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清
淺談攝像師拍攝中的創(chuàng)造空間
趙俊清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攝像師,在拍攝作品的時候需要發(fā)掘客觀拍攝對象的創(chuàng)造空間,對其進行再創(chuàng)作。本文從拍攝作品中常見的問題出發(fā),分析如何才能發(fā)掘拍攝作品的創(chuàng)作空間,并提出了樹立編導意識、創(chuàng)作意識等若干解決辦法。
攝影師 編導意識 創(chuàng)作意識 融入情感 即興創(chuàng)作
隨著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審美觀點也在逐漸的提高,不難看到,很多現實中的景象和宣傳有很大的差距。同樣的景象,拍攝出來的效果會相差很多。普通的作品和專業(yè)攝影師的作品相差懸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攝像師自身的審美能力決定的。攝像師能夠對客觀的景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能夠很好的將自己的感情、藝術修養(yǎng)融入其中,獲得不一樣的效果。
攝影最常見的毛病無非有以下幾點:重視曝光問題,其他光線問題重視不夠;不能很好的把握調子。有時候為了讓畫面更生動,需要對畫面進行結構調整,這樣會顯得更加專業(yè),如清亮、靚麗的表達則需要高短調、高中調;畫面不夠簡略:每一次拍攝時,都應有主題,并且要突出主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畫面一定要簡略得當。初學者往往對一些不必要的因素考慮不全面,容易導致主題不突出,畫面不夠簡略;構圖不合理:在處理構圖的時候,很多人往往只憑自己的感覺來處理,結果是達不到預期目標,主題不突出。如果是初學者,畫面的平衡是關鍵問題,切記不能一味盲目追求創(chuàng)意而沒有要領;色彩結構突兀、不和諧。攝影作品常常是我們心靈的反映,色彩也有自己的情調,只有把色彩和感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達到和諧的目的;畫面過于飽滿,給人憋悶的感覺。畫面的拍攝不能過于飽滿,否則給人壓抑的感覺。拍攝時要留有足夠的空間,沒有空間,結構就難以表達,留出足夠的空間,畫面才會更美;空洞無物:選擇人物拍攝時,神態(tài)是關鍵,尤其是近景的人物拍攝,細微的表情和神態(tài)一定要捕捉到位,這樣的效果是最生動最能反映生活的瞬間。
1.樹立編導意識。在影視制作中,攝像和編導非常重要,我們在欣賞影視作品的時候,往往把焦點關注在畫面上,感嘆編導的重要作用,容易忽略攝影師的功勞,當然這是不全面的。一部成功影視作品,離不開編導和攝影師的相互配合。做好攝像工作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這不單純是一門技術活,攝像工作還需要融入更多的感情、藝術思維對場景現場進行加工和再創(chuàng)作。為了保證拍攝作品的質量,對于拍攝計劃一定要認真全面考慮,不能簡單機械的執(zhí)行任務,而是要運用全部的藝術感情完成拍攝任務,保證拍攝的質量。攝像師有強烈的畫面感覺,世間的萬事萬物在攝影師的眼中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出于本能和職業(yè)敏感,攝像師可以將畫面分割成無數的藝術效果,把不同的畫面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實現真正的藝術效果。攝像師在拍攝時,還要自覺的樹立編導意識,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尤其要從編導的角度和高度對拍攝進行全面的考慮和理解,與編導默契配合,拍出高質量的作品。
2.樹立創(chuàng)作意識。相同的拍攝題材,如果攝影師的水平一般,拍出來的效果會讓人覺得平淡無奇。高水平的攝影師,就會拍出高水平的作品。影視作品的畫面之美,從表面上看是通過儀器表達出來的,但是從深度和效果上來看卻反映了攝影師的內在功力,體現攝影師對內在美的提煉和表達。為了更好反映作品的內涵,畫面往往會呈現多樣性、豐富性,這就需要攝影師對拍攝材料有全面的創(chuàng)作意識。攝像者的創(chuàng)作能力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對于拍攝題材,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拍攝好的畫面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風格以及智慧。在創(chuàng)作性思維的指導下融入進攝影師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會創(chuàng)作出鮮活的、充滿情感的作品。
3.拍制作品時融入情感??ǖ侔!げ剂兴烧f過:一張好照片是在拍攝者的眼睛、頭腦和內心三點成為一線的時候產生的,就像射擊時通過準星瞄準靶環(huán)。好的照片如此,影視作品亦是如此。拍制作品不僅僅是機械性的動作,更要融入極深的情感。在拍制作品與攝像師的情感出現一次次的共鳴后,攝像師對選取畫面素材的駕馭能力就越強。我們所觀看的不管是照片也好,影視作品也罷,都是攝像師將素材放到自己的情感思維中去感知、審度并深加工出來的結果。攝像師使客觀的素材變成內在的意象,又通過一定的藝術和技術手段對內在的意象進行加工,轉化成我們看到的藝術形象,這一系列的轉化過程都離不開攝像師的情感表達。只有當攝像師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品中,我們才能通過其作品了解攝像師的情感。只有融入了攝像師個人情感的作品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其次,在拍制作品時,攝像師還須通過情感來體現現實、認知現實。比如在拍制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草時,攝像師所要表現的是生命的張力與自強不息。此時,在攝影師的眼里,本來沒有情感的小草也就成了有生命、有韌勁的視覺符號,進而把自己要通過這么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草所體現出來的生命的張力去震撼的表現出來。這時,攝像師就跳出了單純記錄的圈子,通過這株小草去表現更深刻的寓意與人生哲理。
4.即興拍攝和現場應變。即興拍攝,就是對突發(fā)情況根據自己的感知、興趣產生的創(chuàng)作,一般是有感而發(fā)、即興創(chuàng)作。要想達到好的效果,就需要攝像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具備一雙及時發(fā)現“特色”的眼睛以及具備良好的捕捉影視畫面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發(fā)現新的事物、善用場景等。突發(fā)、真實、隨性是即興拍攝的明顯特征,因為拍攝捕捉具有臨時性,因此,人為創(chuàng)造素材的情況就不容易發(fā)生,給觀眾帶來的都是真實的場面與環(huán)境,能夠讓觀眾引起共鳴,有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但在拍攝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定要進行綜合的考慮,這就需要攝像師具有較高的應變能力,對于變化的場景,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合適的時間內,一旦發(fā)現需要的畫面出現就要進行抓拍、搶拍,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才更有生命力,更能征服觀眾。
綜上所述,任何成功的影視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僅僅有杰出的編導,更要有素質過硬的攝像團隊。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一定要實現編導和攝像師的協調配合,發(fā)揮攝像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攝像師豐富的感情素質融入到作品中去,不斷展現給廣大觀眾鮮活的、豐富的畫面,創(chuàng)作出令人心動的高質量作品。
[1]葉斌.電視專題片攝像的創(chuàng)作與編輯意識[J].青年記者. 2009,8.
[2]周志毅.攝像師要有編導意識[J].視聽縱野.2010,10.
[3]丁維辰.攝像師主觀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視聽藝術.2008,6.
[4]關勇.攝像師的基本素質要求[J].廣電縱橫.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