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五十多年前發(fā)生在上海文史館的一場批判

      2015-11-04 05:57:07黃知正
      世紀 2015年6期
      關鍵詞:思親文史館詩社

      黃知正

      五十多年前發(fā)生在上海文史館的一場批判

      黃知正

      50多年前,正是國內(nèi)走向“文化大革命”的時期,“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的旗幟高揚,尤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批判運動。1963年,在匯集了一批學養(yǎng)深厚、閱歷豐富的老人的上海市文史館,也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批判,批判一本叫做《思親記》的小冊子,館員們都卷入其中。如今,經(jīng)歷這件事的人都已不在,但了解一下這件事的原委經(jīng)過,對我們應該有不少啟發(fā)。

      《思親記》是本什么樣的小冊子

      《思親記》是當時上海一位工商業(yè)者孫忠本先生為紀念父親自行編印的一本詩文集。孫忠本,號性之,原籍浙江奉化,當時任上海微型電機廠私方經(jīng)理,1962年退休。解放前曾在寧波證券交易所做經(jīng)紀人,先后在寧波、上海開設錢莊,與人合作創(chuàng)辦長途汽車公司、銀行,投資紗廠等。公私合營后,他投資的恒大紗廠改為上海微型電機廠,他任私方經(jīng)理。他父親孫德昭,號軒蕉,生前是奉化米店的老板,曾任寧波米業(yè)會董、奉化商會會長,1920年去世。1961年,孫忠本寫了追憶父親的《思親記》文章,然后托同鄉(xiāng)好友胡行之、孫賓甫、王曉籟、屠釣水等分頭聯(lián)絡,征集唱和詩文,劉海粟、廉建中也幫著征集了不少,由胡行之、孫賓甫為之修改、編輯。詩文集共征得180人所題詩詞180首,所寫序、跋、傳7篇。1962年12月編成,孫忠本自己出資印行。小冊子共70頁,豎排本,封面為沈尹默先生親筆所題“思親記題詠錄”。

      這些唱和的老人主要是浙江、上海、江蘇的一些老年文人,絕大多數(shù)已年高賦閑,常以詩詞唱和為消遣,既經(jīng)介紹、征求,也就樂于應景賦詩,抒發(fā)一番。其中不少是名人,如沈尹默、黎照寰、黃紹竑、馬一浮、錢崇威、劉海粟、王個簃、王曉籟等。孫忠本先生此時如此起勁征求各方人士詩文唱和,也有點要效法父親,樣樣要“跨灶”(勝過父輩)的意思。因為其父親孫德昭晚年愛好詞賦章句,曾編印過一本《四明唱和集》,他父親做詩元唱,和者百余人。孫忠本編《思親記》,征集唱和,目標要達到兩百人。

      這些唱和之作,無非都是圍繞孫氏父子的孝心和仁心表示贊嘆?!端加H記》主體部分是“思親記題詠錄”,開篇第一首是馬一浮的五言詩:“跬步不忘親,語語出天性,奚假文字傳,積善有余慶?!钡诙巧蛞奈逖栽姡骸靶⒌苋酥?,茲言故不刊,舊邦新受命,尤賴子孫賢。”又如館員薛明劍的詩:“惶惶先德語,字字發(fā)幽香。孝悌傳家遠,和平處世常。清芬能恪守,遺澤自靈長。讀罷思親記,終留齒頰芳?!北緛硎菓瓿停獠涣藢O氏父子有一些捧場夸大之詞,同時,也有一些對當時社會風氣有感而發(fā)。這些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平常不過的事,但在當時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就成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一場“大張旗鼓,和風細雨”的批判

      當時,對《思親記》這本小冊子的定性,是“一本反動的小冊子”?!霸诮鼉砂倨娢闹杏幸徊糠衷娢膬?nèi)容很反動,竭力頌揚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道德文明,丑化和攻擊社會主義的道德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把社會主義的父子關系、家庭關系丑化得一團糟,并且號召這些牛鬼蛇神出來挽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之狂瀾”。

