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雨
(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航空港管理學院電子信息系,廣東廣州510403)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侯春雨
(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航空港管理學院電子信息系,廣東廣州510403)
文章分析了信息技術與自主學習的關系,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并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如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對教學效果和問題進行了探討。
信息技術;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沖擊著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在日常教學中廣泛應用。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相比,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可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有效的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本研究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和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以專業(yè)課程教學設計為例,探討了如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開展自主學習的突出優(yōu)勢在于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時空限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元和開放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和交互方式,突破了書本作為知識主要載體的限制,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認知手段,極大地擴充了信息量,非常適合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1信息技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多樣的認知工具
信息技術可提供Web瀏覽器、BBS論壇、電子郵件、辦公軟件、專業(yè)仿真軟件等網絡和多媒體應用為自主學習者提供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多樣認知工具。學生借助這些認知工具,通過深層次的信息處理認知學習任務,可以把抽象的定理、定義、概念的學習用技術手段轉換成可聽、可看的學習形式[1],更好地自主完成認知活動,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此外,自主學習者還可主動地借助信息工具去發(fā)現(xiàn)和收集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與評價,形成批判性思維,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獲得更好的自主學習效果。
1.2信息技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的載體已不再局限于以教科書為代表的紙質印刷品,學習者可以直接借助于網絡和計算機等信息工具,從文字、圖形、視頻、音頻等各種形態(tài)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中獲取知識。這些圖文音像并茂的多種形式信息資源可使自主學習者對知識的認識建立在多層次、多角度之上,從而推進自主學習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谛畔⒓夹g的學習資源還可為學習者提供符合人類聯(lián)想思維與聯(lián)想記憶特點的、按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guī)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因而易于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習者實現(xiàn)探索式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從而有可能使學習者真正達到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xiàn)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2]。
1.3信息技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開放的交互平臺
自主學習強調獨立性,但學習者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自己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與協(xié)作并借助于他人的指導來實現(xiàn)獨立性的學習。信息技術可利用網絡技術轉變傳統(tǒng)的封閉學習環(huán)境,將學習資源、教師、學生拓展到一個更為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中,借助于即時通信工具、E-mail、BBS等方式實現(xiàn)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為自主學習者提供了一個開放、靈活和便于交互的學習平臺。信息技術一方面使自主學習過程中所必需的交流與互動變得更為便捷,有助于學習者知識體系的建構,另一方面網絡技術平臺提供的交互性解決了傳統(tǒng)意義下自主學習者的心理孤獨[3],為自主學習者營造了良好的交流、討論與協(xié)作的氛圍,對學習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1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建構只起到了促進和幫助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獲取新知識,并對知識進行分析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情境。同時,還應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利用圖、文、聲、像等多種教學手段和資源,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網絡交互式學習等各種教學策略和方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利用信息工具自主搜集學習資料,獨立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地完成認知活動。
2.2注重教師的主導性
目前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較低,自主學習的依賴性較強,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半獨立地開展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更需重視教師自身對于學生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結合高職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組織、監(jiān)督、引導和幫助。教師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上給予積極的反饋、評價和鼓勵,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虛擬的網絡學習世界信息紛雜,學生在對信息搜索和獲取的過程中較易迷失,亦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信息的真?zhèn)?、良莠進行鑒別、判斷和選擇,來實現(xiàn)對信息有目的地利用、積累和轉化。
2.3強調學習過程的互動性與合作性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自己獨自完成學習任務,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或困難時,也需要尋求老師的指導或同學的協(xié)助,通過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共同實現(xiàn)整體的學習目的。因此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交互平臺,借助BBS、E-mail、QQ、BLOG、網絡課程平臺等信息工具,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與協(xié)作。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主動發(fā)起話題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性小組學習,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互動與合作學習過程中建構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2.4重視課堂教學與虛擬教學的互補性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造了一個便利的學習平臺和虛擬的教學環(huán)境,但其作為促進學生有效開展自主學習的工具和手段,在學校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中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仍然需要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時,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面對面交互的特點和網絡平臺虛擬交互的特點,結合高職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能力,有針對性的選取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策略。