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陪蓬皮杜訪問大同》 1973年9月,法國總統(tǒng)喬治·讓·蓬皮杜踏上了新中國的土地,成為西歐國家第一位訪華的在任國家元首。訪華期間,蓬皮杜出人意料地選擇前往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參觀訪問,據(jù)后來蓬皮杜遺孀克洛德·蓬皮杜夫人解釋“云岡石窟在蓬皮杜心目中是極具世界性、頗顯民族特色的藝術珍寶?!眳⒂^中,周恩來全程陪同,并對石窟的保護與修繕作了明確指示。因此,這次訪問也成為大同人民乃至山西人民津津樂道的往事和充滿懷念的追思。
《尋碑記》 董壽平先生是當代著名寫意畫家、書法家,其高祖董霽堂為清中葉著名書法家,祖父董之煥為清翰林,以詩書著稱于世?!拔母铩逼陂g,在“四人幫”炮制的“批黑畫”運動中,董壽平多次被批斗,其家鄉(xiāng)山西洪洞杜戍村的祖墳也慘遭破壞。上世紀九十年代,董壽平因整理其祖父董文渙與朝鮮人交往史料的《韓客詩存》一書,而引起了一段充滿機緣巧合和艱辛曲折的尋碑故事。
《太行山上的紅色特工》 在八百里太行山上,傳誦著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歇息著他們守望勝利的英魂。他們在虎穴狼窩斗志斗勇,在烽火年代舍生忘死,向前線輸送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為抗日戰(zhàn)爭早日勝利爭取了時間、減少了傷亡,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歷史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太行山上永遠矗立著他們不朽的豐碑!
《“巴爾思”御史姚天?!?元初名臣姚天福,從小便深通孔孟大義,青年時期就因過人才識被推為縣吏,不久被征召為縣丞,官至監(jiān)察御史、刑部尚書、按察使。在元蒙統(tǒng)治的王朝,漢族出身的姚天福,為懲治腐敗、整飭朝綱,不為個人身計,冒著罷官、殺頭的危險,多次彈劾當朝丞相阿合馬。元世祖感其剛正不阿、不避權貴的如虎精神,贊為“巴爾思”(蒙古語即老虎)。在御史任內(nèi),他不僅懲治了大量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權臣貴族,還平反昭雪大量冤假錯案,一時名震朝野。在任地方官吏期間,他時時體恤民情,事事為百姓排憂解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贊揚。姚天福的威望和功績足以與包拯、海瑞、于成龍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