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寧夏文人管律及其所撰墓志文考

      2015-10-09 13:29:24王琨
      西部學刊 2015年9期
      關(guān)鍵詞:王寶

      明代寧夏文人管律及其所撰墓志文考

      王琨

      摘要:管律為明代寧夏名儒,才華出眾,但不幸被牽連進“寘鐇之亂”的政治漩渦。時楊一清督撫寧夏,成為他個人與家庭命運的重要轉(zhuǎn)折點。管律以編修《嘉靖寧夏新志》而為人們熟知,此外還撰寫了大量的題記文、疏議文、墓志文。本文重點就所見的六篇墓志文進行梳理,對考古出土的明代錢氏家族墓志、王寶墓志及《康熙延綏鎮(zhèn)志》中的王戟墓表進行了整理、考釋。

      關(guān)鍵詞:管律;墓志文;錢氏家族;王寶;王戟

      中圖分類號:I206.2;K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管律生平與著述

      1.管律生平

      管律,字蕓莊,或作“應(yīng)韶”,①寧夏衛(wèi)(今寧夏銀川)人,為明代寧夏名儒。出身官宦世家,其父管珣,曾任職慶府承奉司,時與寧夏巡撫韓文交往甚深。②管律天資聰慧,幼承父教,誦閱讀書,勤奮備至,學優(yōu)于庠序。正徳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中舉人,[1]136正德辛巳科(1521年)中進士,[1]133曾任職慶府長史司,③官至刑科給事中。[1]7

      管律的生平,史籍記載極簡,但通過《楊一清集》及《明實錄》等文獻,仍可窺見一些與他個人命運相關(guān)的人與事。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寘鐇起事,派生員孫景文設(shè)宴、聯(lián)絡(luò)軍武大臣,并以討伐劉瑾為名起草檄文發(fā)動兵變。朝廷派楊一清總制軍務(wù),前往鎮(zhèn)壓。事件很快被當?shù)貙㈩I(lǐng)仇鉞、曹雄平息,京軍雖被調(diào)回,但楊一清、張永仍被派往寧夏撫安處理善后。楊一清遣人先行曉諭寧夏,并出具告示“只誅首惡、不究脅從”。④到任后,寧夏鎮(zhèn)巡官移逮上千余人,管珣、管律父子,皆在其中。在該事件中,管珣在寘鐇府任承奉司寫字人,將孫景文撰成的省諭文書謄寫并刋成板榜,其子管律也在旁看寫。⑤但楊一清強調(diào)“各犯有原謀、脅從,情狀不一”,[2]336又會同各官審理“分別首謀、共謀、隨從等第”,[2]336始終堅持區(qū)別處理的原則。故管珣、管律父子皆以“脅從”而得活。⑥管律因而對楊一清懷有莫大的感恩,在以后的任職中多圖報答。正德五年,楊一清因痛斥武宗之弊,又遭江彬、錢寧等人讒言誣告,遂憤而辭職,回歸京口。世宗即位后,會三邊總制缺,廷臣交薦一清可大用,而刑科給事中管律、陜西道御史黎貫就是其中的力薦者,屢次上疏。如嘉靖元年(1522年)九月辛亥,“以三邊有警,請召用致仕武英殿大學士楊一清付以總制之權(quán),往經(jīng)略其地?!盵3]547又嘉靖元年十月戊寅,“言致仕大學士楊一清久任三邊,威名素著,乞特起用,徑赴陜西總制。”[3]560此時,管律始任刑科給事中,而冒死直諫兵部罷免現(xiàn)任三邊總制李鉞,此間情義不言而喻。終于,嘉靖三年(1524年),楊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銜總制陜西三邊軍務(wù),這是他第三次出任三邊總制,時已七十高齡。管律在《都察院續(xù)題名碑記》中稱楊一清為“宗師邃庵先生”。⑦因此,管律的個人際遇是與楊一清有很大關(guān)系的。

