繳費檔次的原因來看,36.78%的受訪農戶選擇了隨大流,即因為周圍大多數人選擇了某一繳費檔次,農戶跟隨大家的選擇選擇了某一繳費檔次;其次是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選擇某一繳費檔次;此外,11.12%的受訪農戶認為自己選擇了最有利的繳費檔次,10.46%的受訪農戶為了不吃虧而參保,7.82%的農戶在經辦保險人員的宣傳下選擇了某一繳費檔次,此外還有2.42%的農戶表示他們出于其他原因考慮選擇了某一繳費檔次。
(二)農戶選擇最低參保繳費檔次的原因分析
1.農戶在選擇參保繳費檔次時存在普遍的“從眾心理”
已參加新農保的908位受訪農戶中的661人選擇了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究其原因,41.15%的受訪農戶表示之所以選擇100元,是因為周圍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每年繳納100元。而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之所以大多數人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一是因為新農保尚處在試點階段,制度在設計上還存在著改進的空間,農戶對制度的后續(xù)發(fā)展持觀望態(tài)度;二是因為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民收入普遍得到提高,100元對于一般的農戶來說并不是大數目,絕大部分農戶具有了每年支付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的支付能力;三是部分農戶認為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并不多,可以當作一種投資,若發(fā)生損失,也不至于影響到農戶的基本生活。農戶的這種“從眾心理”而選擇最低繳費檔次的結論與魯歡(2012)的調查結論一致。
2.家庭經濟條件是農戶選擇最低參保繳費檔次的重要原因
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的661位農戶中有27.84%的農戶表示是出于家庭經濟條件考慮選擇了這一繳費檔次。如前文所述,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對普通農戶而言并不是大數目,一般的農村家庭至少有夫妻兩人要同時繳納保費,即一般的農村家庭每年繳納的保費至少為200元/年,依此類推,農戶選擇的繳費檔次越高,其家庭每年在養(yǎng)老保險費方面的支出將成倍的增加。對于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農村家庭而言,若是每年需要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過高,將會影響他們目前的生活水平,故其出于多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
3.“不吃虧”的心理是部分農戶選擇最低參保繳費檔次的主要原因
661位農戶中有10.59%的農戶表示他們之所以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是因為參??梢灶I取養(yǎng)老金,不參保會“吃虧”。新農保政策規(guī)定,對于年滿60周歲的農村老人,只要符合條件的子女參加新農保,每位老人可以獲得每月55元基礎養(yǎng)老金的補貼;且參保農戶在其自身達到養(yǎng)老金領取條件后,除每月領取55元養(yǎng)老金外,其個人賬戶總額除以139,按月計發(fā)。農戶表示參??梢灶I取養(yǎng)老金,不僅意味著其自己在年老后可獲得政府每年補貼的基礎養(yǎng)老金,每年合計660元,還可以領取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這對農村家庭而言,不參保確實是“吃虧”的事情。
4.部分農戶認為自己選擇了最有利的參保繳費檔次
選擇100元/年的受訪農戶中有10.29%認為自己選擇了最有利的繳費檔次,這部分農戶認為,因為政府發(fā)放的基礎養(yǎng)老金和地方政府的補貼數額差不多,選擇最低繳費金額最有利。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新農保試點的指導意見,在不考慮利息率與通貨膨脹影響的條件下,簡單計算了各個繳費的檔次的 “投資—回報比”,其中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的農戶,累計繳納15年,年老后每年可領取的養(yǎng)老金額合計828.35元,“投資—回報比”高達8.28,而繳費檔次越高,“投資—回報比”越?。?1](如表6)。
表6 各參保繳費檔次的“投資—回報比”
5.部分農戶出于對政策不了解等原因選擇最低參保繳費檔次
此外,有8.32%的農戶表示之所以選擇100元/年是因為他們對政策不了解,在經辦保險人員的宣傳下選擇了該繳費檔次,另有1.82%的受訪農戶表示他們選擇每年繳納100元養(yǎng)老保險費是出于其他原因,如嘗試等。
(一)結論
本文通過農戶問卷調查結合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目前新農保農戶繳費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年齡越大、健康狀況越好,農戶選擇較高參保繳費檔次的概率越高;農戶收入來源多樣化、家庭收入水平越高,農戶更傾向于選擇較高的參保繳費檔次;農戶對新農保的了解程度越高、了解新農保政策的途徑越權威、對新農保政策的信任程度越高,農戶越傾向于選擇較高的參保繳費檔次。
此外,大部分農戶選擇最低參保繳費檔次的原因可能與存在普遍的從眾心理以及家庭經濟條件等有關。
(二)政策建議
1.進一步完善新農保的制度設計
新農保試點以來,在制度設計方面不斷完善,但仍存在著改進的空間。比如新農保的繳費檔次的設計,按國家指導意見,目前絕大部分新農保試點地區(qū)都設置了100元/年至500元/年五個繳費檔次,部分地區(qū)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但新農保的繳費檔次的設置未與農民的收入水平直接掛鉤,也沒有直接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和物價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農戶擔憂未來領取到的養(yǎng)老金是否會“嚴重貶值”。因此,各地在實施新農保政策時,既要保持政策上的穩(wěn)定性,又要加強制度的靈活性,應逐步建立起地方政府補貼標準與地區(qū)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長掛鉤的機制,有條件的地方政府適當加大高繳費檔次的補貼力度,對于農村特困人群及因病致貧等繳費困難群體,當地政府應為其代繳全部最低標準的養(yǎng)老保險費。真正在廣大農村形成“老有所養(yǎng)、頤養(yǎng)天年”的穩(wěn)定預期。
2.加大新農保政策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自主性
當前,農民了解新農保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尤其是基層村干部的宣傳,其次是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這些途徑的宣傳見效快,但也難免存在著信息失真或是信息不全面等方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可通過發(fā)放新農保的宣傳手冊等方式,全面介紹新農保的原則、目標、繳費檔次的設置、養(yǎng)老金的計算、養(yǎng)老金的領取條件等,讓農民真正對新農保制度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提升農民在選擇新農保繳費檔次時的自主性,鼓勵農戶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3.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多種養(yǎng)老方式并舉
隨著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當前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著較大差距,地方政府應發(fā)揮其在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主體作用,加大對農民的就業(yè)指導和技能培訓力度;同時發(fā)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積極培育各類專業(yè)合作社,將當地的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資產和資本優(yōu)勢,培育地方特色產業(yè),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拓寬“集體補助”的籌資渠道。建議將養(yǎng)老保險費的村集體補助納入村委會年度績效考評以及換屆選舉的重要依據之中。
