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位
宣傳先進人物、傳播先進經(jīng)驗、激勵教育群眾是電視媒體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新聞記者采訪的一項重要任務。抓好典型報道既是電視媒體引導功能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新聞宣傳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必然要求。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新聞不是靠筆下生花生造出來的,是要用好的新聞素材寫出來的。新聞素材從何而來?關鍵是要靠記者深入采訪挖掘。面對采訪對象,不同采訪者會因為不同的采訪角度、不同的采訪方式、不同的采訪問題而獲得不盡相同的新聞素材。對于電視新聞的典型人物報道而言,采訪是其關鍵和核心環(huán)節(jié),記者必須做好采訪前的策劃和資料收集,學會挖掘出每個人獨具特色的典型事件。要通過前期采訪取得大量相關的人物素材和資料,在后期寫作時再進行篩選,精心選擇新聞素材、新聞資料、新聞主題和新聞角度,精心設計報道方案,選擇那些最能體現(xiàn)時代精神和人物風貌,最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和細節(jié),否則先進人物就會成為“千人一面”。
每個人的性格都很復雜,每個人都有一個樸素的底色。在有限的篇幅里,人物報道要抓住這個人的底色展開。比如,一個80 多歲的老人,省吃儉用26 年義務修路花費了數(shù)十萬元,面對子女的不理解,自己仍然和老伴住在土坯房里,卻干得津津有味。具體到寫這篇報道,怎么組織材料,怎么讓主題不散?作者就圍繞著一個“癡”字,所有的材料主體性非常強,寫出來的作品主題就不會散。所以,做人物報道時,最好能用兩個字或者一個字來概括主題,這樣的主題才會鮮明。當然要注意的是,概括的幾個字確實是典型人物所具備的,真實可信的,但是一般人缺少的而時代進步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才是值得大家去學習的。
人物報道一個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把人物報道寫成人物小傳,他童年時怎樣,少年時怎樣,生怕漏掉這個人的某一時期或者某一段,把人物報道當做人物履歷描述。凡是這樣寫人物報道的,都是記者采訪時腦子里的主題意識非常弱,沒有成型的想法,讓采訪對象牽著鼻子走,有文照錄。當然,并不是報道對象早年的事情都不可以寫,關鍵是怎么找到早年發(fā)生的事情和今天報道之間的關聯(lián),找到與主題的關聯(lián)。注意篇幅的把握,就是要做到敘事簡要。電視新聞的時間往往有限,報道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沒有選擇地堆砌羅列一堆素材,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人物形象的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把握篇幅,做到敘事簡要?主要是選準新聞人物,重點表現(xiàn)一人、一事、一個側面,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跡,抓住人物最有新聞價值的、最精彩的一件或幾件新鮮事,展示人物形象和品格面貌,其他僅作簡略的背景交代。通過精選的事例,來展示人物的形象與品格,通過典型人物的實際活動來展示和反映他的精神面貌,并且只需要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
一個人的行為和語言構成他的性格。人物報道常見的毛病就是不能讓人物自己出來表現(xiàn)自己,比如這個人怎么勇敢,堅強或者誠信,都是記者貼的標簽。其實即便是寫,也該用人物自己的行為來寫,記者不要自己站出來說這個人怎樣,跳出來給人物貼標簽,像“這個勇敢的漢子”,“這個誠信的老人”,“這個柔弱的婦女”等,要用人物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說話。細節(jié)常被稱作“新聞的細胞”。采訪中記者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語言最富有新聞表現(xiàn)力的生動細節(jié),典型細節(jié)特征的捕捉和抓取同樣關乎電視人物報道的成敗。要想形象、真實、可信地表現(xiàn)人物,就讓細節(jié)說話。好的人物報道正是對人物的一言一行進行細致的描摹,注重細節(jié)的刻畫和渲染,才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傳達人物的神韻,增強報道的感染力。一篇典型的人物報道,必須有幾個富有個性的細節(jié)作支撐,才會使整篇報道活躍,使這個人物活起來。
當然在采訪中記者還要以平民化的視角,拉近典型人物與群眾的距離,著力彰顯社會富于人情味的一面,把時代的典型人物人性化而不英雄化,尋找到典型報道高起點與低落點的最佳契合點,通過不同的題材挖掘和細節(jié),用事實說話,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使典型人物報道有血有肉,給人以激勵和鼓舞,感染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