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陳流芳
(1.廣州大學,廣州510006;2.廣州康大職業(yè)技術學院,廣州 511363)
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崩碚摬荒苤褂趦?nèi)化為思想,關鍵在于外化于行動。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流砥柱——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大學生接受什么性質(zhì)新聞的熏陶和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他們對黨和國家的認同,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前途和命運。在信息十分發(fā)達的今天,每個人特別是大學生對網(wǎng)絡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當他們開啟電腦和手機時,五花八門的新聞迎面撲來,吸引他們的眼球,充斥他們的頭腦,有意無意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引導著他們的行為,這甚至超越了書本理論對他們的影響。大學生所依賴的網(wǎng)絡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一些西方媒體和一些所謂的“公知”利用網(wǎng)絡制造所謂的“新聞”,歪曲黨的歷史、詆毀黨的領導人、貶低英雄模范人物、否定改革開放的成就等來扭曲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離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如果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不占領該陣地,非社會主義和反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就會占領該陣地。這也正是思政課教學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我們設置“思政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欄目”為這一問題的解決進行了探索。
在媒體新聞傳播多渠道的今天,書本已不是大學生接受理論知識和價值觀念的唯一來源。媒體新聞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已經(jīng)是書本理論難以取代的。但是大學生所接受的媒體新聞是碎片化的,而非系統(tǒng)化的,對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產(chǎn)生誤導甚至扭曲。我們設置“思政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欄目”就是要將鮮活的正能量新聞與書本理論結(jié)合起來,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強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從而真正實現(xiàn)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自2012年4月始創(chuàng)“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以來,我們將其從最初的“新聞縱橫”逐步完善為“最美新聞人”、“焦點評議”三大模塊,每周1期,在思政課前5分鐘播放和點評,至今已編輯109期。
“新聞縱橫”主要是通過簡介國家重大成就、黨的方針政策、民生民情大事、社會熱點問題、中國外交動向、國際舞臺風云等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使其珍惜我國安定團結(jié)的局面。
“最美新聞人”主要推介模范人物事跡,傳達社會正能量,積極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焦點評議”主要是對一些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的事件進行評價,以提升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自覺性。
思政課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充分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思政課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與書本理論觀點結(jié)合后,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產(chǎn)生了實效性。
思政課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推出以來,學生反響良好,通過對全院大一學生進行無記名調(diào)查問卷顯示,93.7%的學生認為該欄目非常好,有助于他們關心國家和社會,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94%的學生表示該欄目對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行為目標選擇有較大影響和幫助;95%的學生表示通過該欄目的講評,引起了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持續(xù)關注。
我們將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使“課前5分鐘新聞聚焦”更加完美,更具實效。
[1]張云閣.馬克思思維方式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