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國慶
愛上茶葉罐
◎ 由國慶
我母親一輩子喜歡喝茶,古稀之年的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家里的一個舊馬口鐵茶罐竟然比兩斤明前龍井還金貴。
中國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飲茶離不開裝茶葉用的器具,同其他藝術品一樣,我國的茶葉罐制作藝術豐富多彩,材料運用也各有特色,如瓷器、陶器、竹子、錫制、搪瓷、馬口鐵等。從收藏價值上看,最具藝術品位的當然是瓷、陶、錫等材料制作的罐。在2006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中,一對清乾隆御制詩紫砂泥繪幽蘭芙蕖圖茶葉罐估價10萬至15萬元,成交價達27.5萬元。
價格過高的茶葉罐不適合普通收藏愛好者,因為我比較推薦民國年間出品的馬口鐵茶葉罐。這些茶葉罐印花雅,內涵豐富,很有收藏價值。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茶行的鼎盛時期,吳裕泰、成興、天成厚、啟元等知名茶莊不斷有名品推出。
各地茶罐常見的造型有方形的、圓形的、六角形的等,容量大小齊全,罐體上附有字號及廣告文辭。馬口鐵印花茶罐很快跳出了包裝的基本概念,凸顯出宣傳促銷和文化精神的多重內涵。
民國馬口鐵茶葉罐的設計以風景畫和幾何圖案為主流,茶罐上靜雅的美景與瑰麗的色彩伴著茶香,或許是最能陶冶心境的絕妙創(chuàng)意。
成興茶莊的特大號六角形深藍底色的茶罐上,金鳳紋樣閃亮靈動,每面一幅風景畫,分別為《田園書聲》《村姑插禾》《負薪入市》《漁村夜月》《寒林覓食》和《秋巖濺瀑》,茗煙散馥間的畫中游耐人回味。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海派月份牌畫風頭正勁。欣賞著老茶罐上的圖畫,我們不難發(fā)現其受到自月份牌畫新水彩技法的影響,構圖嚴謹,筆觸細膩,無不透射出娟秀之美。
大多數茶罐在圖畫的最下邊常常標有加工廠商名號的小字,這也是判斷老茶罐源流的重要信息。茶罐上的歷史文化信息豐富、詳確,對研究茶文化的發(fā)展沿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愛上茶葉罐吧,就收藏價值而言,小小的茶葉罐不會讓你失望的。
(摘自《食品與健康》2015年第7期 圖/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