教師一方面可利用課堂教學講授一些晦澀、抽象的概念,組織實驗教學并進行面對面地指導,另一方面可設計一些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利用信息技術的網絡平臺開展課后的虛擬教學,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促進師生間與生生間課下的交流與溝通。通過課堂教學與虛擬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虛擬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既可以克服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互動時間有限、互動面較窄與互動深度不足等弊端,又可以克服網絡虛擬教學中的情感缺失問題,拓展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的交互時間和空間,進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結合課堂的講授與指導,借助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來實現(xiàn)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搭建與自主學習過程的設計,為學生架設起學習活動與知識建構的橋梁,使自主性學習與課堂教學在開放中走向融合。本文以高職電子信息專業(yè)課程為例,選取廣州地區(qū)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171名電子信息專業(yè)的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進行教學設計,借助多媒體、仿真軟件和網絡等信息工具開展教學實踐,探索如何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1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著自主學習能力所涵蓋的明確學習目的、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策略、監(jiān)控策略使用、評估學習過程等五個維度對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調查,并使用SPSS21.0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了定量分析,如表1所示。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平均分為2.913,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自主學習能力水平較弱。自主學習的五個維度的統(tǒng)計結果平均值介于2.5-3.6之間,其中明確學習目的這方面的得分較高,說明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并可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需要;而在制訂學習計劃和選擇學習策略方面得分處于中等和中下水平,主要表現(xiàn)為大部分學生雖有制定學習計劃的意愿,但能夠主動制定學習計劃的學生并不多,學習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高職學生基本上都能夠認識到學習策略對學習效果的作用,但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策略缺乏科學性,過多的依賴于已有的學習策略與習慣,尚無法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策略。在監(jiān)控策略使用與評估學習過程這兩方面的高職學生得分普遍較低,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很少有計劃地階段性評估和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對學習行為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表明其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估能力還有待提高。
表1 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情況
3.2培養(yǎng)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實踐
1)選擇自主學習內容,開展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活動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首先需要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對知識點進行分類,結合學生的特點,從中選取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教學內容,再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自主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使用相關的信息工具開展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活動。具體而言,以“數(shù)據(jù)通信”課程為例,對于基本概念、網絡性能指標、容量計算公式等陳述性知識,本研究在課堂講授之余,通過網絡課程平臺為學生提供課下進行自主學習的視頻、動畫、文本資料、在線測試等學習資源,并鼓勵學生自己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資料的查找、收集和在線討論與共享,不僅增加了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針對協(xié)議原理、網絡設備工作原理等程序性知識,需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設計相關的學習任務,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軟件虛擬構建現(xiàn)實網絡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利用信息工具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探討和解決問題,體驗并反思學習行動的過程,最終獲得課程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對于拓展性知識的學習,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互聯(lián)網應用、網絡發(fā)展趨勢等熱點與前沿問題進行探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資料的收集、分析與整理,再制作PPT文件進行講解,使學生通過交流與協(xié)作的方式在自主探究中實現(xiàn)知識的意義建構。
2)設計自主學習資源,搭建多元化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供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各種專業(yè)網站等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可圖像、視頻、動畫等直觀可視的多媒體視聽資源,還可通過BBS、即時通訊軟件、電子郵箱等信息工具為自主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交互平臺。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自主學習資源,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考慮應利用哪些信息資源,如何組織和呈現(xiàn)信息資源,另一方面還要指導學生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獲取、分析和利用。例如本研究在電子信息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原理知識利用相關的動畫與視頻等信息資源進行講授,如“移動通信”課程中在對GSM網絡呼叫流程進行講解時,教師結合NOKIA公司制作的動畫視頻進行講授,在“數(shù)據(jù)通信”課程中講述路由協(xié)議原理時,教師自己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相關動畫進行演示,借助信息資源不僅使學生對于原本抽象模糊的原理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課后的自主學習。
教師還要借助網絡技術所提供的多樣化學習資源和工具來豐富和延伸封閉與單一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以拓展學生課下開展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本研究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搭建了多門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課程標準、電子教案與課件、參考資料、音視頻學習資源、學習網站鏈接等學習資源,發(fā)布了課程學習指南、教學計劃、學習進度計劃等文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為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提供了參考的標準和依據(jù),有效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此外,還利用網絡課程平臺設計了網上作業(yè)、在線測試、在線討論和網上答疑等一系列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互動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
