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軼姝
“國寶”:“中國一重”
臧軼姝
1953年,我國開始了以實施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中心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現(xiàn)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一重”)就是蘇聯(lián)援助中國新建和改建落戶在黑龍江省的項目之一。它是制造我國國民經濟建設需要的大型、成套機器產品的全能“母機工廠”,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重型機械廠,中國最大的鑄鍛鋼生產基地,也是我國制造行業(yè)特大型骨干企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黨和國家?guī)状I導人曾先后到一重視察,關心一重的建設和發(fā)展。1962年6月,周恩來總理在視察該工廠時,曾譽其為“國寶”。全國有眾多大型骨干企業(yè),為何唯獨“中國一重”被譽為“國寶”呢?
早在1953年初,第一機械工業(yè)部就開始籌備建設并選擇合適的廠址。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準備在湖北省武漢市建廠,命名為中南重型機器廠。但從當時收集到的廠址資料發(fā)現(xiàn),所選地點的地勢、地質等自然條件對建設重型機器廠來說均不是很理想。于是,一機部決定改在解放較早的東北地區(qū)進行選址。
富拉爾基是達斡爾語,紅色江岸之意。當時,初步確定廠區(qū)面積為150萬平方米。為此,一機部三局于1953年5月19日發(fā)出通知,將中南重型機器廠籌備處更名為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籌備處,工廠籌備處也于6月14日到達了富拉爾基。1954年3月,國家計劃委員會也正式批準了重型機器廠的計劃任務書。
到了4月份,南方已經春暖花開,可是北方依然還是隆冬時節(jié),冰天雪地,氣候寒冷。國家計劃委員會的負責同志認為富拉爾基離鋼鐵基地較遠,加之北方冬季漫長,決定還是再回南方選廠址。經過考察,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認為武漢黃金山新廠址地勢崎嶇不平,土石方工程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武漢地區(qū)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動能供應沒有穩(wěn)定的保證。幾經反復,全面衡量,最后還是決定將這項關系到國民經濟發(fā)展命脈的重要工程項目落戶富拉爾基。
根據(jù)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合同規(guī)定,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的工廠設計由蘇聯(lián)重型機器制造部重型機器設計院承擔,按中方提交的計劃任務書規(guī)定設計。為謹慎操作,1954年4月中國政府向蘇方提交的重型機器廠設計任務書及初步設計基礎資料共計11卷,包括有關工程地質、測量地形圖、水文氣象、交通運輸以及原材料、燃料產地等資料。這些資料的形成,當時參與建廠的同志付出了極其艱辛的努力。
在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設計總局測量隊和黑龍江測量隊共同測量繪制廠區(qū)地形圖的同時,先期的地質勘探工作也開始進行。當時負責勘探工作的是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設計總局大同勘測隊,他們奉命來到富拉爾基后立即開始進行廠區(qū)普遍性的地質勘探。當時采取的是每隔100-150米鉆探一孔的方格網的方法進行勘探,并對地下土壤進行分析,把獲取的數(shù)據(jù)形成地質報告交給蘇方作為工廠施工圖設計的正式依據(jù)。當圖紙陸續(xù)送來工廠后,工廠負責同志在審圖中發(fā)現(xiàn)鑄鋼等車間均需采用基樁工程,這是在以前工廠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中從來沒有提出和采用的。為解決這一難題,工廠委派副總工程師張樹梅等人去莫斯科與蘇方設計單位討論打樁技術問題。同時,蘇聯(lián)也派來了有關專家。工廠又及時向省委匯報了工作的進展情況,省委給工廠以極大的支持,工廠成立了工地黨委領導下的由甲、乙、丙三方負責人組成的打樁工程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調度。同時在技術上采用了新的水沖法和挖土打樁法,減少了樁數(shù),提高了打樁效率,加快了施工進度,到年底基本完成了廠房基礎樁的工程任務。類似情況還有許多。在建廠過程中,較大的設計變更、修改、補充達到548項之多。
