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衛(wèi)
我以前在開遠市一個高寒山區(qū)小學任教時,學生中有不少苗族學生,其中有一個叫楊美玲的女學生,令我印象深刻。
楊美玲轉來我們學校時,臉色蒼白,穿著破舊,身上沾滿了紅泥土的氣息。楊美玲家到學校有十多公里的山路,她中午不回家,每天和許多苗族學生一樣,自己帶點玉米飯來吃。盡管求學條件如此艱難,可楊美玲卻從來沒有缺席或遲到過!她上課十分認真,本子上總是記得滿滿的,書上也圈圈點點畫下重點、難點。每次考試,她的成績總是排在班上前三名。她將來一定能考個好大學,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每次看到她的成績單,我總是這樣想。
楊美玲對唱歌很癡迷,會唱很多苗族民歌,她的聲音溫婉動聽帶有某種魔力,總能很輕易地揪住我們的耳朵,撥動我們的心弦。她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民歌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每次聽到她的歌聲,我總是這樣想。
楊美玲是一個樂于助人,自立自強的學生。每逢天陰下雨,學前班的小朋友都是她背著回家,遇到小同學生病了,她也主動請纓將其背回家。到了揀菌子的季節(jié),她滿山找菌子賣以賺取學費,每次拾到雞樅她都要留兩朵給老師。
然而,學習成績優(yōu)秀,樂于助人,自立自強,善解人意的13歲的楊美玲最終還是輟學了。楊美玲輟學后,我兩次去她們家做工作也沒能使她重新回到學校。她父親常常酗酒,又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為了讓兩個弟弟上學,父親讓她回家干活供兩個弟弟上學。我聽說后來她到鎮(zhèn)上的豆腐皮廠給人打工燒火,還到過電廠撿廢鐵。3年后,我再次見到她時,她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她父親把她嫁給了一個本地的老光棍,換取了3000塊錢的彩禮。2010年秋,我在醫(yī)院碰見她,她患了肝腹水,不久就聽到她的死訊,年僅17歲……
在我曾經(jīng)任教的那所學校,有不少像楊美玲這樣的苗族學生,三四年級便輟學,干活養(yǎng)家或嫁人生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許多,諸如來自社會對邊遠地區(qū)的漠視,當?shù)刈匀唤?jīng)濟條件的惡劣,一些少數(shù)民族觀念落后等等,但我終究無法擺脫深深的自責:如果我當時再多堅持一下,再多想些辦法,楊美玲或許就不會這樣過早地凄慘凋落……
想起楊美玲,除了自責,我時常有一種地無力感。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我希望相關教育部門、學校、媒體和社會團體能對楊美玲們給予更多的關注,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能給楊美玲們更多的幫助,圓她們的上學夢,圓她們的大學夢,圓我們的中國夢。
◇責任編輯:徐永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