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君(昌黎縣黃金海岸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600)
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影響
張向君
(昌黎縣黃金海岸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600)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231例,隨機將其分為試驗組99例與對照組132例。單因素分析并觀察患者服用藥物后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性別比例、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飲酒、吸煙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后,試驗組的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率54.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腦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發(fā)死亡因素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具較大影響。結論 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影響較大,臨床上應實施個體化方案治療。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阿司匹林抵抗;復發(fā)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1]的治療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其重要機制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積極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但有研究顯示,服用阿司匹林會產生抵抗作用,難以阻止腦梗死復發(fā),而阿司匹林抵抗[2]是否為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研究較少。我院研究觀察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231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阿司匹林禁忌、既往有腦卒中史、伴惡性腫瘤、血液病者。隨機將其分為試驗組9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與對照組132例(阿司匹林敏感者),其中男153例,女78例;年齡49~69歲,平均年齡(56.35±12.33)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檢測血小板抑制率
應用美國生產的儀器檢測。所有患者均給予口服常規(guī)劑量阿司匹林,100.0 mg/d,抽取6.0 mL靜脈血并分別放入肝素、枸櫞酸鹽試管中,檢測血小板.抑制率在2 h內完成。
1.2.2 判定血小板抑制率
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率在1 umol/L,花生四烯酸誘導下>50%以上,則判定為阿司匹林抵抗。
1.3 診斷標準
CT或MRI檢查發(fā)現(xiàn)新病灶;在原有癥狀好轉或者消失基礎上出現(xiàn)新的神經系統(tǒng)缺損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4.0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與資料,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飲酒、吸煙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復發(fā)情況
隨訪1年后,試驗組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率為54.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腦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發(fā)死亡因素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具較大影響。見表2。
表1 單因素分析 [n(%)]
表2 兩組患者隨訪期間情況比較 [n(%)]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3]患者病情嚴重且發(fā)生率高,為臨床研究熱點??刂蒲ㄐ纬?,進行血小板藥物治療,對病情的發(fā)展可明顯控制,阿司匹林為常見的藥物,但研究顯示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4]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部分患者仍發(fā)生血管事件。采用血小板功能快速檢測方法發(fā)現(xiàn)此類患者有阿司匹林抵抗現(xiàn)象,致使效果較差。有文獻研究顯示,腦梗死[5]患者發(fā)生腦梗死后再次腦血管病的幾率為16.0%左右,而其中阿司匹林抵抗占一半以上。此研究結果可疑因素有以下幾種:(1)患者病因不均一;(2)不同種簇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發(fā)生率具明顯差異;(3)阿司匹林抵抗的檢測方法不同。本研究中均采用 同一種方法檢查血小板功能,方法簡便快捷,臨床相關性較好。結果表明,試驗組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率為54.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腦出血、心肌梗死及其余原因引發(fā)死亡因素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具較大影響。
總而言之,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影響較大,臨床上應實施個體化方案治療。
[1] 張文婷,張 敏,徐文安,等.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與腦梗死復發(f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0):1011-1013.
[2] 劉琳琳,王玉東.疏血通注射液與氯吡格雷聯(lián)合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6(31): 584-586.
[3] 柳景華,鄭 澤,黃方炯,等.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前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不同方案對近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3,33(40):211-213.
[4] 袁 勇,張 俊,朱本亮,等.腦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形成患者梗死體積和神經功能評分與多種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22(20):3211-3212.
[5] 陳清華.觀察阿司匹林抵抗對預防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復發(fā)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31(32):65-66.
本文編輯:徐 陌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29.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