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萍
提升慈善公信力傳遞慈善正能量
王友萍
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方興未艾。然而,“尚德詐捐門”“中非希望工程”“汶川帳篷”等事件的發(fā)生讓慈善公信力受到了質疑。從積極面來看,網絡時代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得到了有效保障,媒體在發(fā)揮著巨大的監(jiān)督作用;從消極面來看,部分領域陷入了管理學中的“塔西坨陷阱”怪圈。所謂“塔西坨陷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筆者認為,公信力是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yè)的生命,只有慈善機構、職能部門、輿論媒體、社會力量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慈善公信力。
一、公開透明是生命,提升慈善公信力必須更加注重慈善機構的自身建設。公開透明是贏得公信力的前提。慈善組織要把公開性、透明度作為自己存在發(fā)展的生命力,堅持陽光運作,使慈善真正成為盛裝愛心的“玻璃口袋”。揚州市慈善總會成立以來,在工作中始終注重主動公開信息臺帳、管理制度、隊伍建設等各項慈善信息,主動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將捐贈情況以功德榜的形式向社會公開,每年年初向社會公示當年要開展的各項救助項目,做到百姓知曉,救助者知曉,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先后榮獲“中國七星級慈善城市”“中國公益慈善透明卓越組織獎”等榮譽。一是信息臺帳要公開透明。慈善組織要進一步推動慈善信息公開、提高信息公開質量,讓大眾知曉每筆善款的去向,做到善款善用、??顚S茫尅凹俅壬啤钡娜藷o處可藏,從源頭上提升慈善公信力。要做好每筆捐贈款項的捐贈臺帳,建立完善的捐贈檔案,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二是管理制度要公開透明。慈善組織的內部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慈善公信力。要完善并公開財務管理、捐贈款物使用、慈善監(jiān)督機制和問責機制、慈善信息公開機制、組織決策機制、內部評估機制等,讓慈善曬在陽光下,用制度的力量提升慈善公信力。
二、監(jiān)督管理是保障,提升慈善公信力必須更加注重政府職能部門的建立機制。一是建立法律機制。要進一步修訂、鼓勵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確保慈善組織的登記、注冊、監(jiān)督管理和稅收減免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法可依。二是規(guī)范準入機制。要打破慈善壟斷,統(tǒng)一登記單位,降低慈善領域的準入門檻,保證有意愿、有能力從事慈善事業(yè)的組織及個人都能夠進入慈善領域。要嚴厲打擊并取締非法慈善,幫助那些已經出生卻沒有身份證的慈善組織進行統(tǒng)一的登記注冊,賦予其合法身份。三是完善監(jiān)督機制。要統(tǒng)一監(jiān)管部門并整合監(jiān)督資源,完善稅務監(jiān)督,建立以審計、財會、稅務和司法為主的專業(yè)化監(jiān)督機制,明確劃分相關各部門的監(jiān)督職責,細化監(jiān)督項目、內容及標準。四是優(yōu)化激勵機制。要完善與稅收激勵相關的機制,制定減免標準,簡化申請審批程序及其手續(xù),為慈善組織和捐贈者的稅收減免提供便利。通過設立慈善獎項,對優(yōu)秀慈善組織及個人進行表彰和嘉獎,尤應側重對民間慈善組織和平民慈善的表彰和嘉獎,讓慈善獎真正發(fā)揮激勵和示范的正能量。
三、加強宣傳是關鍵,提升慈善公信力必須更加注重輿論媒體積極營造氛圍。一是借助先進典型做好宣傳。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要多向群眾正面宣傳,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使群眾堅定做慈善的信心,主動協(xié)助開展慈善工作。以揚州為例,揚州“三報兩臺”主流媒體無償提供版面,用來宣傳正確的慈善價值觀、慈善法規(guī)政策、慈善先進典型等,弘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和“人人皆可慈善”的理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慈善宣傳格局。二是圍繞慈善負面新聞做好宣傳。媒體不僅要及時公布正面新聞,更要客觀報道負面新聞,督促每一筆捐贈都用于需要幫助的人、用于需要做的事,用媒體的力量促進慈善公信力的提升。同時,慈善組織要積極主動發(fā)布信息,爭取信息發(fā)布的主導權,避免媒體的猜測性報道,對一些媒體的不實和歪曲性報道,要及時做好宣傳,減少負面報道對慈善組織形象的破壞,維護組織公信力。三是依托慈善品牌做好宣傳。要深入策劃、宣傳和推廣慈善項目,打造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慈善項目品牌,并依托品牌讓群眾清楚慈善項目的類型、受益人群、申請程序、運作過程等。以揚州為例,堅持開展好“5·19慈善一日捐”這一集中捐贈品牌活動,同時深化拓展經常性捐贈品牌渠道,針對不同人群設立募捐項目,如針對中小學生設立“愛心儲蓄罐”,針對新婚夫婦設立“牽手紀念冠名基金”,針對店慶設立“店慶冠名基金”等。
四、廣泛參與是導向,提升慈善公信力必須更加注重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要引導社會公眾增強社會責任感,激勵他們發(fā)自內心地主動參與慈善,在有評價、判斷的基礎上“用錢投票、用腳投票”,把資金和服務捐贈給有公信力的慈善組織,從而形成慈善組織良性競爭、優(yōu)勝劣汰的新局面,有效提升慈善公信力。一是通過教育引導,吸引更多的黨員干部參與慈善。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作好表率,充分認識慈善事業(yè)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支持和參與慈善。二是通過走進課堂,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慈善。以揚州為例,揚州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慈善讀本》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活動,在大學開設公益慈善課程,培育大學生群體參與奉獻慈善事業(yè)的意識。三是通過捐贈激勵,吸引更多的企業(yè)參與慈善。要建立慈善捐贈激勵滲透其中的稅收系統(tǒng),通過建立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免稅程序、提高奢侈品的稅幅等措施,引導富有企業(yè)家把更多的資金投入慈善事業(yè)。四是通過深化改革,吸引更多的社會團體參與慈善。要支持發(fā)展社會互助團體和組織,鼓勵社會團體、家庭及個人開展社會互助和慈善活動。五是通過慈善文化,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慈善。以揚州為例,通過弘揚慈善文化,已逐步形成了“一群揚州好人,滿城慈善春風”的良好氛圍,吸引了各行各業(yè)的群眾參與慈善。比如“中華慈善獎”獲得者何其新,“最具愛心捐贈企業(yè)”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