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紅
(福建省仙游縣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辦公室 3512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營養(yǎng)豐富的番茄需求量快速增加。但南方地區(qū)番茄生產面積出現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是菜農多以種植自根苗為主,青枯病發(fā)生嚴重,一般發(fā)病率10% ~40%,嚴重的達80%以上,造成番茄減產30%~50%,重則絕收。特別是大棚連作和重茬的田塊青枯病發(fā)生尤為嚴重。目前對番茄青枯病尚無特效農藥可控制,而選用抗病砧木進行嫁接是防治青枯病等土傳病害,確保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唯一有效技術措施。因此,引進篩選抗病性強、豐產優(yōu)質、硬果型、適銷對路的番茄砧木品種,成為目前番茄生產的當務之急。為此,筆者進行了番茄嫁接砧木的篩選試驗,考察不同嫁接苗與自根苗產量及對青枯病抗性的差異,以期篩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抗青枯病優(yōu)良砧木品種。
試驗安排在仙游縣賴店鎮(zhèn)羅峰村蔬菜大棚,土質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下。大棚為鋼結構直邊隧道型,肩高2.2 m,每拱寬6 m,拱高3.4 m,3 拱連棟,棚長40 m,內設滴灌系統。試驗地連續(xù)種植番茄(甜椒)3 年。
5 個砧木品種分別為廣西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桂茄砧1 號、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浙砧1 號、河北省廊坊市農林科學院育成的科砧1 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果砧1 號、廣東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的日本砧木品種坂砧18,接穗品種系本地主栽品種南蔬8878。
試驗于2013 年秋季進行,砧木于8 月22 日播種,接穗于8 月25 日播種,9 月22 日嫁接,10 月7 日定植。
試驗設6 個處理,分別為南蔬8878×桂茄砧1號、南蔬8878×坂砧18(CK1)、南蔬8878×浙砧1 號、南蔬8878×科砧1 號、南蔬8878×果砧1號、南蔬8878 自根苗(CK2)。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0 m2(3 m×10 m);畦帶溝寬1.5 m,雙行定植,株距42 cm,每小區(qū)定植96株。
每667 m2用腐熟羊糞有機肥300 kg、復合肥(15-15-15)45 kg、過磷酸鈣25 kg、石灰75 kg、硫酸鉀30 kg 作基肥,全層撒施后拖拉機旋耕起畦(龜背式)。畦中布設微噴帶之后蓋黑色地膜,小區(qū)劃定后打孔定植。
本田追肥5 次,第1 次追肥在第1 穗果坐住有核桃大小時進行,每667 m2施復合肥(15-15-15)15 kg;隔15 ~20 d 追肥1 次,每次施高氮高鉀復合肥(18-6-23)20 ~25 kg。定植時,采取人工澆定根水,其余均采用滴灌系統進行,坐果前控制水分。始花后3 ~5 d 滴灌1 次,每次10 ~30 min。生長后期用0.2%尿素和0.1%~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2 次。
試驗采用單干整枝,搭架。每株留6 穗果后摘心,每穗留4 ~5 個果,第3 ~6 穗果開花時溫度下降,用2,4-D 10 ~20 mg/kg 蘸花保果。整個生長期治蟲不治病,以觀察品種的抗病性。
開始成熟時每隔3 ~5 d 采收1 次,以小區(qū)為單位,單收單稱并作完整記錄,累計實收產量作為統計分析依據。
青枯病采取全面調查,定植20 d 后開始調查,隔15 ~20 d 調查1 次,至采收期共調查5 次,計算發(fā)病率。
各參試品種的產量統計結果列于表1,不同品種間產量存在差異。其中以南蔬8878×桂茄砧1 號產量最高,每667 m2達7535.9 kg,比其余4 個砧木的嫁接苗和接穗自根苗增產顯著或極顯著,比“南蔬8878×坂砧18”(CK1)增產5.1%,比南蔬8878 自根苗(CK2)增產36.46%,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南蔬8878×科砧1 號產量排第2 位,每667 m2達7311.5 kg,比南蔬8878 (CK2)增產32.39%,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坂砧18、浙砧1 號、科砧1 號、果砧1 號4 個砧木嫁接苗產量差異不顯著。南蔬8878 自根苗每667 m2產量5522.5 kg,比5 個砧木品種嫁接苗減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表1 不同番茄砧木嫁接產量及青枯病發(fā)病率比較
參試砧木品種嫁接苗青枯病發(fā)病率為0.56%~1.71%。其中:發(fā)病率最低的是南蔬8878×桂茄砧1 號;發(fā)病率次低的是南蔬8878×果砧1 號,為0.92%;南蔬8878 自根苗為22.10%,比其他砧木嫁接苗高20.39 ~21.54 個百分點(表1)。
嫁接苗每667 m2產量7535.9 kg,居參試品種第1 位,比其他處理增產顯著或極顯著。比坂砧18嫁接苗增產5.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比南蔬8878 自根苗增產36.46%。青枯病發(fā)病率最低,僅為0.56%,比南蔬8878 自根苗發(fā)病率低21.54 個百分點。與多個番茄品種嫁接,成活率都在85%以上,且生長勢強,高抗青枯病,產量高且穩(wěn),品質較佳,口感好??勺鳛楸镜胤颜枘緮U大推廣。
嫁接苗每667 m2產量7169.2 kg,居參試品種第5 位,比南蔬8878 自根苗增產29.82%。青枯病發(fā)病率為1.10%,比對照接穗自根苗發(fā)病率低21.00 個百分點??稍诰€蟲發(fā)生較重的地方搭配種植。
嫁接苗每667 m2產量7244.8 kg,居參試品種第3 位,比南蔬8878 自根苗增產31.19%。青枯病發(fā)病率為1.67%,比對照接穗自根苗發(fā)病率低20.43 個百分點??稍诒镜財U大示范。
嫁接苗每667 m2產量7311.5 kg,居參試品種第2 位,比南蔬8878 自根苗增產32.39%。青枯病發(fā)病率為1.71%,比對照接穗自根苗發(fā)病率低20.39 個百分點。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表現高抗根結線蟲,果實品質和商品性較好,可在本地擴大示范。
嫁接苗每667 m2產量7218.1 kg,居參試品種第4 位,比南蔬8878 自根苗增產30.70%。青枯病發(fā)病率為0.92%,比對照接穗自根苗發(fā)病率低21.18 個百分點。嫁接親和力強,可在本地擴大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