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呈鋒
摘 要:要學好語文,學好祖國的語言,離不開背誦這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從經(jīng)典名篇中花大力氣閱讀領會,通過朗讀、記憶到背誦,使學生有了深厚的語文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而圖像再現(xiàn)背誦法、讀與背誦相結合、理解與背誦相結合、游戲與背誦相結合、分層、分步與背誦相結合等都是指導學生背誦的好辦法。
關鍵詞:小學生;背誦
《辭?!穼Α氨痴b”一詞的解釋:記熟文字,不看原文念出來。新課標要求小學生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以上,這對培養(yǎng)學生語感,積累語文素養(yǎng),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吸取文章精華等都具有這樣作用。要學好語文,學好祖國的語言,離不開背誦這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從經(jīng)典名篇中花大力氣閱讀領會,通過朗讀、記憶到背誦,使學生有了深厚的語文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
一、背誦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第一要說的是朗讀。朗讀就是用響亮的聲音把語言材料正確地念出來。確切地說,朗讀就是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把文章大聲讀出來,要求吐字清楚,不念錯、不丟字、不加字、不顛倒、不重復,而且上下連貫,也就是用規(guī)范的普通話,樸實自然地、恰如其分地、富有感情變化地讀文章。朗讀是背誦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背誦是朗讀的結果之一。
第二要說的是記憶。記憶是背誦的本質(zhì)屬性,從本質(zhì)上說,背誦基實就是記憶。華龍寶在“快速記憶法》一書中指出:“記憶是大腦系統(tǒng)思維活動的過程,可分為識記!保持和重現(xiàn)的三個階段"識記,就是能過感覺器官將外界信息留在腦子里,使其暫時或長久不遺忘。”
二、背誦的意義
背誦有利于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及時糾正不準確的發(fā)音,同學之間互相校正,使普通話越練越熟,從而形成講普通話的好習慣。
背誦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文章,多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熟記大量的詞匯、各種句式和修辭格式,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技巧,從而積累豐富的材料。在運用語文工具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這些材料便會從舌底筆端奔涌而出。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神”,這“神”從何而來?即從頭腦中儲存的大量語言信息所醞就,一經(jīng)觸發(fā),便勢如泉涌。
背誦有利于鞏固字詞知識并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通過背誦,學生多次接觸課文,必然加深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的理解,讀的遍數(shù)越多,理解也就越深,從而受到教育感染。久而久之,既熟記了課文,鞏固了語文知識,又提高了思想境界。
背誦有利于記憶力的提升。有關試驗表明:人的大腦記憶目的明確時,腦細胞處于高度活動狀態(tài),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而注意力格外集中,接受外來信息相對主動,大腦皮層留下的痕跡也非常清晰、深刻。大家一定也有這樣的體會,考試前的記憶力要比平時強。因此,明確記憶目的和任務是記憶的動力。背誦就是記憶目的明確的一種記憶,有目的的背誦詩文有助于記憶力的增強。
三、背誦常見的方法
雖然背誦的優(yōu)點很多,但許多學生都畏背如虎,即使老師的語文課上得再生動再豐富多彩,學生也慢慢喜歡上這一學科,但都還是有“我喜歡語文,但討厭背誦”的心理。學生所以有這樣的心理,多半是由于背誦實在是太無聊,太痛苦了,通過調(diào)查,則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背誦的重要性,并且沒有掌握良好的背誦方法。
圖像再現(xiàn)背誦法。這種背誦法要求將語言材料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圖像材料,在背誦者頭腦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現(xiàn)的形象,背誦時像“過電影”一樣在頭腦中一一呈現(xiàn)出來,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們獲得的信息在頭腦中是按照某種方式組織的遺忘的原因往往是檢索困難造成的,也就是說提取的線索不清。因此,要加強背誦效果應提倡在背誦時采用多重編碼的方法,人們在背誦時主要是以語義進行編碼的,人們通過理解新信息的意義使其歸入自己己有的認知結構的適當?shù)牡胤?,從而使所獲得的知識保持得更為長久。
讀與背誦相結合。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惫磐駚恚膶W作家無不在熟讀,背誦上下過功夫。讀,是吸收;誦,是積累。沒有足夠的吸收和積累,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提高。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切記死記硬背,把誦讀當成負擔。教師在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章要有選擇,應該是公認的傳統(tǒng)文章,是學生喜愛的,文質(zhì)兼美的詩文,使學生愛讀、想讀、樂讀,把誦讀當成一種享受、一種趣味。教師還要給學生定好目標,如學校要求背誦的古詩,每周一首,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讀書,背書的習慣。學生能否讀得好、背得快是判斷誦讀課成功與否的最主要標準。誦讀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上臺階,由讀而背、由讀得好而背的好。
理解與背誦相結合。心理學研究表明,理解了的東西之所以易于記憶,是因為對其邏輯思維過程有了把握,而理解就是在不同事物間建立了聯(lián)系,從這個層面說,理解就是記憶。背誦一篇或一段文章時,首先要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層次,來龍去脈,掌握文章的語言特點,抓住一些起關聯(lián)作用的詞語和句子,通過先分析、后綜合,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得多了。背誦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誦記敘文,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入手。
游戲與背誦相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動力去攻克背誦難關.心理學研究表明:變化的、新異的刺激物容易引人注意,喚起興趣。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新鮮感。使其感到背誦是件輕松愉快的事。如:競賽背、接龍背、開火車背、演課本劇背、把課文編在熟悉的歌曲里背等。
分層、分步與背誦相結合。分層、分步背誦法,就是先理解背誦部分的總的意思,然后把它分為幾個層次,歸納概括出每層的意思,了解層與層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思路理清,將各層的意思連貫起來,在此基礎上,再反復誦讀幾遍,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這種方法適合于背誦段落或篇幅不長的課文。
當然背誦訓練的方式、方法遠不只以上這些,在具體運用的時候,也并非單獨運用,常常需要互相配合運用。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適當倡導學生建立背誦的興趣和習慣,并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背誦一些課文,這必將有助于我們整個民族語言文字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華龍寶.快速記憶法[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楊治良等.記憶心理學.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