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強
[摘要]說到古琴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與之緊密相連的棋、書、畫來了,在中國文化中“琴棋書畫”是四位一體密不可分的,“琴棋書畫”代表了華夏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智慧之花。是中華民族的文脈源流,文化瑰寶。是我國古代先賢創(chuàng)造的一項十分重大的人文四大發(fā)明。應該說中華民族有了這項十分重要的人文四大發(fā)明才使得中國古代具有科技史上四大發(fā)明的可能。琴,能使人心手相應,頭腦靈活,增強記憶力。還能使人的聽覺靈敏,身心愉悅,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也是十分正確的選擇,因有此發(fā)明,人類的大腦才變得更加聰慧。
[關鍵詞]古琴 創(chuàng)造發(fā)明 文化傳承 普及推廣
說到古琴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與之緊密相連的棋、書、畫來了,在中國文化中“琴棋書畫”是四位一體密不可分的,其地位和影響力極為顯著,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是其它事物無法望其項背的,“琴棋書畫”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
“琴棋書畫”是中華民族的文脈源流,文化瑰寶。是我國古代先賢創(chuàng)造的一項十分重大的人文四大發(fā)明,對促進人類的文明進步與發(fā)展,其作用不亞于時下公認的中國古代科技四大發(fā)明,即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梢哉f沒有“琴棋書畫”這一中華民族遠古的人文四大發(fā)明,也就不會有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進步。我國古代先賢創(chuàng)造的這項十分重要的人文四大發(fā)明,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發(fā)展的貢獻亦為巨大?!扒倨鍟嫛睂θA夏子民的繁衍發(fā)展至關重要,其于益智訓練大腦思維、傳承文明、傳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之花。
有人會問“琴棋書畫”的作用能與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四大發(fā)明相提并論嗎?有這么重要嗎?這是不是故意抬高“琴棋書畫”的身價?我認為這是無需置疑的,“琴棋書畫”代表了華夏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我國古代先賢的智慧令人折服,我嘆服我們古代先賢的智慧,精妙的設計,修身養(yǎng)性的巧思。如此了不起的巧妙安排,將這四種事物巧妙聯(lián)系,充分加以利用,作為綜合訓練人們的大腦發(fā)育與心智發(fā)展的基本技藝,傳承文明,這真是一項偉大的創(chuàng)造,令人贊嘆。應該說中華民族有了這項十分重要的人文四大發(fā)明才使得中國古代具有科技史上四大發(fā)明的可能。這是十分重要的關聯(lián),并非悖論,也為一家之言。 琴,能使人心手相應,頭腦靈活,增強記憶力。還能使人的聽覺靈敏,身心愉悅,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也是十分正確的選擇,因有此發(fā)明,人類的大腦才變得更加聰慧。棋,能讓人們的邏輯思維更加縝密,可以增強大腦運算能力和全局意識,促進大腦的發(fā)達。書,不僅能表達人們的心意,記錄事物,傳承文明,傳播文化,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協(xié)調(diào)心手,愉悅心智。畫,能訓練人們的形象思維,激發(fā)想象力,更能讓人賞心悅目,有益身心。有了這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巧妙設計,中華民族古代文明走在世界文明之前是必然的,因此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明財富。這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值得我們?yōu)橹院蓝都诱湎?!“琴棋書畫”對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發(fā)展的作用,應該得到重視,而對這一中華民族古老的人文四大發(fā)明,仍須作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也希望有更多的專家學者能參與其中,使其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造福于當今。
今天“琴棋書畫”中的“棋書畫”已得到廣泛的普及,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而“琴棋書畫”之首的古琴由于自身的獨特性與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相沖突(古琴節(jié)奏悠揚,但琴難學,減字譜難識,無定律,需打譜,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少有閑暇之心顧及),所以,瀕于消亡。只能作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加以保護,彌為珍貴。
