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巧花
倫理的失落,人性的舒張
——解讀王熙鳳
范巧花
王熙鳳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的一個典型形象,作品問世以來,她就被看成封建社會大家庭中潑辣、陰險毒辣和玩弄權(quán)術(shù)的婦女形象,研究者對她的態(tài)度也多以貶抑為主。本文站在王熙鳳的立場,結(jié)合她生活的環(huán)境,試圖從人性、倫理道德和審美三個角度對她加以新的分析與評價,從中找出造成其“惡”的主要原因,并進一步揭示出隱藏于她“惡”背后的“真”、“善”與“美”。
王熙鳳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悲劇人物,卻因“毒設(shè)相思局”、“計害尤二姐”等事件,落得個千古罵名。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鄙钪袥]有純粹的好人與壞人,這才是真實的。對于王熙鳳,只從道德角度來斷定她是個“惡人”是不合理的,如果結(jié)合她當(dāng)時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的話,她的“惡行”是合乎情理的,是可以理解的。
王熙鳳生活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其時男性的利益高于一切,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v使婦女擁有巨額的財富,紅得發(fā)紫的命運和炙手可熱的權(quán)勢,也難以擺脫封建男權(quán)的束縛。封建社會男子把婦女視為發(fā)泄的工具,并以供自己玩弄、侮辱、蹂躪為樂為榮。王熙鳳作為封建男權(quán)壓迫下的女性,無視封建倫理道德,與封建夫權(quán)抗?fàn)帲非竽信降?,追求自我價值尊嚴(yán)和個性自由,是在真實地演繹著基于現(xiàn)實需要的生存法則——為達目的而巧施伎倆。她的行為是建立在生存需要的基礎(chǔ)上的。
“毒設(shè)相思局”是王熙鳳為維護自己的尊嚴(yán)、保全自己的生命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她們的生存權(quán)利、尊嚴(yán)得不到維護,只能任人宰割或侮辱。人們對被侮辱、被損害終致墮落的女性比起造成女性墮落的男性更蔑視、更殘忍十倍。婦女雖然是因男子的威脅利誘而失足,但還是無法被社會所諒解。在此前,金釧兒就因被寶玉戲弄含冤而死,秦可卿因賈珍的染指羞忿而死?!扒笆虏煌笫轮畮??!庇谑钱?dāng)她遭到賈瑞這號“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下流痞子的騷擾時,王熙鳳豈可讓他隨便褻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yán)與生命不受侵犯,王熙鳳拋棄了傳統(tǒng)女性軟弱順從的特質(zhì),用狠毒的手法懲治了這個好色之徒。這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yán),而且向?qū)⑴赢?dāng)作玩物的封建男權(quán)社會發(fā)起了挑戰(zhàn)。
“計害尤二姐”是王熙鳳在向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禮教和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抗與挑戰(zhàn)。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一個女人的婚姻差不多等于她的整個命運。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然而女子則必須“從一而終”。丈夫有權(quán)解除婚姻關(guān)系,即使休妻,也不必征求妻子的同意,女子則沒有這個權(quán)力。女子一旦失寵或被休,她們的命運將會很悲慘。尤二姐的介入,使王熙鳳感覺到了危機。再加上封建社會奉行“母以子為貴”、“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倫理習(xí)俗,王熙鳳膝下無子而尤二姐又懷有身孕,遭拋棄的厄運在向王熙鳳一步步逼近?;楹蟮碾y堪、備受冷落的境遇和大權(quán)旁落的恐懼等給王熙鳳造成嚴(yán)重的心理壓力。為了解除后顧之憂,王熙鳳舍棄道德,采取瞞天過海、欲擒故縱、借刀殺人等計謀來控制環(huán)境,排除異己來保全自己。
王熙鳳巧施伎倆,借刀殺人等做法,其根本動機就是為了鞏固和加強自己的地位,為了獲取和固守生存的權(quán)利和契機。王熙鳳的心狠手辣是帶著黃金枷鎖和封建禮教桎梏的合乎情理的扭曲。在這里婦女們沒有人身自由,她們的生存權(quán)利得不到保障,不是唯命是從,就是生死歌哭,心甘情愿地受命運的擺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上有貴為皇妃的賈元春,中有才貌雙全的林黛玉、軟弱善良的賈迎春,下有出身卑微的金釧等,她們往往用眼淚和生命來譜寫自己的歷史。王熙鳳恰恰相反,她身上具有強烈的生存意識,不甘心受命運的擺布。為了維系自己的生存利益,掙脫被侮辱、被損害的社會地位,王熙鳳打破常規(guī)、大膽追求自由、個性解放,向封建倫理道德禮教挑戰(zhàn)。著名作家巴金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貪戀‘生’并不是一種罪過,樂‘生’的確是美麗的,樂‘生’是人的本分。[1]”盧梭曾說過“人性的首要法則就是要維護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關(guān)懷就是對于自身的關(guān)懷?!盵2]所以說王熙鳳的行為完全是一種人性的真實。