      為了說明這本小冊子的“反動”,對這本小冊子的編者和積極參與人員,特別指出他們的“牛鬼蛇神”身份。如袁康年(又名袁惠常),“原系總統(tǒng)府侍從少將秘書”;薛明劍,“原系國民黨立法委員”;朱夢華,“原系榮毅仁家的家庭教師”;廉建中“歷史反革命分子,判處管制,行政開除”;孫賓甫,“黃紹竑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時的省府衛(wèi)生處長”;張方仁,“醬園老板,創(chuàng)辦‘樂天詩社’,到處招搖撞騙”;王曉籟,“曾任上海市商會會長等職”;“還有漢奸、右派分子、資本家、反革命分子,如李思浩、劉海粟、錢孫庵,丁方鎮(zhèn)等”。

      小冊子連同孫忠本本人寫的《思親記》原文和題詠錄最后的跋語,共189篇詩文,批判中說“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明目張膽地、惡毒地向黨、向社會主義進攻,渴望蔣介石‘反攻大陸’,實現(xiàn)資本主義復辟。這類詩文占極少數(shù)。第二類是雖然沒有明確地反黨、反社會主義,但充分流露出對現(xiàn)實社會嚴重的不滿情緒,借‘思親’而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之家譜,發(fā)思古之幽情。第三類是由于作者的舊思想、舊習慣、舊道德、舊感情根深蒂固,因而在孫忠本‘孝思’的感染下,引起了共鳴。這類詩為數(shù)最多”?!斑@本《思親記》,充分證明了我國當前國內(nèi)的階級斗爭是十分激烈的,尖銳的。敵對階級用各種曲折隱蔽的形式,無孔不入地向黨、向社會主義進攻。對此,我們必須給以狠狠的還擊?!?/p>

      《思親記》的作者、編者孫忠本同文史館原來并無關系,文史館員絕大多數(shù)也都不認識他,只是因為通過中間人廉建中、袁康年、劉海粟等介紹、征求,館員中擅長詩文者又多,所以有24位館員為《思親記》題詩撰文。1963年上半年,小冊子散發(fā)到部分館員手中,文史館發(fā)現(xiàn)此事后,即向上級作了匯報。同時,于8月12日召開館員座談會,一方面弄清情況,一方面對館員進行批評教育。8月26日,以文史館辦公室名義寫的《市文史館對有些館員吹捧資產(chǎn)階級分子編印〈思親記〉,歌頌封建道德,開展批評教育》一文,登載于中共上海市人委辦公廳委員會編印、專供黨內(nèi)領導參閱的《情況匯報》第90期,引起市領導的重視。9月10日,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王致中副部長根據(jù)市委劉述周書記、張承宗副市長的指示,召集幾位館長開會研究,決定在館員中對《思親記》這本反動的小冊子開展“大張旗鼓、和風細雨地分析批判,進行階級教育,從而使廣大館員提高認識,辨清是非,認真進行思想改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為此,文史館專門擬定了《關于在文史館館員中大張旗鼓、和風細雨的進行正面教育,分析批判〈思親記〉,加強階級斗爭教育的打算》。

      批判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在館員中的詩文作者中間開展,加上部分“積極分子”共33人。第二個階段,從11月中旬到年底,在全體館員中進行。在第一階段,陳虞孫副館長先后作了四次關于《思親記》問題的報告,參加館員結合陳虞孫副館長的報告開展分析批判,舉行了18次座談會。同時,文史館辦公室負責同志同“問題較嚴重的”館員朱夢華、袁康年等,進行多次個別談話,“進行批評教育,啟發(fā)認識錯誤”。在第二階段,陳虞孫又為全體館員作了一次關于《思親記》問題的報告,組織了多次小組討論,進行分析批判。詩文作者仍單獨編組,開展談心并作檢查。一些健康狀況較差,不方便出門的館員,則按照文史館當時慣常的做法,組織他們分別就近集中某位館員家里,進行座談批判,文史館派干部分頭參加。

      沈伊默題寫的《思親記題詠錄》

      剛開始批判時,文史館先將參與題詩撰文的24位館員的詩文專門編印分發(fā),供館員分析批判。這24位館員有朱夢華、薛明劍、沈隱濂、何振鏞、賈粟香、高鳳介、王震、吳斯美、黃遂生、吳湖帆、張公威、袁康年、黃葆戉、王個簃、張孝伯、周承忠、易克臬、曹競歐、吳公退、項介石、陳謨、吳拯寰、蔣通夫、孫雪泥等。在分析批判深入過程中,又選出《思親記》中“突出反黨、反社會主義,宣揚封建禮教、封建道德的詩文27篇”,進行重點批判。重點27篇中,除孫忠本撰寫的《思親記》正文和《思親記題詠錄跋》,還有錢孫庵、孫賓甫、廉建中、黃紹竑、胡行之、李思浩、孫表卿、張方仁等人的詩文,館員朱夢華、袁康年、薛明劍的詩文也在“重點批判”之列。