      2.管律著述

      管律一生著述頗多,最為人們熟知的是《嘉靖寧夏新志》。弘治辛酉年(公元1501年),管律師胡汝礪曾編成《寧夏新志》,至嘉靖乙亥年(公元1539年)楊守禮巡撫寧夏時,該志已與實際出入頗多,遂命管律重編。管律因革損益,更易矛盾,勘正錯訛,備載人事,“不足三月而成,因舊而新,隨事而正。政有關(guān)于大體者,不厭其煩;事有益于軍民者,備記其實。凡百家眾技之流,舊制新設(shè)之顛末,綱分目析,且隨類附以不進之意。”[1]1《嘉靖寧夏新志》是目前寧夏地區(qū)流行最廣的一部志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另外,清人丁丙在《善本書室藏書志》中著錄,賀蘭山人管律應(yīng)韶甫撰《蕓莊雜錄備遺》十六卷,原稿本,鳴野山房藏書。前有嘉靖十六年菊月蕓莊子自序,云:

      予少讀書,性愚,記不克遠,先君教以凡所誦閱,茍勤錄之,足備遺忘,雖魯何患。于是遵承惟慎先君。每歲終歷課之,逮發(fā)軔陜闈,積數(shù)千余紙。自棄逐以來,所謂數(shù)千余紙者,無一接目矣。今年丁酉,予內(nèi)子索敗紙覆瓿,復(fù)得是紙,悲喜交集,姑錄分十六卷,標之曰《雜錄備遺》。⑧

      是序交代了管氏撰《蕓莊雜錄備遺》的緣起,從中可窺見他深厚的家學淵源。內(nèi)容蓋以讀書雜錄為主,間及父君教言等。丁氏還介紹,該稿本“有管氏應(yīng)韶、辛巳進士、練川世家、蘭山書屋諸印,蓋管氏遺書而歸之鳴野山房也。”⑨該書未經(jīng)付雕,或已亡佚。在丁丙之從孫丁仁的《八千卷樓書目》卷十二子部亦有著錄,然已誤作“明管應(yīng)律撰”。⑩

      今所見管律文章,以題記文、疏議文、墓志文為主。題記文主要散見于《嘉靖寧夏新志》各卷:如卷一有《重修公署碑記》《都察院續(xù)題名碑記》《演武教場重建碑記》《建東號記》;卷二有《城隍廟重修碑記》;卷三有《中衛(wèi)文廟重修碑記》《鐵柱泉碑記》;卷八有《漢壽亭侯壯謬關(guān)公祠碑記》。此外,《(乾隆)寧夏府志》有《牛首寺碑記》[4]709《楊公去思碑記》[4]712。礱石題記,或記功德,或懿遠觀,或?qū)崉裾],或昭垂思,多為蒞官者請文而作。奏疏文多議時弊、邊防、人事、禮儀等,如《獻愚衷思裨疏》?《修兵政復(fù)舊規(guī)以固根本疏》?《節(jié)冗費以應(yīng)修省疏》?等。正德十六年,疏議馬價,奏增馬銀。?嘉靖五年,疏議鹽引開中,奏治鹽政?;又疏議當政伯侯養(yǎng)驕瀆職,奏選材勇?;又因李鑒之引罪與否問題,痛斥朝臣以禮牽附、援引中傷[5]3338;嘉靖十年,三邊總制王瓊廢棄河?xùn)|邊墻,重修“深溝高壘”,管律大膽質(zhì)疑;繼而邊墻成,寧夏巡撫張文魁、三邊總制唐龍等欲“擺邊”以守,[1]250他又予以猛烈抨擊,陳列弊失。還有諸如軍伍、屯田、糧草、賦役等事關(guān)地方民生的議論,在《嘉靖寧夏新志》中很多。這些奏疏文多以刑科給事中的身份提出,表現(xiàn)出他敢于直諫、舉忠斥奸、不為身謀的精神。相對而言,管律留下來的詩作并不多,僅見與巡撫楊守禮等文人游南塘時所賦云字韻詩一首。?此外,管律還應(yīng)請撰寫了大量墓志銘文。本文重點就所見錢氏家族、王氏墓志考釋如下。