3)選取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自主學習者個體之間是一種有機的關系,學習者不僅要獨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還需要與其它學習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共同完成整體的學習目標。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學習方式的選取上并不能將自主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相割裂,應將集體的合作學習融入到個體的自主學習之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有機結合。本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左右,教師以組為單位布置相應的實驗性或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內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并對成果進行呈現(xiàn)和展示。例如,“移動通信”課程教學中,教師選取諸如“結合自己的使用,談談對于移動通信的認識”、“3G業(yè)務應用”等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分析、討論和分工,每個學生再根據(jù)自己的分工有所側重的開展學習活動,有的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資料,有的學生負責文字整理和錄入,有的同學負責排版設計,最終小組全體同學共同對內容進行協(xié)商與討論,形成共同的觀點,再使用PowerPoint對成果進行制作和呈現(xiàn),每個小組分別派出代表進行講解,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成果進行評價。在以上學習過程中,一方面每個學生個體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點,獨立完成了各自的自主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又通過小組內的集體合作實現(xiàn)了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呈現(xiàn)和講解,共同達到了集體的學習目標,在合作中也同時完成了個體的知識建構。
4)實現(xiàn)多維度的評價方式,構建全面的評價體系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自主學習除沿用以往傳統(tǒng)評價中常用的測驗、調查、觀察等評價方法外,還發(fā)展了一些新的評價方法,如電子學檔、范例評價、量規(guī)評價、契約評價等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4]。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互動、直觀和全面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準確地評價,另一方面可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維度評價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評價學習效果,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進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控和調整。本研究在評價過程中以“兩個結合”為原則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1)結果與過程結合,既重視結果的正確性,又重視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考核,特別重視過程性考核;(2)專業(yè)成績與能力測評結合,既注重理論知識點的測試評價,也注重個人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例如,在電子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本研究通過網絡課程平臺布置專題作業(yè)后,學生再以小組為單位將作業(yè)以論文或PPT的形式在網絡課程平臺上進行展示和交流,由學生在線對各組作業(yè)進行評價和打分,再結合教師的評價形成最終的考核成績。本研究還通過在線測試的方式,利用網絡課程系統(tǒng)在測試完成后實時生成學生的考核成績,同時將測試題目的標準答案進行呈現(xiàn),幫助學生直觀的做出自我評價和反思。
在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后,本研究在171名學生中隨機選取了30人進行了一對一訪談。通過對訪談結果的定性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所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都比較支持和認可,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2)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所增強,課后可自發(fā)的利用網絡課程平臺、互聯(lián)網等信息工具開展自主學習;3)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可以主動地根據(jù)學習內容制定相應學習計劃,并有意識地進行學習策略的選擇,基本上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學習過程的階段性反思和評估,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在信息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的教學實施過程中,亦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1)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學生對于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可能會有所抵觸,一方面主觀上認為過多了占用其課后時間,另一方面客觀上存在由于未完全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而造成學習效率不高等問題,學生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教師應加強引導和指導,不可急于求成;2)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高職學生在信息時代有效開展自主學習的前提和條件[5],因此在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需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知識與信息道德;3)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灌輸自主學習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概念、特點和所涵蓋的維度,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主動地對照自主學習的要求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而取得良好的培養(yǎng)效果。
[1]鐘志賢,謝云.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4(11).
[2]陳曉慧,李馨.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J].中國電化教育,2003(4).
[3]崔瑩.網絡課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4]常詠梅.信息技術支持下高校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5]侯春雨.高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廣州職業(yè)教育論壇,2014(2).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s
HOU Chun-yu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School of Airport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Civil Aviation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040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studie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s,explores how to cultivat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at la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cultivation
10.3969/j.issn.2095-7661.2015.01.014】
G712
A
2095-7661(2015)01-0055-05
2014-12-04
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專業(yè)課程學習為例”(2012JK191)的研究成果之一。
侯春雨(1976-),男,河北淶水人,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航空港管理學院電子信息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移動通信技術、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