      應該指出的是,雖然對《思親記》性質定得很嚴重,批判的調(diào)門很高,但同“文化大革命”相比,當時畢竟是在黨委領導下,整個批判過程還是很注意掌握政策的。在按照市委領導的指示批判開展起來后,一開始的動員會上,陳虞孫副館長就向館員說明,對《思親記》的批判是一場嚴肅的政治思想斗爭,也是館員的一次自我教育,為《思親記》寫詩文的館員,絕大多數(shù)是思想問題。在方法上,仍舊采取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中一貫的方式,實行“三自”“三不”(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提高思想認識,“不作任何組織處理”。批判中明確三條方針:只分析批判思想,不斗爭哪一個人;只開小會談心,不開大會斗爭;只對詩文作重點批判,不作逐篇逐首批判?!皩O少數(shù)問題嚴重的” ,進行個別談心,幫助解除顧慮和提高認識。整個批判過程中,基本上也是這么做的。批判過后,沒有對什么人做什么組織處理。批判只在文史館內(nèi)進行,沒有推向社會,沒有上報紙,這也多少減輕了館員們的心理壓力。

      用階級斗爭思想衡量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

      《思親記》的主題是講孝道。為《思親記》題詩撰文的老先生們都是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文人,他們的題詠當然離不開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宣揚,這便被認為是“竭力頌揚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道德文明”。有的老先生免不了對當下的社會風氣發(fā)一些感嘆和議論,那時不像現(xiàn)在,對當下社會是容不得一句批評的話的,所以就是“丑化和攻擊社會主義道德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明目張膽地、惡毒地向黨、向社會主義進攻”,甚至從那些詩文中望文生義,穿鑿附會,直指為“渴望蔣介石‘反攻大陸’,實現(xiàn)資本主義復辟”,“假‘思親’之名,行‘思蔣’之實”。前面講到的實行“三不”方針,在組織上是這么做的,但在思想批判上則完全談不上了。

      當時館員們在分析批判《思親記》中講了些什么,因為沒有原始的記錄材料,所以不得而知。1963年12月1日,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上報了一份《關于上海市文史館組織館員分析批判〈思親記〉的小結》,寫到了當時主要的一些批判的實例,可以從中看到對這些詩文是怎樣批判的。

      批判的頭一個重點詩文,是錢孫庵老先生的《思親記序》。這篇序開宗明義,起首就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接著闡述:“思親者,追遠也,不忍死其親也;慎終,一時之事,猶尚其暫,追遠終身以之則,為其難厚之至也。識者于以覘民德焉,非僅家庭之私也?!弊髡甙纯鬃铀v,把對先輩的送終、紀念看作一樁有關人民風尚道德的大事,而不僅是一家一戶的私事。因此,孫忠本的《思親記》追憶父親,即是一樁關系民德的事?!爸樘煜孪龋煌浔尽保白懔蠲竦職w厚”。錢老先生很注意結合現(xiàn)實,但他結合的路子是只顧說自己的一套話語,所以招致批判也是不難想象的。他把《思親記》同當時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正在開展的“三個主義”(社會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聯(lián)系起來,由提倡國際主義、愛國主義而講到要發(fā)揚“民族意識”,并闡發(fā)說,民族意識“必以國家為本位”,而“國之本在家,國也者,家之積也;家之本在身,父母者,身之本也。詩曰,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太史公曰,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他又從民族意識講到孝道,認為孝道為民族意識之基本。接著他對當下發(fā)了一通議論:“自近世竟言斗爭中求團結,而以子證父,吾黨有直;以父訓子,且為世誡。父子不能相保,其仇甚于敵國。必須父子有恩,然后君臣有義?!薄肮释贫髯阋员K暮?,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自古未有薄其所厚而能厚其所薄者?!边@里又由小說到大,不講孝道,父子成仇,怎么還有民族意識,還能要人民團結愛國呢?“本實先撥國于何有,豈尚能言民族意識而望人民團結以愛國哉?必不然矣?!?/p>