      二、管律所撰墓志文

      1.錢氏家族墓志銘

      今見管律撰錢氏墓志銘4件(組),分別是:《明明威將軍錢公(淮)合葬施恭人墓志銘》、《皇明明威將軍指揮僉事錢公(棨)墓志銘》《大明誥封恭人錢母張氏墓志銘》《明王母錢安人合葬昭信校尉王公(錞)墓志銘》。撰文時間自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前3件(組)均為:1999年寧夏賀蘭縣潘昶鄉(xiāng)出土,現(xiàn)藏賀蘭宣傳文化中心;“錢安人與王錞合葬墓志銘”現(xiàn)藏銀川文管處。

      (1)墓志形制

      《明明威將軍錢公(淮)合葬施恭人墓志銘》:1組(2件),灰砂石質(zhì)。志蓋呈長方形,周邊表層剝落,長53厘米,寬49厘米,厚8.6厘米;豎行篆書陰刻“明明威將軍錢公合葬施恭人墓志銘”,4行,共15字。志石呈長方形,左上部表層片狀剝離,長53厘米,寬50厘米,厚10厘米;志文已殘,共31行,滿行30字。

      《皇明明威將軍指揮僉事錢公(棨)墓志銘》:1組(2件),灰砂石質(zhì),保存完整。志蓋呈長方形,長60厘米,寬74厘米,厚6厘米,蓋文豎行篆書陰刻“皇明明威將軍指揮僉事錢公墓志銘”15字,凡3行,行5字。志石呈長方形,長60厘米,寬73厘米,厚5.8厘米。志文豎行楷書陰刻,共26行,滿行37字,共771字。字跡工整清晰,筆跡肥厚。

      《大明誥封恭人錢母張氏墓志銘》:1組(2件),灰砂石質(zhì),保存較好。志蓋呈長方形,長54.3厘米,寬41.5厘米,厚9厘米,豎行篆書陰刻“大明誥封恭人錢母張氏墓志銘”,13字,共4行,行2至4字,筆畫纖瘦;碑底四角鑲有鐵銷,左上、左下方二鐵銷尚存,長約14厘米,直徑約2.4厘米,右上、右下方僅留銹跡。志石呈長方形,左上角殘落,長54厘米,寬41.5厘米,厚6厘米。志文豎行楷書陰刻,共26行,滿行21字,共463字;碑側(cè)頂端右上角鑲嵌有鐵銷,長6厘米,直徑約3厘米。

      《明王母錢安人合葬昭信校尉王公(錞)墓志銘》:一件,砂石質(zhì),保存較好。志長51.5厘米,寬42厘米,厚13厘米。志文豎行楷書陰刻,共26行,滿行23字,共577字。未有蓋。

      (2)志文考釋

      錢淮,字德潤,祖籍揚州府泰州(今江蘇省泰州市)。曾祖父錢勝,追隨朱元璋,功授五十夫長;祖父錢敬,因戰(zhàn)功授百夫長,洪武三十年(1397年)調(diào)寧夏左屯衛(wèi),始落戶寧夏。左屯衛(wèi)由洪武初所設(shè)左護衛(wèi)而改置,分中屯衛(wèi)軍之半實之,隸陜西都司,領(lǐng)五個千戶所,五十個百戶所。[1]69錢敬即領(lǐng)百戶所印。其父錢旻承蔭授官,初配葉氏,繼配趙氏,生錢淮于景泰庚午年(1450年)四月二日。錢淮自幼岐嶷,勤慎好學,熟讀經(jīng)書兵法,二十一歲時補百戶蔭。時工部尚書束鹿賈俊、總兵云中賈公,督撫寧夏,以其賢能而委用。因殺虜有功,正德己巳年(1509年)進秩副千戶,正德辛未(1511年)進正千戶。不久,因克敵于王宏堡,進指揮僉事,勛階為明威將軍,正四品。正德辛巳(1521)年致仕,以誦讀吟飲為樂,安度晚年。卒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十四日,壽躋九十,家丁興旺,四世同堂,蘭桂騰芳。其配施氏,封恭人,死后合葬之。吳氏為其側(cè)室。錢淮共有三子、七女,男孫、女孫各三,曾男孫二、曾女孫三(見圖一)。子即錢棨、錢棠、錢柏;男孫錢炳、錢燧、錢美;曾男孫錢載、錢坤。

