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晨
摘 要:棗莊伏里土陶藝術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tǒng)藝術,它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也吸收了很多外來文化的精髓。本文從中國畫的“形”、“神”、“意”的角度對伏里土陶創(chuàng)作影響及伏里土陶對藝術創(chuàng)新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更深入地研究伏里土陶這一地區(qū)文化藝術,使伏里土陶獲得更旺盛的生命力。
關鍵詞:中國畫;形;神;意;伏里土陶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7-0217-02
越是個性突出的地域文化,越具有世界公認的藝術共同性。伏里土陶,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承載了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哲學思想和審美取向,它融匯了中國畫的“形”、“神”、“意”的審美意境,同時也繼承了歷代雕塑藝術的精華,把土陶藝術由生硬的形象推向富有神韻的境界。
一、歷史悠久的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是位于棗莊市西集鎮(zhèn)南伏里村的民間工藝,因出土于伏里而得名,在它身上深深鐫刻著時間的年輪。據記載,1992年12月,山東省考古學家在伏里村北發(fā)現(xiàn)一處大汶口時期的文化遺址,從大量出土的質樸的陶鼎、陶罐之類的文物及殘片證明,伏里土陶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這是伏里一帶制作的最早的陶器。而伏里土陶最繁盛時期在商代和漢代。專家們認為:“伏里土陶形成了荒誕不經、反真實的藝術造型和花紋飾綴特色。造型古樸、憨態(tài)可掬,裝飾性濃厚,具有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的型制、濃郁的漢代風韻、南北朝特點和明清藝術的痕跡,是流傳至今的珍貴稀有的土陶文物?!?/p>
今日的“伏里土陶”產品分祭祀、賞玩、生活用品三大類,12個品種。祭祀類包括獅子、香牌 香案、香爐等;賞玩類包括蟾蜍、豬、羊、狗、雞、魚等;生活用品類包括燈臺、酒鬼、漢紋罐等??梢?,伏里土陶藝術的形成與發(fā)展,帶有中華民族五千年豐厚的文化歷史印記,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伏里土陶以古樸的形制,深受眾人的喜愛,其作品多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日本玩具博物館收藏。不但在國內十分暢銷,而且還出口到美、日、法、德等21個國家和地區(qū)。
伏里土陶生長在淳樸的自然之中,于棗莊的鄉(xiāng)間田野中。它喚起我們回歸自然的體驗:遼闊的田野,清澈的溪流,繁茂的樹林,體現(xiàn)著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情感。伏里土陶作為今天人們生活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之一,凝聚著樸素的棗莊人民對生活的熱愛,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審美精神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我們要傳承的不僅僅是它原始的無可替代的制作技藝,更重要的是伏里土陶所蘊含的民間造物文化與精神內蘊之美。
二、中國畫的“形”、“神”、“意”對伏里土陶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國畫的發(fā)展實際上就是由一般的形象升華到形神兼?zhèn)涞木辰绲?,一代又一代的書畫家為國畫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南朝謝赫的我國最古的繪畫論著《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東晉王羲之的“意筆論”,東晉畫家、繪畫理論家顧愷之的“以形寫神論”,元代湯垕在《畫鑒》這部美術理論著作中明確提出了繪畫的“寫意”說:“畫者當以意寫之,不在形似耳?!边@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畫的“形”、“神”、“意”思想。
中國畫中的“形”,即“形象”,也可謂作品的整體構圖,亦稱章法。說到國畫中的“形”,就不得不提東晉畫家、繪畫理論家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論”。形似是中國畫最基本的要求,形似才能神似。古代的書畫家們對“形”非常重視,唐代張彥遠認為:“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傳其形故有畫?!鼻宕嵖冊凇秹艋镁赢媽W簡明》中提出:“今人多忽略形象,故畫焉而不解其物,豈復成為畫焉?”評論一副書畫作品,多以“真實”、“像”與“不像”論之??梢?,形似既是古代人的追求,也是現(xiàn)代人對于品鑒藝術作品的評價標準。
雕塑作品中的“形”即為“型”,造型之意,是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棗莊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伏里土陶,它的造型古樸中帶著靈性,題材貼近生活。像漢紋罐,主要是用來懸掛貯藏菜種的(防免鼠偷吃),它與長江流域東周及漢代風行的印紋硬陶有相似之處,花紋有葉狀紋、乳釘紋、回紋、旋紋等,用紅膠燒制。中國畫的“形”,對伏里土陶的制作造型影響也頗為深遠。伏里土陶繼承了國畫的藝術思想,這從老一輩民間藝術家的作品可見一斑。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行厚葬,這極大地促進了伏里村制陶業(yè)的發(fā)展。隨葬的陶豬、陶羊、陶倉,造型古樸自然,與現(xiàn)實中的豬、羊十分相像,可謂大巧若拙,體現(xiàn)了老子的審美思想,凸顯了崇尚自然的中國美學精神,蘊含著中國獨特的哲學智慧。