      批判是怎么說的呢?就是根本不顧及文章的整體,將其中詞句割裂開來,有的對詞句的原意也沒有真正搞清楚,就說“錢孫庵提倡‘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罵共產(chǎn)黨提倡馬列主義是反‘慎終追遠’的,其結果必然是‘民德歸薄’,民德‘薄’了,國家就要亡了”?!八f什么‘識者于以覘民德焉,非僅家庭之私也’,反映了作者深恨其剝削階級利益受到損害,號召大家共同反對今天的社會”?!八^‘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分明是提倡家族主義,把身家置于一切之上”。對于“自近世竟言斗爭中求團結”那一段,作為作者“反黨”言論的要害來批的。作者本意是維護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如今講斗爭,就要求“以子證父,以父訓子”,“父子不能相保,其仇甚于敵國”,怎么還能有人民的團結呢?其中說到的“吾黨”,是指鄉(xiāng)黨,跟我們今天說的政黨、共產(chǎn)黨并無關系,但因為有這個“黨”字,批判一口咬定,“這是向黨開火。把允許‘以子證父’說成是黨的‘罪名’”,“是引用《論語》中語以譏刺黨的政策”。對于作者所說“自古未有薄其所厚,而能厚其所薄者”,批判不知怎么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種人厚的究竟是什么?當然是資本家,是劣紳,是金錢,所薄當然是人民?!?/p>

      錢孫庵在最后說到孫忠本《思親記》中其父對子女的教育時說,“吾有感于今之青少年教育,無家庭教育以為之先,且不能收效于學校教育也。古者父嚴母慈,家庭教育父教為先,母以成之。若如先生不忘父教且為子孫世法,是學校教育畢業(yè)有時,而家庭教育且無已也。故亟表而出之,以為今之改善青少年教育者,庶幾知所先務焉?!边@個思想對我們今天反思當代教育,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有益的養(yǎng)料,應該也是很有啟發(fā)的。而當時批判說這是“要同我們爭奪青少年”,“用封建教育來代替對青少年的共產(chǎn)主義教育,狂妄之極”。錢孫庵的這篇序被說成“是明目張膽地反黨,反社會主義”,甚至有人說它“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反人民的綱領性文件”。

      館員朱夢華的《孫性之先生思親記跋語》列為重點批判的第二位。朱夢華在跋語中夸贊孫忠本“生性至孝,年六十有四作《思親記》一篇,屢述兒時依依膝下以及鯉庭訓對之狀,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將孫忠本四十年后寫追憶父親的文章同古時歐陽修六十年后寫紀念父親的《瀧岡阡表》相比較,說“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歐陽修四歲喪父,“已不及孝養(yǎng)其親,所以自勉者惟入世不染污濁,力學奮志功名,以為其先人增光,則所謂能尊其親者也”。所以“終身慕(仰慕、思念)父母者”,繼承父母的品質以自勉,為孝的最高境界。最后,作者又發(fā)了感嘆:“嗟夫,叔世以還,人心不古,有父言而子違者矣,父在而子去者矣,骨肉之間,乖戾時見,抑何弗思我而忘我之父,則我子亦將忘我。滔滔天下,誰挽狂瀾?吾讀性之先生《思親記》而益有所感矣?!?/p>

      正是這末尾一段感嘆,成為批判的靶子。批判說,“叔世者,末世也”,將社會主義時代稱之為“叔世”,反映了作者對新社會的極端仇恨。作者認為為什么社會敗壞,是因為“人心不古”?!坝懈冈诙尤フ咭印?,是說“父在子就不應到外地去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骨肉之間,乖戾時見”,批判說,這種情況往往出于封建家庭和資產(chǎn)階級家庭,要改變這種狀況,“正要大講社會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風格,才能做到,決不是提倡封建道德所能談”?!疤咸咸煜拢l挽狂瀾”,批判說,作者認為“只有孫忠本有資格舉起反革命的大旗來挽回‘滔滔天下’的‘狂瀾’”;“‘益有所感’,就是感激孫忠本能在此‘叔世’敢于舉起一面反革命的大旗”。