我于古琴演奏完全是個門外漢,但喜歡古琴的音韻,就好像流淌在血脈里一樣,與身具來的喜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文脈所系,血脈相傳吧,悠揚古樸的琴韻讓人心醉。心想,這樣的瑰寶怎么就不能像“棋書畫”一樣,為大眾接受而遭受冷落?這只能從古琴自身的特性找尋答案了,因為古琴是減字譜相傳,無規(guī)律可循,需打譜。古琴難操,琴譜難識。也就是要靠操琴者自己來理解古琴減字譜,并將其節(jié)奏、旋律、音韻演繹出來(不像西方傳人的樂譜,簡譜和五線譜,都已在譜曲時就將其節(jié)奏、旋律、音高等均已標注清楚),可想其難度,這是阻礙其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可能因為對古琴的莫明喜愛,我老是想編一本學古琴的入門書,能讓想學古琴的人較為輕松的就能學會彈奏古琴,解決學習古琴過程中琴難學,譜難識,無定律,需打譜的問題,讓學古琴與學其它器樂一樣便利,不再受減字譜的制約。2000年我接手編輯“跟我學系列”音樂圖書,這使我對音樂方面的讀物有了新的思考。當我做了一些較為熱門的音樂圖書之后,就想為古琴做點什么。我想古琴之所以脫離當今社會,肯定有其自身的原因,我開始思考這一問題,并形成了這一基本的想法;正好湖南師大古箏教授宋澤榮和琵琶及音樂史教授劉鎮(zhèn)鈺兩位先生來到我辦公室。我就將這一想法向他們兩位專家談及并求教。得到了兩位專家一致認同,認為只有在普及上做文章,才有可能解決學習古琴的根本問題,讓古琴得以更加廣泛的流傳,才能使古琴這一瑰寶得到更為有益的保護。古琴作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不應該只受到保護,更應該加大普及推廣力度,和“棋書畫”一樣得到廣泛的普及,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郑蛊浒l(fā)揮應有的作用。于是精通琵琶而又對音樂史研究有素的劉鎮(zhèn)鈺教授接受了編著《跟我學古琴》一書的任務。
我心想這事也就有了著落,沒想到過了近一年,一天,劉教授來到我的辦公室,對我說這事難以完成,我問他緣由,他很認真的對我說,這本書既使我編寫出來,也沒有什么市場,你肯定要虧本,不如不做,隨后他將其了解的情況和我做了交流。他接受約稿之后,做了深入認真的市場調(diào)研,了解到現(xiàn)在(2001年)全國能彈奏古琴并將古琴作為興趣愛好的人,總數(shù)不足千人。這么少的人對古琴書籍而言有多大的需求呢?這不明擺著要虧錢嗎?我一聽原來是為我著想,就問他,除了這方面的問題,其他方面還有無難題,如編寫方面有沒有問題,他想了想說編寫沒什么困難,我就對他說,只要能編寫好,賠本賺錢,不用他操心。市場問題我負責,不要擔心。這使他堅定了信心,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隨后又著手編寫起來,又過了近一年的時間,我想應該差不多了吧,只等他的書稿一來就可以付諸排版了。沒想到他又到我辦公室向我再次提出了沒辦法完成任務,只好放棄。我忙問他什么事把他難住了,他又向我說,琴史部分已完成,琴曲也沒什么大問題,只有琴歌部分,很難完成。因為以前我們交談的時候他多次跟我談及他的古琴老師是我國著名的古琴家王迪老師,于琴歌研究更是卓有成就。我就跟他說,你不是北京有位老師,對琴歌很有研究嗎,你何不向她求援呢,這一提,他倒是立刻反映過來,馬上就說你倒是給我解決了這一難題。接受了我的建議。就與他的老師王迪合作來完成這本書。隨后與王迪老師取得了聯(lián)系,也得到王迪老師的認可,正在進行中,王迪老師因年事已高,身體本來就不太好,又患了肺氣腫,加之天氣漸冷,還沒來得及編寫就帶著遺憾撒手西行了,這事只得讓她女兒來完成了。
就這樣,雖然解決了這些編寫方面的難題。但這還遠遠不夠,編寫的問題剛解決,排版的難題又來了,因為古琴譜是減字譜,排版軟件沒有此類字符,無法排版,這可是一個大難題,這也是之前沒有想到的。只有解決了這一難題,學古琴才能更方便,得到更好的普及,能讓喜愛古琴的人都能較為便利的學會彈奏古琴。為此,就只有造字了,但電腦造字難度之大,可以想見,何況是在十多年前。經(jīng)過排版人員的努力,雖能造字符,但速度有限,無法完成排版任務。最后也是出于無奈,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用老辦法加新技術來解決這一難題,約請硬筆書法名家崔國強先生為之書寫減字譜字符,寫好之后,再掃描進行拼接排版,因此排版十分艱難緩慢,但也總算解決了排版難題。而后又約請相關人員演奏示范,攝錄制作DVD光盤。
在編寫過程中,雖然一個一個難題得以克服,解決,但排版卻十分艱難,也就錯過了很多好時機。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大會宣布古琴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這無疑喚起了國人對古琴的關注,激發(fā)出了國人特別是文化人對古琴的學習熱情。
《跟我學古琴》一書,其最大的特點是既重視古琴文化傳承又系統(tǒng)全面的講解了古琴的演奏技法。全書分為四章,琴韻、琴法、琴歌、琴曲;附錄減字譜古琴曲,減字譜和工尺譜琴曲(工尺譜常識),減字譜與五線譜對應琴曲。琴韻一章主要講述古琴文化與流變;琴法一章基本技法均配有示范圖;琴歌、琴曲均為簡譜與減字譜對應編排,為方便學習者入門,配有演奏示范DVD光盤。
此書雖經(jīng)歷了漫長而復雜的編寫排版制作過程,今天能夠付梓刊印,如能讓學習古琴變得輕松簡便一些,使古琴能得到更好的普及推廣的話,這些辛苦也就值了。在此對參與其中的編寫制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深表感謝!此書的出版也是對王迪老師最好的告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