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有限。尤其是城市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城市里的樓房住宅結(jié)構(gòu)又很獨特?;氐郊谊P(guān)起門來孩子們面對的就只有父母,而父母的嬌寵是無論如何代替不了同伴之間平等的關(guān)系的。
在一個端午節(jié)的下午,我接到女兒從學校打來的電話,說她的好朋友端端過生日,邀請她去家里吃飯,晚上才能回家。因為那天不是周末,第二天還要上學,也因為過節(jié),我也準備在家里做些好吃的,再加上端端家離我家還有一段距離,我再去接女兒并不太方便,于是我拒絕了女兒的請求,要求她回家。聽電話里的聲音,女兒并不太高興,但還是答應(yīng)回家。
女兒回家后沒一會兒,端端就打來了電話,央求我把女兒送到她家。我告訴端端女兒已經(jīng)回家,我的飯馬上也做好了。端端求我:“阿姨,您就讓李若辰來吧,沒有她我覺得沒有意思。”聽端端說得那么懇切,我就決定把女兒送過去。這時,女兒的情緒也很高漲,歡天喜地地去了端端家。
小學的時候,女兒的人緣就非常好。同學們有什么活動都愛叫上她,一方面是因為玩的時候她總是有許多好點子,另一方面,大部分時候她都能響應(yīng)同學的號召,因為我們總是鼓勵她跟同學一起玩。
我和先生是半路“漂”到北京的,初到北京那幾年一個親戚都沒有,朋友也并不多,所以女兒打交道的小朋友主要是學校里的同學。為了不讓女兒感到孤單,我們總是找機會讓她和同學們多接觸。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下午接上女兒以后,我都會叫幾個小朋友到北大西門內(nèi)辦公樓前的草坪上玩?zhèn)€夠。所以,那時候女兒有幾個非常要好的小朋友,偶爾周末也會相約出去玩,這樣過了非常快樂的三年。
上小學以后,班里的許多同學都很忙,周末要被父母帶著去上各種課外班。我就利用接孩子的時候,跟班里的家長聊天,了解哪個孩子比較閑,便索要家長的電話相約一起出去游玩。
其實女兒挺幸運的,總是在不同的時間碰到脾氣相投的好朋友。
一年級的時候,女兒會在下午放學的時候玩一會兒才回家,上面寫到的端端的父母也允許端端每天下午放學后在操場玩一會兒,于是,她倆成了好朋友,玩雙杠、爬桿,玩得不亦樂乎。這倆“發(fā)小”,直到現(xiàn)在上了大學依然聯(lián)系的非常緊密,成了很要好的閨蜜。
二年級的時候,有個叫美琦的小女孩,每周總有一天不上課外班,我們兩家人便經(jīng)常一起相約去游玩。那時候清華的工字廳、北京動物園,香山等地方。都留下了我們兩家人的身影。兩年后,美琦因為父母工作關(guān)系轉(zhuǎn)學了,兩家相約出游的機會就變少了,但是兩個孩子的友誼卻沒有因此而中斷。
美琦走后,班里又從國外回來一個叫依歡的同學。因為是從國外回來的,依歡的父母并不太認同國內(nèi)的那些課外班,主張讓孩子自由成長,于是,女兒又和依歡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常常在大人的帶領(lǐng)下去滑冰、游泳、爬山、旅游。寒、暑假,我和依歡的媽媽會帶著兩個姑娘去遠途旅游,如東北的冰雪之旅和海南島的春體驗等。
后來,班里其他孩子也加入了我們組織的活動中,三五家的集體出游也是常有的。我們曾經(jīng)組織過四個家庭一起去云南過春節(jié),也組織過七個家庭去廬山過暑假,也有過三個家庭一起去山西蟒河的經(jīng)歷,星期天的郊游更是非常頻繁。幾個家庭一起出去旅游,孩子們因為有同齡的伙伴,會玩得很高興。在徹底放松的玩耍中,孩子們的友誼變得更加牢固。小學時候跟女兒一起玩的孩子,大多成了她的“鐵哥們兒”,至今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如今獨門獨戶的樓房里出來的孩子,能夠成為“鐵哥們兒”是非常難得的。
那時候,我們家住得離學校近,女兒便時常會在放學后把同學領(lǐng)回家,一起在我們家寫作業(yè),有時小朋友會在我們家吃過晚飯后才回家。有幾個小朋友因為經(jīng)常在我家吃飯,特別喜歡我做的山西味的面條,來了會直接提要求:“阿姨,咱們今天吃面條吧!”看到孩子們在一起玩得高興,學習效率也高,我便很樂意服務(wù)。孩子們經(jīng)常在一起,我也收獲了友情,和好幾位家長成了親密朋友。
由于為女兒提供了跟各類小朋友接觸的機會,女兒的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也逐漸建立了起來。低年級的時候,若周末有活動,都由我來聯(lián)系家長、確定游玩的內(nèi)容和地點,后來就變成了女兒直接給同學打電話,組織同學們進行活動。在學校里,女兒也積極參加班級的各類活動,被老師稱為“好幫手”。
“缺少同伴比考試不及格更加可怕”,一位教育專家曾經(jīng)這樣講過,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孩子的成長就是社會化的過程,而與人交往的能力更是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chǔ)。作為家長,我們更多的看到,在社會上“混”的比較好的人,往往是那些交際能力強的人。學些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卻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極其關(guān)鍵的一個部分。
現(xiàn)在的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有限。尤其是城市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城市里的樓房住宅結(jié)構(gòu)又很獨特。回到家關(guān)起門來孩子們面對的就只有父母,而父母的嬌寵是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同伴之間平等的關(guān)系的。這是因為,同齡伙伴之間的交往更加平等,而且孩子們的個性各不相同,孩子在與各種性格的孩子打交道過程中,也能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區(qū)別,培養(yǎng)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的良好品德,學會辨別好壞、美丑等,形成基本的個性特征。
我一直非常慶幸,我們?yōu)榕畠哼x擇了清華附小,并在她小學期間住在了清華大學的校園里。這為女兒和同學之間的交往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因為清華附小里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清華大學教職工的子弟,許多都住在清華大學校園里,聯(lián)系起來很方便。否則,偌大的北京城,孩子們想聚在一起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說到這里,我覺得:劃片,讓孩子就近入學,非常有助于孩子們相互之間的交往,基于這一方面考慮,劃片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不過,只要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有伙伴,還是不難實現(xiàn)的。北京城就出現(xiàn)了幾個獨生子女家庭組成的”聯(lián)合家庭“———幾個家庭聯(lián)合,這個星期孩子到這家去生活,下個星期到另外一家去生活;還有些家庭在假期的時候帶上別人家的孩子一起去旅行。這些活動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因獨生子女的孩子缺少伙伴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多和小伙伴玩,可以克服獨生子女的自私、孤僻等諸多毛病,還可以趁早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