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昱眾
學校:寧鄉(xiāng)一中
留退路
作者:劉昱眾
學校:寧鄉(xiāng)一中
牛津大學的設(shè)計師們能在三百多年前就想到幾百年后,學校大禮堂的橫梁可能會風干朽化,就種植了大片的橡樹林,他的眼光不可謂不長遠,這也恰恰他給自己留了退路,才有出路。
偉大的設(shè)計師知道的自己設(shè)計可能抵擋不住時間的侵蝕,也無法找到合適的材質(zhì)來更換,便給自己留下一條后路,這真是明智之舉。
古人在做木雕時,有兩點重要的要求;第一點就是刻人與動物眼睛時,要將眼睛刻小點;第二點就是刻人與動物鼻子時要將鼻子刻大些。這樣以來眼睛小還可以放大;鼻子大了可以縮小,于事乎經(jīng)過反復修改的木雕,又怎么不成為精品呢?這樣謹慎的態(tài)度,又怎么會不走向成功呢?
縱觀古今中外,上到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下到無名小卒,能做到不給自己一點退路的,只顧一條道走到黑的人,能夠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眾多事例告誡并時刻提醒我們銘記“留退路,才有出路”的道理。惟其如此,多一條逃生的軌道的酒店,才不會輕易被突發(fā)的災難所擊倒;多一套應急方案的措施,人們才不會因突變而措手不及;多一個洞穴的兔子才不會輕易被獵人所捕獲。
留退路并不是懦弱,而是鞭辟入里變通。倘若西楚霸王項羽,能夠給自己留條活路,在烏江邊能夠忍辱負重,重回江東,卷土重來,中國歷史將未可知!反觀劉邦,他卻懂得變通的多了,他曾經(jīng)身為一名小混混,最終成了一代帝王,這正是他有著圓滑的處世方式和多給自己找?guī)讞l退路的聰明智慧。
留后路,并不是不相信自己做不到這件事,而是更謹慎小心地去處理問題。就如同帶兵打仗,要必須考慮細致周密,如果只是考慮我們勝利之后的各項措施、戰(zhàn)法,不考慮失敗或有突發(fā)情況如何應對策略,可戰(zhàn)場上,千變?nèi)f化,很有可能導致戰(zhàn)爭的失敗,就只能座以待斃。然而留了退路,并不意味著事事都不去盡心盡力而為,遇到困難就可以退縮,打退堂鼓,這樣依然不會有任何出路,這樣一來,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而更令自己裹足不前。
所以,我請大家牢記,在你奮力前進的同時,就要給自己留退路,這樣才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