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最近給baby買了一個betta奶瓶,由于怪異的形狀,因此有專門配置的奶瓶刷和奶粉灌裝漏斗。這個奶瓶本身就挺貴的了,因此像奶瓶刷這種東西,我覺得都可以通用別的品牌20塊錢普通的,沒必要買70多塊錢馬毛的,而灌裝漏斗更是貴而雞肋的產(chǎn)品,誰往奶瓶里倒奶粉還用個漏斗啊。
果不其然,沒過兩天,就發(fā)生了問題。先是由于奶瓶口很小,勺子裝奶粉的時候很容易撒出來,如果把勺子放入奶瓶口中,那么奶瓶上的水會碰到奶粉勺子,潮濕的勺子放回奶粉盒中,奶粉受潮而變質(zhì)了。還有就是因為奶瓶形狀特別,普通的海綿刷根本無法全面地刷到奶瓶的每個角落,圖便宜新買的尼龍刷有些四處飛濺,有點角落總是會有殘余奶粉,每次清理都會很費勁。沒辦法,又去買來專用的配套產(chǎn)品。雖然挺貴的,但問題一下子都解決了,奶粉再也不會撒出來,奶瓶也刷得干干凈凈的。這個昂貴奶瓶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起來,甚至成為了baby最喜歡用的奶瓶。
其實這是個多么簡單的道理。一分價錢一分貨,人家既然這么設(shè)計,自然有人家的道理,硬扛著去買了自認(rèn)為可以的替代產(chǎn)品,到頭來沒有好效果又多花了錢。真正又貴又好的東西,用起來順手又高效,質(zhì)量好用的時間也會很長,自然性價比才是最高的。雖然有時候還會免不了買便宜的東西,但每當(dāng)準(zhǔn)備下單的時候,總會想想,如果把這些錢都攢起來,能買到怎樣品質(zhì)的東西?
有人寫道:“很多人整理衣帽間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明明滿柜都是衣服,卻找不到一件可以穿的。這很可能是因為一個原因:你的破爛買太多了。買了一個月就開膠的鞋,洗了一次就已經(jīng)沒法看的衣服,還有買了很多就是沒有一只可以出席正式場合的包?!痹谶@篇文章中,作者用數(shù)字來證明了這一點,比如“平均6.6雙ZARA可以換一雙Manolo Blahnik的經(jīng)典BB鞋”,“平均3.1條BDG的牛仔褲就可以換一條APC的原生仔褲”“6.2件SOS大衣可以換一件Burberry羊毛大衣”。其實每個人把衣柜里的衣服算算看,還都挺有錢的。
不僅僅買衣服,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特別是買便宜東西的時候,這個道理更加明顯。挑了一個便宜的禮物,回家又覺得送不出手,又去買一個貴的;吃飯圖便宜隨便買一個,過一會兒餓了又去吃更多;省錢走路回家,結(jié)果路上餓了又花了更多的錢在飯店里吃飯。很多小事做的時候總覺得占到了便宜,但存在即合理,錢永遠(yuǎn)不會走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