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的建廠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選擇廠址、建廠總進度到確定產品方案都由黨中央、國務院研究決定,而且作為中蘇兩國人民偉大友誼的結晶工程,第一機械工業(yè)部和建筑工業(yè)部共同組織領導施工,省委和齊齊哈爾市委更是當做頭等大事來抓,號召組織全省人民,特別是齊齊哈爾市人民支援這項重點工程建設,真正做到了全國、全省人民共同支援建設一重。
1956年,第一機械工業(yè)部和建筑工業(yè)部黨組在對重型機器廠建廠工作多次聯(lián)合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共同批準了建廠總進度計劃。1957年,兩部黨組又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建廠工作的決定》,對建廠工作的指導思想、建筑安裝力量的配備、材料和設備供應,以及技術力量的支援等方面的問題,都做了周密的考慮和安排。為了加強對工廠建設的領導,從全國各地調來了大批黨政領導干部,13級以上的高級領導干部就有70多人。黑龍江省委也于1957年專門召開省委擴大會議作出《關于重型機器廠建廠工作的決定》?!逗邶埥請蟆愤€發(fā)出號召,要求全省人民積極支援重型機器廠的建設。齊齊哈爾市委也通過召開廣播大會、成立協(xié)作建廠辦公室等方式給予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建設以大力支持。
為建設這樣的大工廠,國家投入了巨額資金,僅1956年一期工程建設國家就投入6.5億元人民幣。施工高潮時,工地云集了2.5萬余名建設大軍,730多輛用于工地運輸?shù)妮d重汽車、拖拉機和馬車。到1959年下半年,工廠基本建成。在1960 年6月5日舉行的開工典禮上,國家驗收委員會對該工廠建設給予高度的評價:“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是我國目前一座規(guī)模最大的現(xiàn)代化的重型機器廠。工廠的設計集中了蘇聯(lián)重型機器創(chuàng)造業(yè)的先進經驗,設計是先進的,布置是合理的,技術裝備是頭等的?!?/p>
11996622年 66月,周恩來總理視察“中國一重”
建廠期間,朱德、鄧小平、陳云、李富春、彭德懷、薄一波、陸定一、李雪峰、楊尚昆、李立三、蔡暢、王震、粟裕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工廠視察和指導建廠工作,給工廠建設者們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建廠過程中,為支持工廠的建設和管理,國家從華東、中南、東北等地調來大批優(yōu)秀干部和技術人員以及技術工人,并陸續(xù)派出3000多名干部和工人到國內90多個工廠實習,還派出了從廠長、總工程師到工段長等技術干部共139人到蘇聯(lián)重機廠實習和培訓。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工廠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本著集中優(yōu)勢兵力的原則及早進行生產準備工作。為此,廠黨委制訂并實行了“邊基建、邊準備、邊生產”的“三邊”方針。從1957年下半年開始,冷熱加工廠分別投產,并結合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按照第一機械工業(yè)部的要求,為包頭鋼鐵公司設計和制造了1150初軋機,自行設計制造了12 500噸水壓機,這兩大產品在當時都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的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成套重型機器的歷史。到1959年下半年,工廠基本建成時,其生產的機器產品產量就已經達到12 078噸。1960 年6月,國家驗收委員會給予高度評價:“……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的提前建成和兩大產品的生產,將使我國的重型機器制造業(yè)走上獨立制造大型軋鋼、冶煉、鍛壓設備的新階段?!?/p>
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雖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投資建設的,但它的規(guī)模和生產能力在世界上屈指可數(shù),為我國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做出過突出的貢獻。其開發(fā)和研制的新產品,許多都填補了國內工業(yè)產品技術的空白。設計制造的產品裝備了鞍鋼、寶鋼、武鋼、首鋼、本鋼等許多大型鋼鐵企業(yè),其產品還出口到美國、德國、奧地利、日本等國家。時至今日,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在共和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無愧于周恩來總理的“國寶”美譽。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