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在時代變遷中追逐藝術撰文>>>高山《銀河沖天落》《北美奧體山麓》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對于畫山水的人來說,師法自然"/>
撰文>>>高山
在時代變遷中追逐藝術
撰文>>>高山
《銀河沖天落》
《北美奧體山麓》
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對于畫山水的人來說,師法自然是其繪畫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充分領略了自然的偉大與神奇,才能在繪畫時充分顧及筆墨輕重、疏密、濃淡、聚散、呼應等手段。
2015年年初,“吳休山水及精印展”在北京798藝術區(qū)舉行。本次畫展的最大亮點莫過于其中不僅展示了吳休的山水原作,更有為數不少的精印山水畫印刷品。
這些印制精美的山水畫使得普通觀眾在觀展時幾乎很難分辨哪些是原作,哪些是印刷品,只有通過兩者之間懸殊的價格才能判斷。這些展出的印刷品因為質量幾可亂真,價格實惠而受到了普通觀眾的喜愛。
在為期不到10天的展會中,雖然原作一幅都沒有賣出,但是售出40余幅精印作品的成績讓吳休頗感欣慰。他說,“作為中國畫家,把自己一生創(chuàng)作的精品,大量印刷,以低價進入市場,讓千百萬群眾都能買得起,都能欣賞、收藏,充分發(fā)揮其社會作用,也充分體現了畫家的勞動價值,滿足了畫家的心愿和成就感,拉近了畫家和廣大群眾的距離?!?/p>
談及舉辦這次畫展的初衷時,吳休表示,讓普通人都能買得起、欣賞到優(yōu)質中國畫是一件大好事,“在印刷術高度進步的今天,用幾可亂真的中國畫印刷品作為普及的方式,為廣大群眾服務。這是何樂而不為的大好事??!”
吳休說:“我非常贊同著名畫家吳冠中在《藝術克隆與克隆藝術》中的想法。他說,‘物以稀為貴,我不以為然;稀算什么貴,珍品才貴;手創(chuàng)的藝術都是獨生子,健美的獨生子珍貴。復印繪畫名作,緣于眾望所歸,亦系作者的心愿,佳肴美食多多益善。珂羅版印刷接近原作,今日精益求精,直追藝術珍品,應鼓勵克隆, 克隆的藝術應不斷提高, 這是發(fā)展的趨勢,時代的趨勢?!?/p>
吳休,又名吳衍休,1932年生于四川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因為家中收藏書畫頗豐,吳休從小就有機會看到和臨摹那些印在書中的各種圖畫,“開始的時候是照著小人書畫,臨摹里面的劍客、大俠等各種人物。后來又對著家里的卷軸臨摹?!泵枘∵@些豐富有趣的圖畫不僅讓這個小小少年找到了無限的樂趣,更使他的繪畫天賦得到啟蒙。
解放前,吳休曾在四川省立藝專應用藝術科學習。解放初期,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文工團美術隊,隨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吳休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和北京畫院研究生班專門學習繪畫技藝,成為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批受到正規(guī)藝術教育的藝術家之一。
研究生畢業(yè)后,吳休走上了專業(yè)畫家和美術工作領導者的道路。他先后擔任過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美展辦公室主任、中國詩書畫研究會會長等職務。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國內外展覽,并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會議廳、毛主席紀念堂等收藏。
作為我國的老藝術家和我國文化界、書畫界發(fā)展歷程的見證人之一,吳休的作品在書畫市場上頗受歡迎,但他并沒有借機炒作自己,而是先后多次向國家美術單位捐贈私藏美術珍品。他說:“我一個人看,不如讓大家看。留給后世傳看的學習價值,高于經濟價值”。讓藝術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在他看來遠比獲得可觀的經濟價值要更有意義。
無論是大氣磅礴的山水,還是空靈婉約的荷花,在吳休筆下,這些作品不僅讓觀賞的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激發(fā)起觀賞者的無限遐想。
經過幾十年的藝術實踐和探索,在這位兼擅人物、山水、花鳥,寫意、工筆的畫家筆下,人們總能在天真自然中感受到深厚的筆墨功力。也正是因為經驗的豐富,使得吳休對中國山水畫的審美和意境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山水畫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
意境在中國山水畫中被認為是“畫之精魂”,沒有意境,一幅再好的畫也抬不上大場面。唐代張九齡在說到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時曾說過:“意得神傳,筆精形似”,而白居易評張敦簡的畫時卻說:“形真而圓,神和而合”??梢?,他們所認為的是注重主觀表現的藝術,同時也注重神韻的結合,把景物的狀繪與形似的要求統(tǒng)一起來。
而對于如何表達出意境,吳休將其概括為既要畫自然,更是寫心靈。他說,“意境在山水畫里,可以說是山水畫的靈魂。在古代的繪畫傳統(tǒng)里就有一種主張,山水畫不僅能看,還要能游能居住。概括起來就是可看、可游、可居。意思就是說你的畫要能夠把別人吸引進去,吸引到你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里。我覺得山水畫如果沒有意境,它不能打動人,不能給別人一種情緒上的感染,那么它跟一個山川的導游圖也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你畫得再細致再具體,它也打動不了人?!?/p>
如何能讓一幅山水畫傳神,讓人在欣賞的同時更能領略其內蘊?吳休認為,既然畫山水,就離不開向大自然這位偉大的老師學習,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講‘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一個畫家到大自然里面去學習去寫生,他應該是充滿感情的?!?/p>
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對于畫山水的人來說,師法自然是其繪畫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充分領略了自然的偉大與神奇,才能在繪畫時充分運用筆墨輕重、疏密、濃淡、聚散、呼應等手段,為突出意境服務。
《風動荷香》
從小寄情于山水的吳休,在多年的創(chuàng)作中一直保持著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經常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體悟,并把他的所見所感用畫筆訴諸于筆端。他早年遍游名山大川,胸中積累了萬千丘壑,這使得他在創(chuàng)作時總有源源不斷的靈感。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增加,吳休筆下的山水也在各個時期表現出了不同的風貌。
早期,吳休的山水畫清新秀麗;中期轉入雄厚磅礴,大氣豪邁的境界;到了晚年,因為時間的充裕和生活感悟的增加,吳休的筆法盡精刻微,細膩豐富。有人評價吳休的山水是在真實與平易中形成深邃的意境。
說到風格的轉變,吳休認為這種轉變來自畫家自身的成長和技藝的成熟。一方面得益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和學習?!爱嫾胰绻邆淞宋膶W修養(yǎng),那么他所表現的意境就不一樣。因為中國畫強調的是意境,尤其是山水畫。意境用什么表現呢?就是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文學上的修養(yǎng)?!绷硪环矫鎰t來自于不懈的堅持?!爸袊嬁梢哉f是一種大器晚成的藝術。因為繪畫不光需要技術,它還需要很多其他因素。一個是文化,再有一個就是對生活的體味,包括畫家對生活的感悟,對大自然的感受。技術也是一樣的,因為筆墨需要長時間的磨練,也需要積累經驗。到了老年的時候,這方面就比較成熟了。”
當然,吳休強調,這種成熟并不意味著故步自封,而是始終堅持要與時代同行,要用新的知識來不斷充實自己。已經83歲的吳休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網站,創(chuàng)作之余還經常上網關注熱點新聞,時不時還會更新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他常說,“我得多向年輕人學習新技能,不斷了解新鮮事物,這樣對我的創(chuàng)作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