《禮記》中說“愛而知其惡,恨而知其善?!弊鳛榉饨ù蠹彝ベZ府的統(tǒng)治者、管家婆,王熙鳳固然有其“可惡、可恨”之處,但較之賈府那些貌似忠良的老爺、太太、小姐、少爺們,卻也不乏“可敬、可愛”之處,也有一些人性的光輝,也閃現(xiàn)出更多一點的美好的、善良的合乎倫理道德的成分。
王熙鳳對悲劇女性有憐憫之心。王熙鳳生長在那樣一個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環(huán)境中,這形成了她乖戾的性格,但她的本性還是有一絲善良尚未泯滅。就拿王熙鳳對晴雯、司棋、金釧兒、鴛鴦等悲劇女性群持同情、理解和贊嘆的態(tài)度來看,她又顯得公正、善良和富有人情味。
晴雯出身低賤,自幼淪為奴隸,但“心比天高”,從不因自己是奴隸而自輕自賤。相反,她認為“誰比誰高貴些?”她“性情爽利,口角鋒芒”,敢于對貴族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威表示不滿并進行反抗。晴雯在“抄檢大觀園”時的“倒箱”之舉,以及痛斥王善保家的時的豪言壯語,表現(xiàn)出晴雯的錚錚鐵骨。晴雯這種不卑不亢,敢于反抗等級壓迫和禮教束縛,追求人格平等和個性解放的威武不屈的反抗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王熙鳳。
“鳳姐見晴雯說話鋒利尖酸,心中甚喜,卻礙著邢夫人的臉,忙喝住晴雯?!保ǖ谄呤幕兀?/p>
王熙鳳從晴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晴雯死后,當(dāng)襲人提起晴雯給寶玉補金雀時,沒等襲人說完,她便說:
“你提晴雯,可惜了兒的,那孩子模樣兒手兒都好,就只嘴頭子利害些。偏偏兒的太太不知聽了哪里的謠言,活活兒的把個小命兒要了。”(第一百零一回)
從王熙鳳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她在為晴雯的死打抱不平。晴雯恰是被位尊權(quán)重,素有“慈善人”之稱的王夫人所害致死。這位“慈善人”無力管教自己的兒子,卻將自己滿腹的怨憤和仇恨統(tǒng)統(tǒng)發(fā)泄到無辜的女奴身上。在她的斥逐和羞辱下,金釧跳井而亡,司棋撞壁自盡,晴雯含忿而死。王夫人這位“溫柔殺手”對下層弱勢群體壓迫與欺凌,而王熙鳳對她們則是更多的同情與關(guān)心。
司棋雖是侍婢,但性格剛烈,敢作敢當(dāng)。她以死來控訴封建社會反對男女青年的婚姻戀愛自由,為了愛情獻出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當(dāng)王熙風(fēng)聽到司棋的死訊后,詫異道:
“哪有這樣的傻丫頭,偏偏的就碰見這個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東西來,她心理沒事人似的,敢只是這么個烈性孩子。論起來,我也沒這么大工夫管她這些事,但只你才說的叫人聽著怪可憐的。也罷了,你回去告訴他,我和你二爺說,打發(fā)旺兒給他撕擄就是了?!保ǖ诰攀兀?/p>
這看似簡單平淡的一句話,卻流露出王熙鳳對司棋不幸遭遇的憐憫之情。
王熙鳳對貧窮女性充滿關(guān)懷,尤其對家貧命苦的邢岫煙和劉姥姥表現(xiàn)出格外的體貼與照顧。一次,王熙鳳到邢岫煙那里時,看見她“穿的衣服半新不舊的,被窩多半是薄的,未必能暖和。屋內(nèi)的擺設(shè)也多是老太太拿來的,卻收拾得干干凈凈,王熙鳳心上便很敬愛她,并叫平兒取了一件大紅洋縐的小襖兒,一件松花色綾子一斗珠兒的小皮襖,一條寶藍錦鑲花棉裙,一件佛青銀鼠褂子,包好叫人送給邢岫煙?!保ǖ诰攀兀┒氣O見到邢岫煙裙上有一個碧玉珮,得知是探春送的,便笑道:“她見人人有,獨你一個沒有,故此送你一個,這是他聰明細致之處?!毖哉Z之中流露出無情的鄙視與嘲笑。與薛寶釵的為富不仁相比,王熙鳳對邢岫煙的態(tài)度卻是仁慈、善良的,表現(xiàn)出了一種深邃的人性美。王熙鳳對從鄉(xiāng)下來投奔的劉姥姥同樣是關(guān)懷備至,又給銀子又送衣物的。就連素來溫文爾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恥笑劉姥姥一副窮酸相,說“她是哪一門子的姥姥!”罵她是“?!?、“母蝗蟲”。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接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與自命清高的林黛玉相比,卻在劉姥姥生活窘迫的時候給予了無私的援助,幫她們一家度過了難關(guān)。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3]。所有的人,都是好壞相間,王熙鳳的生命里同樣混雜了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的不和諧音符。她身上那鮮為人知的、難能可貴的善良品性值得去傳頌。