      老先生們的有些觀點,有些詞語,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批評的,但從以上的“批判”可以看出,當時只是一味地斷章取義,望文生義,強詞奪理,亂戴帽子,亂打棍子。再看對幾首詩詞的批判。

      黃紹竑賦詞《千秋歲·題孫君思親記》:“朵云天外,陡峭春寒退,聞盛事,心如醉。辛勤曾致富,濟困囊頻解。君不見,浙東泉口碑猶載。世事滄桑改,應有遺風在。今與昔,情何礙。曩得鄉(xiāng)邦譽,史跡添光彩。春正好,年年桃李花如海?!痹~義很清楚,很連貫,本是對孫忠本之父的贊譽之詞,批判卻說:“雖然寫得隱晦,但終究掩蓋不了他的反動思想”,然后不管上下文,把詞句拆散了進行批判?!啊湓铺焱猓盖痛汉?,聞盛事,心如醉’,是指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叫囂而言。如果僅僅是孫忠本請他題詠的信,決不是什么‘盛事’,也決不致于使他如此‘心醉’?!薄啊畱羞z風在’是指蔣介石‘遺風’,說明黃紹竑的‘故主之情’溢于字里行間”。

      孫忠本同鄉(xiāng)好友胡行之,又是《思親記》的主要編輯者,他寫的詩《題孫性之先生思親記后》,批判說“寫出了他的變天思想”。原詩曰:“天地至情在性真,至情更莫逾思親。鯉庭常炳千秋業(yè),風木長留萬古春。納納乾坤多聚散,堂堂文字寄精神。會心一笑垂垂老,共看人間墨色新。”批判說,“‘納納乾坤多聚散’,就是說現(xiàn)在很混亂,世界要變的。蔣介石‘反攻大陸’以后,他們就可‘會心一笑’,一同來看用新的‘墨色’寫出的‘新的光景’了。”

      孫忠本另一位同鄉(xiāng)好友,《思親記》的編輯者孫賓甫,寫的詩《讀思親記有感題贈性公》,全詩較長,主要講的是與孫忠本兩家本是鄉(xiāng)鄰,自小“俱各奮深造”,對孫忠本取得的成績和其為人表示欽佩,如今都已衰老,但友情“益敦好”。接著寫道,“君不見,紛華暫時鮮,俯仰之間呈微妙,坐令江湖心,浩蕩起長嘯,賢者貴知幾,毋使中心悼。愿君持美修,年高德彌劭”。批判說,這是作者“認為現(xiàn)在的局面不會長久的,一霎眼,就會有變化。他還要他們這一班人‘貴知機’,要抓住機會起來進行反革命活動”。

      南京一位老先生龔劍書,寫詩《追悼孫老伯軒蕉先生》,詩曰:“持籌握算學而優(yōu),領袖群商孰與儔。子弟三千同絳帳,兒孫兩代紹箕裘。鑒湖水冷遺施在,雪竇風高化雨留。處世持躬唯信義,高風猶自照神州。”全詩贊譽孫德昭的意思很清楚,但當時的批判習慣于穿鑿附會。批判說,這首詩“不是追念孫德昭,而是追念蔣介石”。“‘持籌握算學而優(yōu),領袖群商孰與儔’是要蔣介石在‘復辟運動’中發(fā)揮‘領袖作用’”,“鑒湖水冷遺施在”是說“蔣介石雖然走了,他的‘遺施’還留在大陸”,“雪竇風高化雨留”是說“蔣介石雖然走了,大陸上的人民還在‘想念’他”。

      廉建中題寫了兩首詩,一首五言詩曰:“一卷思親記,朗吟句亦香。踐躬遵孝悌,至性重倫常。禮樂家聲遠,詩書世澤長。心平多積德,百歲自流芳。”另一首七言古詩較長,后半段中寫道:“豈特教訓孫與子,還當諷世千秋傳。何物非孝倫常背,澆風薄俗化云煙。我愿青年諸子弟,各守家學孝為先。尊祖敬宗盡子職,吾輩今日共勉旃。”批判說這兩首詩的主要目的就是“攻擊現(xiàn)社會和反對青年教育”。具體的卻也說不出什么了,只是認為“他在詩中罵‘澆風薄俗化云煙’,這和孫賓甫的‘紛華暫時鮮,俯仰之間呈微妙’一樣的意思?!?/p>

