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輝
[摘要]通過對馬達加斯加貝馬武(Bemavo)鉻鐵礦礦區(qū)勘查,發(fā)現(xiàn)了該區(qū)域跟鉻鐵礦相關的超基性巖分布較廣,分布特征鮮明,跟鉻鐵礦有關的超基性巖蝕變類型多樣。文章通過對該區(qū)鉻礦床成礦地質背景和物化探特征分析,說明鉻礦體可能的賦存部位及含礦超基性巖的蝕變特征,為下一步找礦工作指明方向。
[關鍵詞]超基性巖體 鉻鐵礦 貝馬武(Bemavo) 馬達加斯加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8-277-1
1研究現(xiàn)狀
貝馬武(bemavo)鉻鐵礦區(qū)位于安德里梅納Andriamena鉻鐵礦帶(礦石資源量2.1億噸,是目前馬達加斯加的主要鉻鐵礦生產基地),因此對該區(qū)域做進一步系統(tǒng)性的研究顯得很有必要。Guerrot et al.(1993)研究表明,在安德里梅納地區(qū)(Andriamena),與鉻鐵礦化及鉑族礦化有關基性—超基性雜巖體的成巖年齡主要為787±16Ma。
2礦區(qū)地質概況
2.1地層
貝馬武(Bemavo)鉻鐵礦礦區(qū)位于馬達加斯加中北部的(Andriamena)綠巖帶之中北部,出露地層主要為太古代安德里梅納(Andriamena)群下部基性變質巖系[1]。
2.2構造
礦區(qū)內地質構造復雜,由于經歷多期次的區(qū)域變質、變形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以及混合巖化退變質作用,其原生構造基本已改造,難于辨認。
3物化探特征及找礦方向
3.1航磁異常
馬達加斯加受歐盟組織的援助,完成了安德里梅納地區(qū)的1:50000的航磁測量,其中基性—超基性雜巖體組成了NNW或近SN向的磁化極異常帶,安德里梅納(Andriamena)群片巖-片麻巖組地層(貝馬武區(qū))也顯示出了較強的磁異常(圖1),推測是片巖-片麻巖組地層中的磁鐵礦帶引起的。
從整體上觀察,該磁異常帶主要由3個磁異常組成,即南部異常、中部異常和北部異常,并呈近南北走向,具有左向側列的空間分布特征,可能是泛非造山活動的后期的南北向的右行剪切作用造成的,異常帶的上下盤附近可能存在構造帶,尤其是異常帶的下盤的NNW走向的構造帶十分明顯,磁異常帶內也有NE和NNE向小規(guī)模的構造帶產出,并切割了磁異常帶。主要的鉻鐵礦床均分布在高低磁化極異常的過度帶上,其它小的鉻鐵礦化點零星地分布在異常帶的外圍及其附近,表明航磁異常帶與安德里梅納鉻鐵礦帶基本上是對應的,其中工作程度較高的南部異常帶主要為串珠珠狀的小異常組成的,而北部的貝馬武(Bemavo)的異常帶主要為磁化體組成,其規(guī)模大,連續(xù),磁異常值高,預示深部可能存在一個大的高磁地質體。對上述的航磁數(shù)據(jù)進行重新處理,向上延拓1000m得到圖b,南部異常帶連成一體,北部Bemavo異常帶也是如此,并且均沒有發(fā)生偏移,表明深部的高磁地質體的產狀是近直立的,向下延深較大。結合已有的區(qū)域地質資料分析,安德里梅納(Andriamena)鉻鐵礦帶深部可能存在一條大規(guī)模的超基性巖體[2],其深部的找礦潛力巨大,尤其是該礦帶的北部礦帶的Bemavo地區(qū)。
3.2區(qū)域水系重砂異常異常
貝馬武(Bemavo)礦區(qū)處于大面積區(qū)域水系重砂綜合異常區(qū)內,區(qū)內鉻鐵礦重砂異常為Ⅱ級,自然金重砂異常為Ⅲ級,是鉻鐵礦的有利找礦靶區(qū),。
3.3找礦方向
本區(qū)首先尋找與鉻鐵礦蛇相關的且具蛇紋石化、透閃石化、滑石化等的蝕變的鐵鎂質超基性巖體。其次合理運用工程鉆探手段在航測正異常高值區(qū)域進行深部找礦,以探尋中深部隱伏跟鉻鐵礦相關的鐵鎂質超基性巖體為目的,實現(xiàn)找礦突破。
4結束語
貝馬武鉻鐵礦礦區(qū)目前還處于預查階段,據(jù)目前的研究程度,本區(qū)域超基性巖異常發(fā)育,蝕變特征明顯,而巖相分帶特征不明顯,鉻鐵礦出露地表普遍,在現(xiàn)有的鉆探成果基礎上發(fā)現(xiàn)中深部有較大的含鉻鐵礦超基性巖。隨著工作程度的進一步加深,相信會有更大找礦新突破,本礦區(qū)找礦前景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馬達加斯加貝馬武Bemavo鉻鐵、磁鐵礦預查成果報告 2012.
[2]新疆南天山東段庫茲山基性超基性巖特征和成因探討.中國地質,2011,38(4):58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