      錢棨,字威明,別號靜山。為錢淮長子。生于成化丁亥(1467年)十月十二日,卒于嘉靖甲辰(1544年)八月二十五日,享壽七十八歲。早年欲取科甲,入衛(wèi)學讀書,焚膏繼晷,勤奮備至。弘治四年(1491年),楊一清出任陜西按察司提學副使,“一試奇之”,并“優(yōu)以廩餼”,給予厚望。然惜未及第,承其父蔭,補寧夏左屯衛(wèi)明威將軍、指揮僉事。履任即顯才略,精于治兵,士樂于用。調(diào)理衛(wèi)政,均徭役、省刑罰、治軍余,頗有政聲。嘉靖六年,右僉都御史翟鵬巡撫寧夏,見錢棨循良可征,事事諮之?!都尉笇幭男轮尽份d,翟公“革弊興利,不避忌諱。告示百道,民隱悉具,刊刻成冊?!盵1]111政能愜乎輿情,錢棨諫輔之功不可沒。翟鵬因而向皇帝薦疏:“錢某寬而不縱,戎務(wù)懋修,廉而更勤,衛(wèi)政頓舉。期以不次之擢。”嘉靖九年,右僉都御史胡東皋接替翟鵬巡撫寧夏,擢錢棨以行,整治凋敝,“為政不迫而治,臨下不惡而嚴。奸吏遁避,憲度肅清。”[1]111嘉靖十三年,右僉都御史張文魁繼代胡東皋出任巡撫,又委用錢棨治理左衛(wèi)屯政。錢棨親歷村社,教以播種、灌溉、土脈、谷性、刈收,民遂富庶。先后三任巡撫委以重任,其賢可見。此外,他還以孝友聞,其父在堂,襕彩娛之;其弟錢棠早逝,為之舉喪,育其遺孤錢美,不異己出,婚娶以時;錢美又早卒,繼養(yǎng)死遺孤錢坤。錢棨初娶張氏,封恭人,無出;繼娶張氏,?得二子一女,長子錢炳蔭官指揮僉事,歷升參將[4]544,娶都指揮孫瓚女;次子錢燧補衛(wèi)庠弟子生員,后取進士,以學問著聲,娶舍人李昇女,繼娶千戶孫經(jīng)女;一女嫁同衛(wèi)指揮沈霓。男孫錢載,聘副總兵鄭獻女;女孫三。嘉靖甲辰(1544年)十月二十九日,啟張恭人壙與之合葬。

      誥封恭人錢母張氏,即錢棨初配夫人。其父寧夏衛(wèi)千戶張羽,其母施氏,封宜人。張氏生于成化庚寅(1470年)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嘉靖戊戌(1538年)八月十九日,享年六十九。十五歲嫁錢棨,相夫教子,孝事舅姑。后以夫貴,誥封恭人,無出。

      明王母錢安人,即錢淮長女,嫁昭信校尉王錞?!罢研判N尽睘槊鞔渖⒐倜?,正六品初授之階。王錞父王玘與錢淮友善,時同為百戶,遂結(jié)姻親。錢安人勤儉孝敬,克執(zhí)婦道,甚有閨范。錢安人生于成化庚寅年(1470年)十二月十一日,卒于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二十八日,得壽六十八歲。其夫王錞卒于正德二年(1507年),先葬于“魏信堡西北隅”(今寧夏永寧縣北西位村),嘉靖十九年又遷于“鎮(zhèn)遠門西二里許”(今銀川市西門橋)與錢安人合葬。生四子:長王惠,早卒;次王愈,補蔭昭信校尉,升千戶,娶皇甫氏;次王忠,娶百戶魏臣女;次王憲,授鞏昌王府典膳,娶百戶杜鎮(zhèn)女。男孫五:王價、王佃、王佩、王僎、王化;女孫一。

