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權 胡韶輝
1月3日凌晨4時25分,哈爾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爾濱”發(fā)布消息,公布 “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太古街727號庫房火災基本情況”。通報全文共585個字,其中,“領導高度重視”占去258個字,將近一半,引發(fā)熱議。
無獨有偶。2014年12月15日,河南長垣縣蒲東街道皇冠KTV發(fā)生火災,造成35人受傷、11人死亡,如此慘劇讓人唏噓、悲痛。而在當?shù)卣W(wǎng)站,有兩則關于火災的報道,第一篇為 《我縣一家KTV發(fā)生火災》,該篇報道只有126個字,其中講述當?shù)乜h領導如何高度重視、親自到現(xiàn)場指揮內(nèi)容的文字,占到了74個字。第二篇為《我縣全力做好皇冠KTV火災事故處置工作》,這篇報道共有9行文字,其中有8行內(nèi)容是講當?shù)乜h領導如何處置火災事故的,這其中又有4行是當?shù)乜h領導的講話。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誰都不希望它發(fā)生,但誰都不能保證災難不會發(fā)生。因此,在災難發(fā)生之后,“領導高度重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卻不是最關鍵的事情。第一,出了嚴重的事故,領導本就該“高度重視”;第二,領導無論多么高度重視,也不改悲劇鐵的事實;第三,災難發(fā)生后,關鍵看的是如何進行災后救援,而不是所謂“高度重視”的官腔。
災難報道考驗著新聞媒體的道德指針。在災難報道中,公眾最希望從新聞報道中了解的是遇難者和事故受傷人員相關信息,他們享有報道優(yōu)先權。其次是醫(yī)務工作者、現(xiàn)場救援人員的情況。最后才是政府官員的現(xiàn)場督導情況。而近半內(nèi)容都在報道“領導高度重視”,就是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放置于次要的位置,把災難報道變成了“媚官報道”。這是官本位思想的遺毒,也是不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心上的“八股”報道,這樣的報道在輿論中引起反感也就不難理解了。
災難報道究竟該突出誰?已經(jīng)是再明了不過的事情了。災難中的官腔其實是災難之后的又一輪災難,它無助于消除安全隱患、救治安撫傷亡人員及家屬,而且會惡化群眾對官員的印象,當然也無助于某些領導“減輕責任”。希望相關地方的官方媒體,都能夠從這幾次報道失當事件中吸取教訓,秉承新聞倫理和基本人性,及時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改進官方災難報道模式,引導人們用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災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