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炎炎夏日,又到了燒烤盛行的季節(jié)。無論是周末與好友在郊外小聚,還是晚上在路邊開懷暢飲,都少不了燒烤的陪伴。現(xiàn)代燒烤的食物種類隨著人們的奇思妙想變得越來越多,從各種肉類到水果蔬菜無一例外地被紛紛被推入火海。不過無論燒烤怎么發(fā)展,似乎永遠都離不開一個主流肉類——羊肉。
羊肉的歷史
原始人以捕獵野獸為生,抓到什么吃什么,當然偶爾也會有野羊。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野羊開始被人類馴化變成家羊,并在人類的辛勤培育下分化為現(xiàn)在的綿羊和山羊,逐步滿足了人類需求的多樣性。河北、河南、陜西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都出土過羊骨或陶羊,說明中國北方的養(yǎng)羊歷史至少有六七千年以上,南方的養(yǎng)羊歷史則要晚于北方。到了商周時期,養(yǎng)羊業(yè)已甚為發(fā)達,羊成為主要的肉食用畜之一,并用于祭祀和殉葬,商代青銅器也常用羊首作裝飾。根據(jù)古代文獻記載,幾乎歷朝歷代羔羊都是進貢的重要貢品之一,羊?qū)糯鷦趧尤嗣駚碚f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家畜之一。
中國的養(yǎng)羊歷史雖然久遠,但最初普通人很難吃到羊,吃羊肉是貴族高官的特權(quán),直到宋朝時,羊肉中還隱隱藏著一股階級優(yōu)越感,這從大文豪蘇軾的一封信中有所體現(xiàn)。蘇軾在京城為官時,常吃羊肉,后來被貶到惠州,“高大上”的羊肉就吃不上了,他曾給弟弟蘇轍寫過一封家書,大概的意思是說:他來的惠州這地方挺窮的,每天整個惠州就殺一只羊,他不敢跟當?shù)氐馁F族高官爭買羊肉,就跟殺羊的說留點羊椎骨,骨頭間還有點肉,趁熱剔出來,有點剔螃蟹腿的感覺,把肉攢著隔幾天吃一次,也覺得挺不錯。
代表吉祥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漢字文化中,“羊”一直都有吉祥之意,有關(guān)“羊”的詞匯不勝枚舉,如“三羊開泰”等。事實上,“羊”和“祥”最早是一個字。有說法認為,古人在祭祀時,往往把羊放置在神位的旁邊,表示吉祥如意,寓意鬼神賜來的吉祥之物。因此在“祥”字出現(xiàn)之前,“羊”字的含義主要有兩個:一是表示牲畜中牛羊的“羊”,二是表示鬼神所賜之“吉祥”。在歷史上,羊、牛、馬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牲畜,唯獨羊代表了諸多崇高的內(nèi)涵,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馬在戰(zhàn)爭中必不可少,是武力的象征;牛則默默無聞地干活,是任勞任怨的典型;羊性格溫順,與中華民族一直推崇的溫良敦厚、因循守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相吻合,所以“羊”字多帶有“善、義、美”的文化意蘊,被視作“仁、義、德”的人格象征。
羊雖有諸多吉祥之意,卻也被惡人連累,有著不好的污點。據(jù)《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和宋國將要交戰(zhàn),宋國的統(tǒng)帥華元為了鼓舞士氣,在戰(zhàn)爭開始前特地殺羊犒軍。羊肉分到了出征的每一個士兵的手里,但華元卻忘記了給自己駕車的屬下羊斟羊肉吃,羊斟因此懷恨在心。第二天兩國軍隊交戰(zhàn)時,羊斟對華元說:“昨天分羊肉是你說了算,今天的勝負由我說了算,你不給我羊肉吃,你也就別想打勝仗!”結(jié)果,羊斟駕著車一直跑到了鄭國的軍陣里,華元因此當了俘虜,宋國的軍隊也因此吃了敗仗。羊斟以私敗國這件事被載入了史冊,羊斟把一碗羊肉看得比國家都重要,他也由此成為遺臭萬年的人。 而在這件事中,“羊”也受到牽連,具備了為數(shù)不多的灰暗色彩。
滋補美味
羊肉具有滋補作用,對人身體非常有益,古代很多帝王都對羊肉情有獨鐘,更是有人因羊肉湯做得好備受國君青睞做了大官。有記載說魏道武帝拓跋跬打敗夏國后,擅長烹飪的毛修之被俘,后來太武帝拓跋燾時期重用崔浩,毛修之便找時機燉了一碗羊肉湯給尚書崔浩吃。崔浩一嘗,認為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薦給了拓跋燾。拓跋燾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點頭稱贊,便命毛修之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廚師。從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風順,后又做尚書、光祿大夫,直到南郡公。
愛吃羊肉的帝王最出名的當屬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趙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傳說趙匡胤非常愛吃羊肝,有一次半夜突然起來想吃羊肝,卻猶豫不決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臉茫然。隨后,趙匡胤風趣地說道:“我如果說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們殺死!” 而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涮羊肉的發(fā)明則與忽必烈有關(guān)。據(jù)說忽必烈有一次率軍遠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燉羊肉,廚子便宰殺羔羊,剔選羊肉準備做??蓴耻娡蝗粊硪u,廚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混亂攪和一下,就撈出來,放點配料,給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掛上陣去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廚子的功勞,就讓他再做一次,并說味太淡,該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豎大拇指。忽必烈很高興,給這道新菜賜名“涮羊肉”。
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羊肉的做法越來越多,并都非常受歡迎,各種做法也根據(jù)地域的不同各有特色。人們夏季最愛的烤羊肉串最出名的毋庸置疑是新疆羊肉串,相信很多人都記得20年前陳佩斯與朱時茂的小品《賣羊肉串》,小品在讓我們開懷大笑的同時,也反映了新疆羊肉串本身就是個金字招牌??狙蛉獯S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去吐魯番旅游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穿成串烤以新疆最為出名,整只一起烤的頭牌當屬內(nèi)蒙烤全羊,烤全羊也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據(jù)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nèi)蒙古河套地區(qū)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jīng)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只野獸,這種吃法也是游牧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羊肉湯在不同的地方味道千差萬別,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被稱為“中華第一湯”的山東單縣羊肉湯。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單縣羊肉湯,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zhì)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的獨特風格聞名全國。北京流行的羊肉做法是“羊蝎子”。羊蝎子的發(fā)明要追溯到康熙年間,蒙古王爺奈曼王有次打獵回來路過后院聞見香氣撲鼻,跟下人打聽才知道是新來的廚子給下人們燉羊脊骨吃呢。王爺一嘗非常美味,然后看脊骨那形狀酷似一只蝎子,就起名為“羊蝎子”并且作為府上的食譜,后來這種吃法傳到民間并廣泛傳播開來。
羊肉雖然有諸多滋補功效,對胃腸的消化負擔也較重,并不適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另外和豬肉牛肉一樣,過多食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可能造成壓力。羊肉雖然好吃,對人有益,卻不應(yīng)貪嘴,暑熱天或發(fā)熱病人也要慎食。因此我們在路邊開懷暢飲,享受羊肉串美味的同時也應(yīng)注意適量,讓羊肉真正給我們帶來健康滋補的功效。
吃貨們夏天可要管好自己的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