“文學(xué)典型的藝術(shù)魅力,應(yīng)當(dāng)是來自性格顯示的一種生命魅力。這種‘生命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現(xiàn)的斑斕色彩,即性格側(cè)面的豐富與多彩”[4]。人的性格正因為具備豐富的矛盾內(nèi)容,才成其為人。一個人,當(dāng)他被排除一切缺點及弱點時,便成了神;而當(dāng)他被排除一切“善”的時候,便成了魔。魯迅在說到《紅樓夢》的價值時,作了這樣的審美評價,他說“書中故事,為親見聞,為說真實,為于諸女子無譏貶,說真實,故于文則脫離舊套,于人則并陳美惡,美惡并舉而無褒貶,有自愧,則作者蓋之人性之深,得忠恕之道。此《紅樓夢》在說部中所以為巨制也”[5]。作者曹雪芹把王熙鳳放在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從生活的各個側(cè)面反復(fù)渲染,把人性中尖銳對立的因素融為一體,使她性格變得豐富、復(fù)雜和完整,并達到了典型化的高度。在王熙鳳的身上匯集了人類兩種相反甚至極端的品性,從而使她的性格具有“二重”性,體現(xiàn)在多方面。
王熙鳳這個人物有過人之處,如“協(xié)理寧國府”(第十三、十四回),也有無能之處,如“力詘失人心”(第一百一十回);有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方,如“弄權(quán)鐵檻寺”(第十五回),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如“懺宿冤鳳姐托村嫗”(第一百一三回)。王熙鳳貌若天仙,卻有卑微的靈魂;她貪圖享樂,又飽受痛苦的折磨;她一方面爭強好勝,另一方面忍辱屈從;她一方面趨炎附勢,另一方面厭惡權(quán)勢;她一方面蔑視封建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深受它的影響和制約;她一方面很瞧不起人,看人看事多用冷眼,并且顯得不屑一顧,但另一方面她對年輕人的幼稚又特別寬容,并加以鼓勵。對下層人,特別是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既同情她們又歌頌她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她聰明能干,然而“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p>
作為普通人,王熙鳳可以同人套近乎、拉家常、談笑風(fēng)生。但是,作為統(tǒng)治者、管家婆,她卻又聲色俱厲、與人保持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nèi)心;她曾經(jīng)大紅大紫、出盡風(fēng)頭,后來則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她那在世俗的眼光中的“卑劣”之處,那些“罪大惡極”的事情,那些拋棄了傳統(tǒng)女性溫柔賢惠、夫唱婦隨、逆來順受的事,恰恰又是她的“偉大”之處。王熙鳳正是在這些“罪大惡極”的行為中,表現(xiàn)出她的內(nèi)心那團熊熊燃燒著的生命的烈火,那種酷愛自由、大膽爭取自由的天性和那顆敢于沖破一切牢籠與桎梏的心。
王熙鳳的性格是豐富的、復(fù)雜的,同樣也是美的。在王熙鳳的性格中,愛與恨、善與惡、施舍與貪婪、歡樂與憂愁、陰險與爽朗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非常真實,非常有魅力的性格。作為藝術(shù)典型,她是完美無缺的;作為生活原型,她或隱蔽或曲折地反映出特定時期的社會內(nèi)容和時代特征。她是世界小說人物畫廊中綻放的一朵“奇葩”,也是罪惡的封建社會里盛開的一朵“奇葩”。
綜上所述,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具有無窮的魅力,從新的角度解讀,看到她的人性的真實、道德的善良、審美的美,這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地認識王熙鳳并拓展對王熙鳳的研究。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山東 淄博255000)
[1]巴金.生[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
[2]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 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3]老子.老子[M].陳鼓應(yīng) 譯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9.
[4]童慶炳.文學(xué)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魯迅.小說史大略[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