伏里土陶的花紋綴飾以菊花為多,其次為蓮花,其余花卉圖案少見,這與當?shù)氐拿耖g傳說有關。其他紋飾如回紋、乳釘紋、漩渦紋、旋紋、魚鱗紋等與漢代的典型紋樣一脈相承;樹葉紋則與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殖崇拜有聯(lián)系;魚、馬、蟾蜍、鳥、日、月、星、水等花紋則有著史前文化的意蘊。明清時期是伏里土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土陶藝人把這個手藝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土陶工藝品是從陶制品中派生出來,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行當。從土陶工藝品的造型中不難看出,它的制作不再僅僅局限于形似和實用性,更富有裝飾性,很適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這正體現(xiàn)中國畫的“神”。
伏里土陶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古樸、形神兼?zhèn)?,浙一藝術思想來源于中國畫“神”?!吧瘛痹瓉硎亲诮毯驼軐W中的概念,自顧愷之的“傳神論”提出后,成為中國繪畫美學的審美取向之一。顧愷之認為,繪畫的最高標準就是形神兼?zhèn)?。可以看出,他雖然認為“形”對描繪很重要,但是更強調“神”藝術創(chuàng)作取向。這與荀子的哲學觀點“形具而神生”亦有相通之處,無形則不能通神,無神則形失生氣。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民間的藝術作品,都收到中國畫思想的影響。中國畫的筆韻是通過用筆的輕重、方圓、虛實、剛柔、頓挫等變化,求得畫面和諧統(tǒng)一的,而伏里土陶則通過造型、紋樣等,賦予作品以生命和神韻。具有代表性的大戰(zhàn)獅,形體雄健凜然,莊嚴威武又不顯狂野,儼然是一尊吉祥的神靈之獸,令人愛不釋手。
中國畫的“意”即意境,是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寫意傳神亦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重要藝術特征。如果陶塑作品中融入了意境,則將賦予藝術作品更強的生命力,更高的藝術價值。伏里土陶繼承了國畫寫意的傳統(tǒng),始終把精神情感的表現(xiàn)放在首位。從民間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為了突出作品的獨特內涵,甚至可以改變、簡化、強化或夸張某些局部外形。如伏里土陶傳人之一甘延軍的作品《勞動場景·打稻谷》、《孩兒枕》及《福壽老者》等,都是比較典型的?!秳趧訄鼍啊ご虻竟取访枥L的是老夫婦打稻谷的場面,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勞作的原貌,老漢的眼神中透出勞作的辛苦,老婦則喜笑顏開,抬頭望著金燦燦的谷穗,面掛豐收的喜悅,韻味悠長,其“意”就是民以食為天。
“形”、“神”、“意”在伏里土陶的發(fā)展中缺一不可,正是這三者推動伏里土陶從生活用品走向藝術品。
三、伏里土陶的藝術創(chuàng)新
甘志友出身于棗莊市山亭區(qū)西集鎮(zhèn)伏里村的一個制陶世家,他所制作的土陶極具代表性,如用黑質陶土制作茶壺,簡樸脫俗;用紅膠泥制作的仿漢罐、大盂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大辟邪、壁掛、孩兒枕、香牌等工藝品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甘志友老藝人利用了獨特的土質及精湛的傳世工藝,賦予了伏里土陶藝術生命力,他的作品來自于親身的生活體驗,凝聚著樸素勞動者對生活的熱愛,體現(xiàn)了民間土陶的地域風情,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甘志友的藝術創(chuàng)新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要想保持并傳承具有文化特色的無可替代的傳統(tǒng)的制作技藝,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也只有對本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充分理解,才能賦予民間伏里土陶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才能創(chuàng)作出神形兼?zhèn)渥髌?。因此必須深刻領悟“形”、“神”、“意”的意涵,獨辟蹊徑,不斷推陳出新。從甘延軍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創(chuàng)新元素。如《戰(zhàn)獅》造型的三維空間,就借鑒了伏里土陶代表性的“大戰(zhàn)獅”原型,并加以創(chuàng)新,賦予了該作品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與淳樸的藝術風格,又不失現(xiàn)代藝術作品的審美意蘊。
在中西方藝術文化大融合的時代,每一個藝術家應該勇于創(chuàng)新,正確把握時代的審美取向。發(fā)掘新的審美元素,善于探索,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湯垕.畫鑒[A].潘運告·元代書畫論[C].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何德亮.棗莊建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4〕楊永善.說陶論藝[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4〕朱紀.歷史悠遠的伏里土陶[J].中華手工,2004,(3).
(責任編輯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