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榮莉 圖+無忌 黃榮莉
北泉水磨手工面細若銀絲的空心面條
文+黃榮莉圖+無忌黃榮莉
北泉水磨手工面源于清朝末期,最早名為“水磨面”或“溫泉面”。教育家黃炎培對它有過“香面條條韭葉抽”的贊譽。老一輩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賀龍也曾說過:“溫泉手工面生產(chǎn)要擴大,這是我國的民族遺產(chǎn)?!鄙蟼€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想要買到北泉水磨手工面,還需要托關(guān)系,找熟人。
英文導(dǎo)讀:Watermill Handmade Noodles are called Water Mills or Spring Noodles. Xiao Lang makes the noodles very thin and tenacious.
從北碚城區(qū)出發(fā),過澄江鎮(zhèn)后沿縉云路向縉云山上行駛,大約500米的距離,上山公路的左手邊就會出現(xiàn)一間透著年月的小廠。小廠的大門旁邊印有一幅著名書法家秦效侃先生題寫的通俗對聯(lián):“吃了北泉面,好運不斷線?!睓M聯(lián)寫著:“北泉手工空心面。”
這里就是北泉水磨手工面如今在重慶的唯一生產(chǎn)廠房。廠里的負責(zé)人帶著筆者走進約200平方米的生產(chǎn)車間,只見兩張長方形工作臺擺放其中,包括北泉水磨手工面第6代傳人肖浪在內(nèi)的3名師傅穿著工作服,正在工作臺前“使勁”地搓揉著面。
“走嘞!”大喊一聲后,肖浪迅速抓起案板上粗七八厘米、長五六米的大面條,拋向空中,然后使勁砸在案板上,面條逐漸由《狂蟒之災(zāi)》中的蟒蛇粗度,幻化為了兩指粗細,而后一圈圈環(huán)繞堆放在木桶里。
這道工序就是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工藝中的扯環(huán)條?!盀榱耸姑鏃l變細,這道工序一般要重復(fù)4-5次?!爆F(xiàn)年50歲的肖浪說,“扯環(huán)條的重點在拉、扯、甩上面,拉扯時全身上下都得使勁,我們每次都做100斤的面粉,要讓面條變細,沒有力氣是不行的?!?/p>
左右頁圖:用北泉水磨手工面第6代傳人肖浪的說法,北泉水磨手工面“就是要把所有的面團,一次次拉細,經(jīng)過多次發(fā)酵,最終成為一根很細的面”。
隨后,肖浪就一個勁地對筆者“抱怨”:“你該早點來,那樣就能看到前面的的工序了?!北比ナ止っ嬗泻兔?、做砣、醒面、切條、接條、刷油、扯環(huán)條、扯堆條、下盆、上棍、扯撲、行槽、上架等18道制作工序。因為產(chǎn)量稍大的緣故,現(xiàn)在的北泉水磨手工面已經(jīng)不用手工和面了,所以在機器完成第一道工序后,肖浪就將和好的面放在工作臺上,稍加揉搓使面更為筋道,然后將揉好的面分為幾塊,放置一會兒后將面塊切成十幾公分厚薄的條狀,再將開條后的面塊連接成一條,待面稍醒后開始用力地扯環(huán)條。
“北泉水磨手工面的所有制作工序要花上18個小時,下盆之后的上棍、扯撲、行槽、上架等工序,你暫時看不到,我們都是等到面醒好后的凌晨1點起來做。”肖浪指著上棍的工具說,“到那時,我們就將這兩只棍插進羊角,從大木盆中拿出堆放著的面條,用絞纏的手法,將其絞于兩只面棍之上,待粗面條醒好后,再將其從行槽中取出,進行拉扯。在拉扯過程中,一般用全青豆粉當(dāng)做撲面,這樣可以使拉扯成型的面條更加滑嫩爽口?!?/p>
“最后就是曬面,以前的掛面都是拉到外面利用干燥的空氣,自然風(fēng)干,因為晾曬的面太多,場面壯觀,常常引來很多人在此拍照,但是根據(jù)食品安全規(guī)定,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在室外晾曬了。”肖浪不無遺憾,“所以只能將已經(jīng)拉好的面條掛到烘房,利用烘房和熱風(fēng)交換器,使面條烘干?!?/p>
北泉水磨手工面除了全手工制作,在其他方面也頗多考究。和面的水用的是縉云山泉水,麻油、雞蛋、味精、胡椒、全清豆粉、精鹽等輔料一樣也不能少,其中鹽的比例搭配一直是制作北泉水磨手工面的核心技術(shù)。行話說:“杯水錢鹽”,意即“以杯計水,以錢計鹽”。所以這項技術(shù)一直是肖浪等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向秘不外宣。但他告訴筆者,如果要做成最好的北泉水磨手工面,除了用鹽,還要用老母雞熬湯,用純雞湯和雞蛋和面,拉出的面才更細。而面條的粗細程度就是考量北泉水磨手工面成色的基礎(chǔ)。
