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宇
摘 要:通過走訪調查鞋子生廠商、鞋眼制造廠,收集理論和數據基礎資料,對鞋類產品鞋眼拔出力的試驗方法開展研究,確定了鞋眼拔出力兩種測試方法及其適用范圍,并對試驗方法的原理進行分析,對樣品的制備、試驗裝置的選用、夾具的設計以及試驗步驟和試驗結果處理進行詳細描述,同時在實踐中制作了夾具,做了相關實驗進行驗證,旨在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檢測和評價,促進制鞋行業(yè)加強技術開發(fā)和應用,提高產品質量,為制定《鞋眼拔出力試驗方法》行業(yè)標準奠定基礎。
關鍵詞:鞋眼拔出力 試驗方法 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U46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a)-0016-01
中國是鞋類生產大國。近年來,隨著大量國外先進制鞋工藝的借鑒,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領域的拓展,我國制鞋工藝技術日新月異,各類標準規(guī)范相繼發(fā)布實施,產品性能得到大幅提高。但作為鞋類使用性能中的關鍵質量指標鞋眼拔出力的測試,國內還沒有相關行業(yè)標準對其進行規(guī)范。鞋眼拔出力主要是考核鞋眼與鞋幫的結合牢度。目前市場上鞋眼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但一般常見的鞋眼都為同心圓環(huán)狀,有些特殊鞋眼則有著各種不同形狀,如方形、多邊形、橢圓形以及不規(guī)則形態(tài)等。
1 方法原理
鞋眼從附著材料拔出力的試驗方法,借鑒了目前市場上兩種測試的主流方法,確定為A法和B法兩種試驗方法,A法為圓錐棒頂出法,B法為鞋帶拉出法。其適用范圍為適用于一般穿用鞋的鞋眼拔出力(特殊鞋眼可參照使用)。
其原理如下:
A法:將附有鞋眼的幫面或其他材料固定在拉力機的夾具上,圓錐棒通過材料的背面穿過鞋眼,通過拉力機不斷施加力于圓錐棒,直至鞋眼從材料上分離或材料破壞,記錄下該過程中施加的最大力值,即為鞋眼拔出力。
B法:將附有鞋眼的幫面一端夾持固定在拉力機的夾具上,鞋帶穿過鞋眼固定在另一端的夾具上,拉力機不斷施加力(使得鞋眼受力方向與日常系鞋帶受力方法一致),當鞋眼任意部位從材料上分離或材料破壞,立即停止試驗,記錄下該過程中施加的最大力值,即為鞋眼拔出力。
2 試樣制備
2.1 方法A
裁剪附有鞋眼的幫面,鞋眼周邊應保留不小于20 mm的幫面,相鄰鞋眼不得同時作為試樣,必要時可移除鄰近的鞋眼。
2.2 方法B
裁剪附有鞋眼的幫面,鞋眼幫面外側應保留不小于30 mm的幫面,相鄰鞋眼不得同時作為試樣。
試樣數量一般為3個。
3 試驗裝置
3.1 拉力試驗機
符合GB/T16825.1—2008中的2級要求,力值范圍為0N~1000N,最小分辨值不大于1N,移動速度應包括(50±5)mm/min和(100±5)mm/min,并可記錄下最大斷裂力的指示裝置。
3.2 夾具
3.2.1 方法A
夾具如圖1所示。圓錐棒長度不小于70 mm,尖部直徑不大于3 mm,錐體最大直徑不小于10 mm。
夾具下方應有孔洞,正對著圓錐棒,當待測鞋眼邊外徑小于10 mm時,孔洞直徑15 mm,當待測鞋眼邊外徑大于等于10 mm,且小于15 mm時,孔洞直徑20 mm。
孔洞上應有合適的夾持固定試樣的裝置,使得鞋眼正對著圓錐棒和孔洞。
3.2.2 方法B
夾具應能牢固固定幫面材料和鞋帶(鞋帶從測試樣品上獲?。?。
4 試驗步驟
4.1 方法A
(1)將夾持試樣的裝置固定在夾具上,鞋眼正對著圓錐棒,反面朝上。
(2)調整拉力試驗機的零點,設定拉力試驗機夾具的移動速度為100 mm/min。
(3)啟動拉力試驗機,直至鞋眼從幫面分離或材料破壞,記錄最大負荷值。
(4)停止拉力機,使得圓錐棒回到原來位置。
(5)重復上述步驟測試另兩個試樣。
4.2 方法B
(1)將制備好的試樣一端夾持在夾具上,鞋帶穿過鞋眼固定在另一端的夾具上,使得鞋眼受力方向應與日常系鞋帶受力方向一致。
(2)調整拉力試驗機的零點,設定拉力試驗機夾具的移動速度為50 mm/min。
(3)啟動拉力試驗機,當鞋眼任意部位從幫面分離或材料破壞,立即停止試驗,記錄最大負荷值。
(4)重復上述步驟測試另兩個試樣。
5 試驗結果處理
方法A(或方法B)的試驗結果處理:取3個試樣試驗結果的最小值,精確到1N。
6 結語
此兩種試驗方法均經取樣進行測試,取樣時選擇了不同種類的鞋子,主要包括皮鞋、旅游鞋、膠鞋、注塑鞋等,并重點關注不同規(guī)格、不同類型鞋眼的區(qū)別,從驗證試驗情況看,此兩種方法適合于我國鞋類產品與國情,方法科學、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HG/T2877-2014.拖、涼鞋幫帶拔出力試驗方法[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
[2] QB/T2675-2013.鞋帶扯斷力試驗方法[S].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3] GB/T16825.1-2008.靜力單軸試驗機的檢驗第1部分:拉力和(或)壓力試驗機測力系統的檢驗和校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