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環(huán)
(大安市職業(yè)教育中心,吉林大安131300)
系統(tǒng)護理對腸梗阻患者心理負擔的干預探討
翟環(huán)
(大安市職業(yè)教育中心,吉林大安131300)
目的:分析系統(tǒng)護理對腸梗阻患者心理負擔的臨床干預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30例。常規(guī)組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手段;試驗組采用系統(tǒng)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tǒng)護理對腸梗阻患者心理負擔的臨床干預效果顯著,能夠極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腸梗阻;系統(tǒng)護理;護理干預
腸梗阻是腸道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個類別,其主要造成的原因為腸道內有無法消化并排泄的物體導致腸道阻塞,其他物體無法通過,最終使患者出現嘔吐、腹瀉、腫脹以及肛門停止排氣等主要的臨床癥狀[1]-[2]。在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
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手段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從而有效的提升治療手段的收效。本研究探究系統(tǒng)護理對腸梗阻患者的心理負擔影響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腸梗阻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30例。其中試驗組男20例,女10例,完全性腸梗阻21例,不完全性腸梗阻9例;常規(guī)組男15例,女15例,完全性腸梗阻19例,不完全性腸梗阻11例。兩組患者年齡22~61歲,平均(33.2±2.8)歲。兩組患者均符合腸梗阻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實驗中。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所有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在治療期間,依據醫(yī)囑所表明的藥物以及護理進行治療,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生命體征,并在患者病情出現變化時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
試驗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采用系統(tǒng)護理,其護理方式主要為以下幾點:(1)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之后,責任護士以及醫(yī)師需要給予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全面了解患者以及家屬的疾病史、家庭情況以及病情變化情況,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起因、危害以及經過治療之后的康復情況,認識到治療的有效性,使患者充分信任醫(yī)療手段。(2)心理護理:腸梗阻的病情變化速度快,發(fā)病急,往往在患者沒有任何預兆時發(fā)病,造成患者沒有心理準備,無法接受自身感染疾病的現象,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在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腸梗阻的相關內容,并說明多個成功治理的案例,使患者清楚病情通過治療之后能夠完全治愈,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3)手術護理:在手術之前,需要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導,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保障患者的有效睡眠,可以在病房內放置一些患者喜歡的圖片、播放一些患者喜歡的音樂等。在手術之前告知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并提出相應的風險預防對策。在患者進行手術室之后,與患者進行親密的溝通,獲得患者的配合以及信任,消除患者心理的負面情緒,在患者情緒穩(wěn)定之后,便可以開始手術。(4)針對性護理: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教育情況以及家庭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式,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及患者個人愛好,使患者保持歡快的心情.
1.3評判標準及觀察指標:術后根據患者的治療有效性進行分析,將其分為3個等級,顯效:經過治療之后,腸梗阻癥狀完全消失,臨床癥狀以及身體各個功能有明顯改善;有效:經過治療之后,腸梗阻癥狀有明顯恢復,患者的臨床體征以及癥狀有一定改善;無效:經過治療之后患者的各個臨床癥狀以及身體功能沒有任何改變甚至惡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并統(tǒng)計患者臨床病癥的消失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進食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護理之后,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較(例)
腸梗阻的發(fā)病速度極快,大多患者屬于急性腸梗阻,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腹痛、腹瀉,長期不接受治療會致人死亡。腸梗阻患者在病痛期間,會因為發(fā)病快速以及病痛疼痛感強烈等原因,造成心理負擔急劇上升,從而影響治療有效率。腸梗阻的病因與飲食惡習、飲酒等生活習慣有關,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變,暴飲暴食、過度飲酒、高脂飲食吸入等現象尤為常見[3]。因為疾病的發(fā)病速度快,許多感染疾病的患者都是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出現病痛,這些病痛都會導致患者的心理出現負面情緒。
系統(tǒng)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的負面情緒,積極有效的系統(tǒng)護理能夠使患者的心理上得到安慰、信任治療手段,在此基礎上,患者的治療收效便會更上一步,使治療效果得到穩(wěn)固的提升,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有效的治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之后,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6.7%),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充分說明了系統(tǒng)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并且在負面情緒得到控制的過程中,治療效果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系統(tǒng)護理對腸梗阻患者心理負擔的臨床干預效果顯著,能夠極大程度地改善患者心理情緒,提高治療質量,降低患者的身理、心理痛苦,值得臨床推廣。
[1]莫立榮,易石堅,李蘭蘭.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3):101-102.
[2]鄔四明,但衛(wèi)兵,王昕,等.70歲以上老年患者腸梗阻216例診治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05,13(4):233-234.
[3]丁少霞,彭輝,黃雷.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7):144-146.
R574.2
B
1002-2376(2015)12-0191-02
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