當前我國農村的主要養(yǎng)老方式仍是傳統(tǒng)的“子女供養(yǎng)”和“土地養(yǎng)老”,在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養(yǎng)老方式在保障農民老年生活方面的作用的同時,積極推廣社會養(yǎng)老方式,發(fā)揮傳統(tǒng)養(yǎng)老方式和新型的社會養(yǎng)老方式的合力,讓農民真正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
4.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同征地補償及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掛鉤機制
目前農村土地征收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引發(fā)各類矛盾與沖突的“導火索”,深化農村征地制度改革是防范和化解征地社會沖突問題的根本。筆者認為,在各地農村征地補償標準制定方面,要加大對失地農戶在養(yǎng)老、醫(yī)療及就業(yè)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被征地農戶的養(yǎng)老保險費繳納應高于最低繳費標準至少一個檔次并由當地政府為其代繳,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應讓失地農戶享受當地城鎮(zhèn)居民醫(yī)保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切實解決失地農戶的后顧之憂。
各地在積極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對于符合轉戶條件的居民,既要保留原農村居民領取養(yǎng)老金待遇與子女參保繳費掛鉤的政策不變,還應適當增加地方政府的補貼部分。對已進城務工滿一定年限的農業(yè)轉移人口,城市政府應為其辦理城鄉(xiāng)社會保障的轉接手續(xù),并督促務工企業(yè)為農業(yè)轉移人口繳納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等企業(yè)承擔的社會保障費用。
[1]卞賢琦.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2.
[2]李春根,魏雅紅,等.江西省新農保制度調研及完善對策——來自新建、修水兩縣的田野調查[J].財政研究,2011(9):58-60.
[3]耿永志.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跟蹤調查——來自河北省18個縣(市)的農戶[J].財經問題研究,2011(5):125-128.
[4]劉建鋒.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新政對農民參保意愿的影響——基于黑龍江省的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147-148.
[5]蘇東海,周慶.新農保試點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寧夏新農保試點縣的調查分析[J].社會科學,2010(9):74-80.
[6]魯歡.新農保最低繳費檔次“受寵”原因及對策分析——基于對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400戶農戶調查的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2(2):20-28.
[7]鄧道才,蔣智陶.知溝效應、政策認知與新農保最低檔次繳費困境——基于安徽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1):90-97.
[8]金剛,柳清瑞.新農保補貼激勵、政策認知與個人賬戶繳費檔次選擇——基于東北三省數據的有序Probit模型估計[J].人口與發(fā)展,2012,18(4):39-46.
[9]鄧大松,李玉嬌.制度信任、政策認知與新農保個人賬戶繳費檔次選擇困境——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估計[J].農村經濟,2014(8):77-83.
[10]傅新紅,李君,許蕾.農業(yè)科技特派員繼續(xù)從事特派員工作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254名農業(yè)科技特派員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10 (6):58-66.
[11]張慶君,蘇明政.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籌集能力研究——基于遼寧省義縣新農保試點的實證考察[J].農村經濟,2011(9):72-74.
A Research on the Farmers’Willingness to Attend and Pay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Liang-jian,LIU M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79)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farmers’choices of the payment cla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hen they decided whether to buy the new type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by using the Ordered Probit Model,which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After doing some standard econometrical analysis,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older,healthier,the more the ways to get money,the higher level of family income,the more the farmer knows about the policy,the higher authority of the ways to know about the policy,the stronger the belief in the policy,the farmer is more likely to choose a higher payment clas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oices and influence factors,the paper continu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farmers choose a specific payment class,especially the lowest payment class.At the end,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farmers;payment class;influence factors
F840.61
A
1007-0672(2015)02-0054-06
2014-08-16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農戶視角的空心村形成機理與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12BGL102)、湖南省科技廳2012年軟科學重點項目“基于農戶視角的湖南省征地補償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2012ZK2009)的階段性成果。
王良健,男,湖南雙峰人,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博導,研究方向: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劉敏,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