      對孫忠本本人的《思親記》一文,批判其竭力為父親涂脂抹粉,“說來說去,不過一個米蛀蟲”,說明他“根本不懂剝削可恥”,而那些為之題詩撰文的人,“分明是在歌頌剝削了”。說《思親記》小冊子“主要內(nèi)容是‘歌孝,頌德’”,“是一本續(xù)封建主義家譜的小冊子”。館員中一些人題詩本是應酬唱和,有一些明顯是捧場夸大的詞句,如黃遂生館員的“卓哉軒蕉翁,德大莫與倫”,沈隱濂館員的“他年修邑乘,千古一完人”,還有以上提到的薛明劍館員的詩,也被說成是“少數(shù)人借題發(fā)揮,大肆宣揚封建主義道德、孝行,發(fā)泄對社會主義道德標準的不滿情緒,甚至為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進攻幫忙”。對馬一浮、沈尹默兩位老先生的詩也沒有放過。批判說“孫家世代剝削,馬一浮居然說孫家是‘積善有余慶’;在新社會,勞動才是人之本,而沈尹默竟說‘孝悌人之本’。都是錯誤的”。還說:“‘尤賴子孫賢’,難道要我們的后代,做孫性之嗎?”

      錢孫庵《思親記》序

      這場批判可以說,是以階級斗爭思維摧毀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內(nèi)涵的一個典型例證。這場批判的一個直接后果,是新中國難得的一個傳統(tǒng)詩社——樂天詩社,就此銷聲匿跡了。樂天詩社是解放初上海成立的一個民間文學團體,匯集了北京、上海南北兩地的一批愛好并擅于傳統(tǒng)詩詞的文化老人,其中不乏蜚聲文壇的社會名流,如柳亞子、葉恭綽、沈尹默、劉海粟、吳湖帆等等,詩社辦有社刊《樂天詩訊》。1960年在董必武同志的關心支持下,經(jīng)上海市委同意,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牽頭協(xié)調(diào),樂天詩社掛靠上海文史館,并每月補助經(jīng)費100元(關于樂天詩社的詳情,可參閱陳正卿《新中國上海第一個傳統(tǒng)詩社》,《世紀》2008年第3期)。詩社負責人及骨干成員如賈粟香、沈瘦石、張孝伯、吳公退、張方仁、黃葆戉、孫雪泥等,除張方仁外,先后都受聘為市文史館館員。參與《思親記》題詩撰文的除館員外,館外人員相當一部分是詩社社員。當時征詩的一條重要渠道,就是根據(jù)樂天詩社社員通訊錄開展的。屠釣水、廉建中是詩社中活躍的成員。隨著《思親記》被嚴厲批判,詩社也受到了嚴厲的指責,詩社擔負上了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本來活躍于詩壇的老人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如何還有心思和興致繼續(xù)詩詞的創(chuàng)作和吟誦呢?所以《思親記》遭批判后不久,詩社也就停頓了。

      (作者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原副館長)

      責任編輯殷之俊

      猜你喜歡
      思親文史館詩社
      重慶市政協(xié)文史館(書畫院)開館
      紅巖春秋(2024年6期)2024-07-02 11:29:17
      冬至思親
      當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16:58:08
      思親歸
      黃河之聲(2021年16期)2021-12-14 03:02:02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文史館的發(fā)展策略
      卷宗(2020年13期)2020-08-10 09:08:13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0:54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38
      “未 便 再 薦”
      中外文摘(2017年24期)2017-11-14 03:15:37
      保定市蓮池區(qū)政協(xié)赴北京參觀中國政協(xié)文史館
      鄉(xiāng)音(2016年4期)2016-02-27 18:14:53
      克拉玛依市| 繁昌县| 枣庄市| 澎湖县| 南充市| 新乐市| 修水县| 蒲江县| 连州市| 哈尔滨市| 营口市| 铜梁县| 五华县| 东乡县| 莫力| 山西省| 前郭尔| 肥东县| 定州市| 中山市| 枞阳县| 贞丰县| 伊春市| 中牟县| 城市| 团风县| 牟定县| 通榆县| 海丰县| 罗平县| 宣汉县| 枞阳县| 金平| 菏泽市| 耿马| 根河市| 贺州市| 安塞县| 新化县| 太保市|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