如果是細面,粗細必須是1毫米以內(nèi),放在1厘米空間大小范圍內(nèi),數(shù)量不能低于11根,超過了這個約定俗成的標(biāo)準(zhǔn),則可以判定此次出產(chǎn)的北泉水磨手工面為“不合格”。按照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每一根面條甚至比頭發(fā)絲還細,真正是名副其實的“細若銀絲”。
筆者拿起一根北泉水磨手工面搖動,盡管如此纖細,但面條隨手勢擺動卻不斷節(jié),更為神奇的是,將細面放于眼前,仔細觀看可發(fā)現(xiàn)細面里竟有一絲極細的縫隙。肖浪說:“這是面粉在發(fā)酵晾曬過程中自然生成的空心?!彼员比ナ止っ嬗忠浴氨比招拿妗甭劽?/p>
左右頁圖:北泉水磨手工面的第一步是和面,因為生產(chǎn)量稍大,現(xiàn)在已多為機器和面,在和面完成以后就是切條、接條和刷油,刷油是刷麻油,以防互粘。
經(jīng)過一代代改良,目前北泉水磨手工面有韭葉、園條、油酥3大類26個花色品種,韭葉和園條各有胡椒、味精、雞蛋、蟹黃、雞汁、魚汁、牛奶、羊奶、菠菜、番茄、蛋粉等11個品種。胡椒和味精又細分成2個品種,曾批量生產(chǎn)。而油酥面類,則有味精、雞蛋、胡椒3個品種。這其中獨獨少了重慶人最愛的麻辣小面。
“北泉水磨手工面不太適合做麻辣小面?!泵鎸P者的不解,肖浪解釋說,“因為北泉水磨手工面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堿,單純靠鹽度保鮮,做成麻辣小面后,吃不出北泉水磨手工面的鮮味?!比绻鲭u湯面,最好不要放鹽,煮面也不要用原湯,需要用清水將面做熟之后,再把面挑進雞湯里吃?!斑€有一個特點,即使煮好了放一晚上,第二天再煮一次也不會糊成團?!毙だ苏f。
令人遺憾地是,如此夠筋道、口感好的手工掛面,全重慶市只有北碚特產(chǎn)店和廠門口能夠直接買到。細數(shù)過往,源自清朝同治年間的北泉水磨手工面也曾有過輝煌的時期。
1930年,北泉水磨手工面在重慶市農(nóng)產(chǎn)品展覽會上獲得大獎,教育家黃炎培就曾贊譽 “香面條條韭葉抽”。“還記得我們的第3代傳承代表人何樹清去中南海獻藝時,賀龍元帥就曾大贊北泉水磨手工面好吃,還叮囑何老師傅回來后一定要將北泉水磨手工面發(fā)揚光大?!毙だ嘶貞浾f,上個世紀50年代末,北泉水磨手工面曾出口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輾轉(zhuǎn)至英國、挪威等國家,享有盛譽。到了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當(dāng)時的北泉水磨手工面廠喜歡將手工面制作成每根都只有幾厘米短、1斤1把的簡易裝,很是輕便也易攜帶,所以,當(dāng)時無論是北碚當(dāng)?shù)?,還是從其它區(qū)縣來北碚的人都喜歡帶上兩把。
“在最好的那幾年,只有內(nèi)伙子才能買得到,好多人也只有等廠里開票或者托關(guān)系找熟人,才能買到一兩把?!毙だ溯p輕地嘆了口氣,無限緬懷當(dāng)年北泉水磨手工面的盛況,“從1997年開始,這里的工人就紛紛離廠,廠里從最初有30多個做面師傅,到現(xiàn)在,就只有4個了?!?/p>
左右頁圖:1981年初中畢業(yè)以后進入北泉面廠,肖浪做北泉水磨手工面已經(jīng)做了34年,34年里,他參與改進了北泉水磨手工面,增加了很多新品種,但他從不以此居功。圖為扯撲分面工序。
從1981年初中畢業(yè)進入北泉制面廠跟隨第5代傳承人蔣昌勇學(xué)習(xí)制作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藝至今,肖浪已經(jīng)做了34年的北泉水磨手工面了。他說,面做久了就有了感情,他也很想替老一輩留住這項北碚遺產(chǎn),并且將它發(fā)揚光大。所以,在制面技藝日臻成熟后,肖浪帶頭開發(fā)出蘆薈面、番茄面、魔芋面、雞蛋面、菠菜面等新品種。面對筆者的驚異,他并不以此自夸?!岸际菫榱四軌蜃尡比ナ止っ孀叩酶h,當(dāng)時大家就拼命的想法整點新鮮的玩意兒出來,新品種都是一有了想法,大家就一起整,最后就整出了這些名堂。”
然而,肖浪很清楚地知道,因為資金的短缺、招工的困難,現(xiàn)在的北泉水磨手工面廠很難擴大和加大產(chǎn)量,北泉水磨手工面正在日益衰落。但肖浪并沒有想過放棄,他說,北泉水磨手工面是個寶,一定要通過創(chuàng)新讓它走得更遠,只有將它傳承下去,才能喚起老重慶人的“北泉水磨手工面記憶”,讓更多人知道,北泉水磨手工面現(xiàn)在還存在,以后也必將存在著。
Xiao Lang and His Watermill Handmade Noodles in Bei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