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國齊 汪延明 苗振林 楊丹
一、前言
本文探討了傳統(tǒng)小尺寸正裝芯片存在P、N焊盤距離太近無法焊線的缺陷,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采用新型電極結構設計,芯片正面只設計一個P焊盤,在芯片側壁設計N電極線,這樣只需對P焊盤打線,不僅解決小尺寸芯片焊線困難的問題,還能提高芯片的發(fā)光亮度。
隨著LED突飛猛進的發(fā)展,LED從外延到到芯片、封裝亮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隨著亮度的提升,在相同lm值需求下,我們所需要的芯片數(shù)量可以減少,芯片的面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對于正裝結構而言,芯片尺寸的縮小,芯片正極(P)和負極(N)之間的間距也不斷縮減,當芯片尺寸縮小到一定尺寸時,比方說對于5.5*5.5mil2的芯片而言,對于水平結構的P、N電極在封裝廠是無法完成焊線操作的。為此,本文提出一種新的設計方法,解決由于尺寸過小,P、N間距過近無法焊線的問題。
二、新型LED小尺寸芯片設計
1、芯片圖形設計
傳統(tǒng)正裝5.5*5.5mil2芯片設計P電極和N電極均在同一側,如圖一所示,從圖形結構看,目前市場上P、N焊盤尺寸以60μm計算,P和N焊盤占據(jù)芯片大部分面積,其中P焊盤中心到N焊盤中心間距約為60μm,根據(jù)目前封裝廠焊線瓷嘴尺寸要求,深圳某封裝大廠要求P、N焊盤間距至少大于100μm,否則在焊線過程中兩個瓷嘴會碰撞到一起,無法完成焊線操作,同時還可以發(fā)現(xiàn),P焊盤一邊已經與N-GaN邊緣相連,這樣的設計會導致芯片應用時出現(xiàn)漏電等品質異?,F(xiàn)象,由此可以看出,對于5.5*5.5mil2后者更小面積的芯片,用傳統(tǒng)正裝結構的設計方法無法實現(xiàn)。于是我們按照圖一設計可以解決,圖一設計芯片正中間為P焊盤,外圍一圈為N電極,在封裝廠只需要對中間的P焊盤打線,N電極線通過填充導電膠實現(xiàn)導電,無需焊線,因此,不會存在因為芯片面積小而無法焊線的問題。圖二是新型電極設計(左)傳統(tǒng)電極設計(右)。圖三是新型電極設計焊線圖(左)傳統(tǒng)電極設計(右)。
2、芯片工藝設計
傳統(tǒng)芯片工藝路線如下:1、外延片清洗,去除表面污染和氧化物,2、透明導電層圖形轉移,3、干法刻蝕露出N型臺階,4、沉積鈍化層,5、制作正負電極,6、wafer研磨減薄,7、wafer切割裂片,8、測試分選。
新型電極設計工藝路線:1、外延片清洗,去除表面污染和氧化物,2、干法刻蝕露出N型臺階,3、對wafer進行正面切割,4、對wafer進行側壁清洗,溶液為硫酸與磷酸的混合溶液,5、透明導電層圖形轉移,6、沉積鈍化層,7、制作正負電極,8、wafer研磨減薄,9、wafer裂片,10、測試分選。
新型電極設計在工藝上的重點在于步驟3和步驟7,正面切割的寬度和深度對N電極的制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切割寬度太寬會影響臺面上N電極寬度,切割太窄芯片側壁不容易鍍上金屬,從而影響N電極導電。
3、電性測試
將一片外延片一分為二,一半按照新型電極設計制作成5.5*5.5mil2芯片,另外一半按照傳統(tǒng)電極設計成尺寸為6*7mil2芯片,制成樣品后進行測試,測試數(shù)據(jù)如下:
從測試數(shù)據(jù)來看,新型電極結構設計5.5*5.5mil2測試值比傳統(tǒng)電極結構6*7mil2芯片要高,該設計不僅能解決小尺寸焊線問題,同時還能提高芯片的發(fā)光亮度。
三、結論
1、新型電極結構設計只需對P電極進行焊線,N電極通過填充導電膠實現(xiàn)導電,因此可以實現(xiàn)小尺寸芯片的設計與制作。
2、由于芯片正面只有P電極焊盤,所以芯片發(fā)光面積相對增加,增加了芯片的發(fā)光亮度。
(作者單位:湘能華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