      據(jù)張恭人墓志可知,管律與錢棨曾同為衛(wèi)學諸生,交情甚重。張恭人墓志文是受錢棨所托而撰,其余幾篇當亦如是。

      2.明武德將軍王公廷瑞墓志銘

      1組(2件),灰砂石質(zhì),保存較好。志蓋長46.5厘米,寬44厘米,厚7厘米;豎行篆書陰刻“武德將軍王公墓志銘”9字,3行,行3字。志石長7米,寬44厘米,厚8厘米。志文豎行楷書陰刻,共22行,滿行24字,共493字;撰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現(xiàn)藏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志主王寶,字廷瑞,寧夏衛(wèi)人。生于成化七年(1471年)四月二十一日,卒于嘉靖十四年( 1535年 )七月六日,得壽六十五。葬于“鎮(zhèn)遠門外唐渠西原”(今銀川市黃河路與唐徠渠交叉以西)。其父王佐,右屯衛(wèi)正千戶,武德將軍;母張氏,封宜人。王寶補其父蔭,授武德將軍。于政而言,寬嚴有節(jié)度,推獄不枉法,督儲能實廩,修建得樸堅;于親而言,生能孝養(yǎng),喪能禮祭,隆冬臥苫,哀痛幾絕,時人甚德之。娶指揮蘇瓚女,封宜人。其子王詔,娶千戶徐琦女,以殺賊有功進指揮使。女一,嫁千戶葉經(jīng)。孫女一,許配指揮楊拱之子楊登。王寶與志文撰者管律為衛(wèi)學生,長管氏十歲,管氏稱“以兄禮事之”。

      3.明參將王戟墓表

      譚吉璁《康熙延綏鎮(zhèn)志》?卷六“藝文志”,收錄了管律所撰《明參將王戟墓表》。墓表雖不同于嚴格意義上埋于壙內(nèi)的墓志。但從文體的角度來說,都是記載死者生平事跡、彰表功德的一種應(yīng)用文,其格式、內(nèi)容基本相同。故此并錄之,考釋如下。

      志主王戟,字世威,祖籍揚州府?州,曾祖父時遷至綏德。高祖父王得全追隨朱元璋克定天下有功,授四川成都中衛(wèi)百戶;曾祖父王保、祖父王敬、父王振承襲此官;王戟官至左參將;其子王勛、王效官至總兵,王功官至都指揮使,皆兼武略,累御大敵,躋峻殊位,顯于天下。王戟自天順八年(1464年)入官以來,屢著功勛,扶搖直上。成化二年(1466年),于三眼泉破敵(綏徳州西九十里),秩進副千戸;成化四年(1468年),平叛賊滿四,秩進正千戸;成化六年(1470年),破敵鴉兒巷,進指揮僉事;成化九年(1473年),破敵于□樹,進指揮同知;成化十二年(1476年),臺憲交薦,進都指揮僉事,守備定邊;弘治二年(1489年),擢左參將,分守延綏西路;弘治十年(1497年)致仕。如此履歷,墓表備載,不再贅述。然致仕不久便又起用,再作補述:

      弘治十四年(1501年),北虜大舉,京師震驚。提督軍務(wù)都御史史琳薦“致仕參將王戟可復(fù)任左參將,以備調(diào)用”。?再次起用,操練團營,皇帝賜飛魚服以示殊恩。弘治十五年(1502年),提兵延綏,率千騎退敵萬騎,朝廷給賞白金彩段。?弘治十七年七月,兵部言王戟等人“其才俱可用”?,召赴京待用;至八月,便以右參將委任,“分領(lǐng)京營官軍操練,以備征調(diào)”。?弘治十八年正月,北部邊防告急,“虜三萬騎圍靈州,其別騎復(fù)入自花馬池,掠韋州及環(huán)縣等處”。?王戟請兵赴邊剿虜,朝廷命招募延綏土兵二千予以截殺。同年九月,寧夏總兵官李祥以兵部檄令參將王戟駐花馬池。十月,北虜數(shù)千騎入伏沙窩,在離花馬池城十里地,千戶張欽、寧夏東路右參將霍忠先后遭圍攻,死者百六十人。后王戟領(lǐng)兵至方解圍,但朝廷以“進兵延遲,損軍亦眾”?降級,仍舊任用。弘治十八年十二月,王戟再乞致仕,朝廷以年老許之,?自有邊警起用以來又已四載。王戟入仕共五十余年,歷天順、成化、弘治三朝,練達戎務(wù),身先士卒,勛賢之譽廣著。

