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528315)黃輝 魏雅芹 劉艷
現(xiàn)代口腔種植技術發(fā)展日趨成熟,種植體的應用日益廣泛。為了縮短患者的臨床修復時間,提高醫(yī)患雙方滿意度,出現(xiàn)了由SLA表面改性而來的modSLA(SLActive)表面親水性高表面能種植體。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SLActive表面較SLA表面可更進一步的縮短粗糙表面的愈合時間,加快臨床骨整合,使之能達到術后短期內即刻或早期負重的臨床效果[1]。相關的遠期療效對比分析報告卻相對缺乏,為了評價這兩類種植體修復后的遠期臨床效果,本實驗通過術后隨訪對比Straumann SLA和Straumann SLActive兩種表面種植體于上下頜后牙區(qū)成功植入修復6月、12月、18月及24月的改良菌斑指數(shù)(mPLI)、改良牙齦出血指數(shù)(mSBI)和探診深度(PD),分析兩類種植體在種植體周軟組織的臨床學表現(xiàn)方面的異同。
1.1 研究對象 2011年1月~2011年9月就診于廣東省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口腔修復中心的上下頜后牙區(qū)部分牙缺失的患者55人,男性28人,女性27人,手術共植入Straumann SLA種植體33顆、Straumann SLActive種植體34顆,共計67顆。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單顆或多顆后牙缺失;患者口腔衛(wèi)生水平良好或牙周炎已控制并處于穩(wěn)定期;骨量充足,無需骨移植或引導式骨再生,拔牙4個月以上;術前X線片示骨質完全愈合,缺牙區(qū)牙槽骨密度Ⅰ~Ⅲ級。
排除標準:有糖尿病、高血壓、骨代謝紊亂、腎功能不全及內分泌失調;酗酒或藥物濫用;HIV感染;吸煙量>10支/天;口腔衛(wèi)生極差;術區(qū)接受過骨增量手術;術區(qū)有腫瘤、慢性骨改變以及放療病史;粘膜炎癥或相關疾病;重度夜磨牙或緊咬牙;口內持續(xù)感染;既往心肌埂塞的患者。
1.3 試驗設備 MD20種植機(Nouvag,Switzerland),SLA及SLActive(Straumann,Swtizerland)標準種植體,直徑4.1mm或4.8mm,長度為8或10mm,高分子牙周探針(北京福克斯),品紅溶液,游標卡尺。
1.4 臨床步驟
1.4.1 診斷與治療計劃:術前病人病史詢問、一般口腔檢查、擬定種植位點,給予口腔衛(wèi)生指導及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4.2 手術步驟:對患者經行檢查、閱片、制定外科手術計劃并簽名后,術前術后常規(guī)口服抗生素,手術嚴格按照Straumann一步法標準化種植操作手冊,于上下頜后牙區(qū)植入67顆軟組織水平標準種植體,術中手動檢查初始穩(wěn)定性,初始穩(wěn)定性缺乏及術中骨量不足者被排除不納入統(tǒng)計,記錄種植體表面處理方式。所有種植體手術于當天安放愈合帽,參照并根據(jù)兩組種植體的推薦修復負荷時間,SLActive組術后6周使用螺絲固位的修復體,SLA組術后12周使用螺絲固位的修復體,修復體制作均參照技工室標準化程序,對患者進行口腔衛(wèi)生指導,每半年復診檢查一次。
1.5 評價方法 在種植體植入術后6月、12月、18月、24月共4個時間點,隨訪檢測臨床指標,于種植體的近中、遠中、頰、舌(腭)四個位點檢測,參考Mombelli等[2]提出的改良菌斑指數(shù)(modified plaque index, mPLI)和改良齦溝出血指數(shù)(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 mSBI),詳見附表1;使用高分子牙周探針以0.2N的力對上述四個位點進行檢測,記錄探診深度(pocket probing depth, PPD)[3]。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數(shù)據(jù)以表示,采用SPSS21.0,mPLI和mSBI應用mann-whitney秩和檢驗,PPD應用t檢驗研究上述4個時間點種植體表面差異對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參數(shù)的影響,兩兩對比分析研究各個時間點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參數(shù)的差異,檢驗水準 ,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計67顆種植體植入患者上下頜后牙區(qū),其中SLA植體33枚,SLActive植體34枚,兩種表面種植體術后隨訪PPD均呈增加趨勢。見附表2、3。
附表2為隨訪各時點mPLI及mSBI均值組間對比的統(tǒng)計學分析,其組間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附表3為隨訪PPD均值組間對比的統(tǒng)計學分析,其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種植體植入后留存情況 嚴格的成功標準是種植體植入后2年即可被認為成功的和組織結合[4],本實驗所有種植體植入后臨床軟硬組織愈合較好,均正常修復,無松動、脫落、種植體穩(wěn)定,兩年的留存率和成功率為100%。
2.2 種植體表面處差異對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系數(shù)的影響 兩種表面處理種植體各時間點的mPLI、mSBI使用秩和檢驗對比組間差異均無顯著性的意義;PPD組間對比差異均有顯著性的意義,提示在種植體的探診深度上SLActive小于SLA。
附表2 實驗組各時點mPLI及mSBI均值組間對比的統(tǒng)計學分析
附表3 實驗組各時點PPD均值組間對比的統(tǒng)計學分析
3.1 mPLI、mSBI差異分析 種植體周圍組織病變是種植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5],種植體周圍菌斑作為種植體周圍炎的始動因子,影響種植體的存留率[6]。術后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系數(shù)的隨訪檢測是對種植體周圍組織和牙周狀況進行長期的檢查、維護,是早期種植體周圍病變的預判及防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過兩類不同表面處理種植體的mPLI、mSBI及PPD隨訪檢測,對比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狀況,預測發(fā)展趨勢,為種植方案的選擇和臨床治療提供指導。在兩年隨訪期內,基于術前術后口腔衛(wèi)生指導下的患者口腔衛(wèi)生維護良好,SLACtive與SLA組間差異mPLI、mSBI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在種植體周圍軟組織健康狀態(tài)下,兩表面種植體都能獲得較好的醫(yī)患滿意度,mPLI、mSBI與口腔衛(wèi)生狀況相關聯(lián)。
3.2 PPD差異分析 成功的種植體平均探診深度小于3~4mm[1][4],在本實驗條件下,術后均未發(fā)生種植體周圍炎,通過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維護,SLA與 SLActive都能獲得醫(yī)患雙方滿意度。
種植體周圍軟組織溝內上皮、結合上皮作為種植體周的易感及始發(fā)部位,主要由于細胞層數(shù)少,與種植體通過薄弱的半橋粒和基板附著,由于可能缺乏血供,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即使是無菌斑的情況下,種植體周圍軟組織中也能查及炎癥細胞[7],探診作為一個重要的臨床檢查手段,PPD與種植體周圍軟組織面臨的風險密切相關,值越大,螺旋體和能動菌的比例越高,菌斑的致病性就越大[8]。
在術后在軟硬組織構建上,種植體表面濕潤性、表面電荷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大量臨床研究及動物研究表明:經由SLA制作工藝改良而來的SLActive種植體表面存在強烈的早期細胞反應情況,能極大的促進局部生長和血管因子的生成[9]。SLActive的親水性表面能提高軟組織響應性,更能促進了術后軟硬組織的生長[10]。實驗組SLActive具有更好的軟硬組織的結合率,獲得比SLA組要低的PPD數(shù)值,避免了PPD較大而帶來的臨床風險,表現(xiàn)出相對較好的安全性。
基于本實驗隨訪時間的限制,遠期的療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