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兒童牙齒外傷是牙科急診常見病例,大約5%的學齡兒童在幼兒園或小學受傷涉及牙外傷。此外,24%的兒童或青少年及33%的成人亦曾經歷不同程度的牙外傷。人們須加強保護兒童牙齒的意識,預防牙外傷的措施乃最關鍵的一環(huán)。牙外傷最普遍的癥狀分別為震蕩、松脫(亦稱半脫位)和牙冠或牙根斷裂。
震蕩——撞到墻壁,震動牙齒。
松脫——牙齒因撞到而松脫。
斷裂——牙質、琺瑯質斷裂和牙關破裂。
急救:受外力撞擊,牙齒出現裂痕,喝冷水時產生劇痛。千萬別隨意敷上藥物,若處理不當,會令牙髓死去。
牙齒出現裂痕,要以浸濕的干凈棉花或干凈的布讓牙齒輕輕銜住,盡快去看牙醫(yī)。
掉牙送救法
受外力撞擊導致牙齒脫位,若是乳牙脫落即任其脫落,勿將之放回原位,撞落恒牙如果處理得當,仍有望挽回牙齒。
如果牙齒被撞落,應馬上尋回掉落的牙齒,并觀察所撞到之處是否干凈。立即撿起牙齒,盡可能握住牙冠,避免觸碰牙根,避免使用布、肥皂或化學藥品清洗或擦拭牙根。捏住牙冠用清水沖洗10秒鐘以內,盡快清洗牙齒上的污垢,為保存牙根表層細胞,清洗過程不宜太久。然后輕輕地放回原位。即使放錯亦沒關系,因里邊的血能維持牙根表層細胞存活。為避免年幼的孩童吞下牙齒,可用杯子盛裝其唾液,再讓牙齒浸入其中。牙醫(yī)會將脫落的牙齒植回原位,檢查其它周邊牙齒,檢查牙槽骨是否出現裂痕。隨后一兩周后再進行牙根管治療。若是剛長出的牙齒,牙根管仍未成熟,即會自行康復。
另外,確保注射破傷風疫苗。
牙醫(yī)亦會檢查嘴唇是否有傷口,如果嘴里留有牙齒則將之取出。長期的牙病追蹤需要持續(xù)觀察,成功率視脫落牙齒是否超過1個小時及牙醫(yī)的處理方式。
當發(fā)生牙齒外傷,至少需要監(jiān)測一年。數據指出,即便是輕微的牙外傷,13.7%患者在5年內會留下后遺癥。
牙外傷后遺癥:牙根管死去,變色,受感染發(fā)炎的癥狀。牙根管鈣化,牙根管欲保護自己,變成越來越小,并且鈣化,有時亦會死去。牙根吸收,可分為牙內吸收和牙外吸收,乃最嚴重的后遺癥。
預防:戴護牙罩防弄傷
牙外傷最關鍵是預防,然而很多人不懂得預防牙外傷的公共衛(wèi)生常識。
校方處置牙傷措施
由于學校發(fā)生兒童牙外傷的頻率很高,因此,學校的急救箱內應提供Hanks平衡鹽溶液。此溶液它可讓牙齒表層細胞存活數小時之久,以讓患者及時去看牙醫(yī)。
當孩子參與運動時,亦可向牙醫(yī)索取護牙罩來保護牙齒,畢竟預防勝于治療,恰當護牙才是最好的措施。 【編輯:陌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