      三、結(jié)語

      墓志文是一種應(yīng)時應(yīng)需而作的特殊應(yīng)用文體,以介紹志主生平、事跡為主要內(nèi)容,但往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上述錢氏家族在當時為寧夏望族,但其祖籍在揚州府泰州,這些記載都有助于我們歷史地考察特定地區(qū)人口的變遷和分布。實際上,早在洪武初年,明政府將寧夏境內(nèi)的居民全部遷往關(guān)中,后又大量遷徙東南一帶人口進入寧夏,“實以齊、晉、燕、趙、周、楚之民,而吳、越居多,故彬彬然有江左之風?!盵6]31錢淮是洪武三十年來到寧夏,很快便成為當?shù)赝?,像錢氏這樣人很多。王戟曾祖父遷至綏德,也是屯戍實邊政策的產(chǎn)物。人口的遷徙往往伴隨著經(jīng)濟的互動、文化的交融、民族的融合,這些個案的材料對于相關(guān)的研究很有價值。王戟墓表中還詳細記載了抵御蒙古的諸多戰(zhàn)事,可補史之闕。另外,志文的撰者與志主的關(guān)系也值得關(guān)注。明代的墓志文中,作者常常會交代撰文的緣起,追溯各種社會關(guān)系。如上述墓志文中,管律提到了他同錢棨、王寶的庠序情誼,這有助于我們對管律生平進行新的認識。管律生卒年,史籍均不載?!睹魑涞聦④娡豕⑷鹉怪俱憽分性疲骸拔艄ㄍ鯇殻┡c余(管律)同為夏庠生,長余十年”,王寶生于1471年,據(jù)此可知,管律生于1481年,即成化十七年。他為錢棨撰墓志是在1544年,所以卒年當在他63歲以后。本文關(guān)于管律墓志文的梳理,有助于全面認識、評價其著述成就,這樣的墓志文還有很多,這將隨著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而不斷公之于眾。

      注釋:

      ①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卷八十一云:“管律,字應(yīng)韶,慶府人。正徳辛巳進士,歷給事中。”(《中華族譜集成》,巴蜀書社,1995年,第195頁)清代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十九亦作“應(yīng)韶”(《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2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89頁。)

      ②管珣有送別右副都御史寧夏巡撫韓文詩一首,詩云:“高臥謝山忘國慮,閑吟陶菊騁詩情。圣朝定復(fù)征賢輔,肯遂辭榮掉臂行?!保ê甑Z編,管律重修《嘉靖寧夏新志》卷一,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頁109-110。)

      ③張朝瑞《皇明貢舉考》卷六,明萬歷刻本,第79頁。

      ④《皇明大政紀》卷十九,《續(xù)修四庫全書》第354冊,第335頁。

      ⑤楊一清《楊一清集》卷十“為遵奉勅諭起解后獲反逆賊冦事”,中華書局,2001年,頁364。按:這則材料對了解管律家世尤為重要,何兆吉在《管律生平與寧夏擺邊——兼論管律的安邊策》一文中最早提出,并對管律生平進行了訂補。(《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⑥“管珣依聽謄寫告諭文書,刋榜傳播,扇惑人心,情雖脅從,其事亦重(略)已行該衙門各捉拿并管律監(jiān)候外?!保ā稐钜磺寮肪硎盀樽穹顒戎I起解后獲反逆賊冦事”,第365頁。)按:管氏父子雖得以活命,但羈押之災(zāi)自不可少,仕途也因而受到一定影響?!睹魇雷趯嶄洝份d“復(fù)除服闋刑科給事中管律于本科”(《明世宗實錄》卷五十四,嘉靖四年八月壬子條,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1年,第1336頁),如果按守喪三年來算,管珣應(yīng)卒于嘉靖元年(1522年)。

      ⑦按:只因楊氏已作《都察院題名碑記》,且文末已有“以司馬(文正)公諫院題名意告諸執(zhí)事”之言,故云“詎敢僭”云。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⑧⑨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十九,第389頁。

      ⑩丁丙藏,丁仁編《八千卷樓書目》卷十二,《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21冊,頁250。按:管律應(yīng)為咸寧人,蓋混。

      ?張鹵《皇明嘉隆疏鈔》卷二,《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66冊,59頁。

      ?孫旬《皇明疏鈔》卷五十一,《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64冊,第457頁。

      ?張鹵《皇明嘉隆疏鈔》卷十,第412頁。

      ?《嘉靖寧夏新志》云:“正德十六年,進士管律奏增十八兩,該部準增二兩?!钡?7頁。

      ?按:管律認為自弘治以來,朝廷令商人以余鹽納價輸部濟邊,至嘉靖時兩淮余鹽大量發(fā)往延綏、遼左等邊開中,又設(shè)處置、科罰名色,以苛斂商財,造成余鹽日盛、正鹽難估、商灶俱困、鹽法大壞的局面,故奏“復(fù)常股存積四六分之制”。(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中華書局,1974年,頁1940-1941。)

      ?《皇明大政記》卷二十二,《續(xù)修四庫全書》第354冊,第469頁。

      ?詩云:“清時恣清賞,蝸量敢辭醺。潭影搖晴日,山客潤脫云。放秋仗充國,運策賴希文。斧扆紓西顧,邊聲近不聞。”(《嘉靖寧夏新志》卷二,第168頁)

      ?按:1999年,在寧夏賀蘭縣潘昶鄉(xiāng)還出土了《誥贈太淑人錢母張氏墓志銘》,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許宗魯撰。相關(guān)信息補錄于此:張氏,寧夏衛(wèi)人。其父處士張翁景,其母王氏。生于成化丁未(1487年)二月五日,卒于嘉靖乙卯(1555年)正月十四日,得壽六十九。是年六月二十七日,啟錢棨壙而合葬之。張氏婉順柔則,相主君母,承事舅姑,甚得歡心。按典制,子為母生,母由子貴,理當推封,但“太淑人”為三品之號,有壓嫡之嫌。由“誥贈”可知,“太淑人”是死后追贈,生前未能享此榮。

      ?譚吉璁《康熙延綏鎮(zhèn)志》卷六“墓志銘”,清康熙刻乾隆補增本,第33頁。

      ?《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六,弘治十四年七月癸丑條,第3216-3217頁。

      《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七,弘治十五年五月庚寅條,第3449頁。

      《明孝宗實錄》卷二百十四,弘治十七年七月庚寅條,第4021頁。

      《明孝宗實錄》卷二百十五,弘治十七年八月己未條,第4043頁。

      《明孝宗實錄》卷二百二十,弘治十八年正月己丑條,第4143頁。

      《明武宗實錄》卷五十一,正德四年六月壬申條,第1168頁。

      《明武宗實錄》卷八,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壬子條,第235頁。

      參考文獻:

      [1]胡汝礪編,管律重修.嘉靖寧夏新志[M].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

      [2]楊一清.楊一清集[M].中華書局,2001.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世宗實錄[M].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1.

      [4]張金城修,楊浣雨纂,陳明猷點校.乾隆寧夏府志[M].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

      [5]談遷.國榷[M].中華書局,1958.

      [6]汪繹辰.銀川小志[M]//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第一輯<西北稀見方志文獻>第51卷,蘭州古籍書店影印出版,1990.

      作者簡介:王琨(1985-),男,寧夏固原人,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主要從事墓志整理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李直)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出土墓志整理與研究”(批準號:12&ZD137)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王寶
      冷語殺人
      風信子
      十六歲的告別
      連云港文學(2018年6期)2018-11-13 00:53:12
      魚王
      不吃你吃誰
      民間文學(2017年7期)2017-08-04 21:24:41
      狗王
      狗王
      短篇小說(2016年10期)2016-10-09 10:07:37
      王寶招親
      民間文學(2015年5期)2015-06-08 12:02:40
      為什么排隊?
      瘋狂的舌頭:《人再囧途之泰囧》經(jīng)典臺詞
      简阳市| 崇义县| 前郭尔| 高清| 屯昌县| 秦皇岛市| 满洲里市| 资源县| 台中县| 科技| 平昌县| 蒙阴县| 高邮市| 恩施市| 灌南县| 云安县| 松江区| 大宁县| 进贤县| 广平县| 鹿邑县| 庆阳市| 兴安县| 雷州市| 永城市| 南阳市| 黄大仙区| 北票市| 濮阳县| 濮阳市| 天镇县| 麻阳| 容城县| 松滋市| 茶陵县| 宁陕县| 广宗县| 五莲县| 都江堰市| 南溪县|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