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衛(wèi)
瘤子
□黃紅衛(wèi)
有人說,瘤子肩膀上的瘤子是與生俱來的,要不,為何當(dāng)婚時娶不到娘子,人至中年才僥幸填了陳寡婦的房?有人則指點著皮球狀的瘤子說,這應(yīng)該屬于扁擔(dān)瘤吧,但沒見過這么大的呀!甚者上前拍拍紫不紫黑不黑的“皮球”問:痛不?瘤子把肩膀閃了閃,暴露了五六顆黃牙說,不痛。不痛?問者感到稀奇,爾后指著陳寡婦背影問:她嚇不嚇?瘤子干脆咧開嘴巴一樂:她高興時還啃它幾口呢!
聞?wù)邿o不撇嘴、搖頭。核桃般渾身上下擠弄不出一點兒水分的陳寡婦明明對牽線搭橋者說過,四十好幾的人了,即使弄個老頭兒進門也無所謂,只要他有本事做這屋的頂梁柱。
說這話時,陳寡婦的大兒子十八,小兒子八歲,丫頭十四。
瘤子像頭牛,挖河、挑糞、擔(dān)麥樣樣勝于其他男人,屬掙工分高手。年終結(jié)算時,陳寡婦家破天荒摘了“倒欠”的帽子,陳寡婦捏牢一把進賬,臉上浮起了難得的笑容。
日子有了起色,孩子們跟著活泛,兩個大的喊瘤子“伯”,小的喊瘤子“爹”。瘤子很受用,“哎哎哎”應(yīng)著,屁顛顛的活兒干得更歡暢。
不知不覺到了大兒子適婚的年齡,瘤子的做派極像個負(fù)責(zé)任的父親,想方設(shè)法拉回一車車磚、瓦、梁、椽,鉚足勁蓋起了兩間大房子。兒不親孫親,瘤子在指望著抱孫子呢!大家都這么說。
女大十八變。陳寡婦的丫頭仿佛一天也要變?nèi)?,越變越高挑越變越水靈。
一日黃昏,從地里收工回屋的丫頭洗凈身子,套件無袖圓領(lǐng)衫,端坐場院搖著蒲扇納涼。剛從河里爬上來的瘤子經(jīng)過丫頭身邊時,啪地在丫頭手臂上輕輕拍了一巴掌。
丫頭吃驚不小,轉(zhuǎn)過頭看是瘤子,惱羞成怒:做啥呢?瘤子訕訕地說:我看見……看見蚊子……蚊子在叮你呢。丫頭眼淚奪眶而出,起身朝屋里走去。
后腳到家的陳寡婦邊勸慰丫頭邊盯牢瘤子狠狠地說,從今晚開始,你搭鋪睡灶房,我們娘倆的房,不許你跨進一步!
當(dāng)夜,瘤子失蹤。
瘤子父母早年雙亡,僅有的一間祖屋也已坍塌。陳寡婦只聽他說過有個一塊兒長大的表兄弟,安家落戶在新疆建設(shè)兵團。但新疆遠(yuǎn)在天邊,身無分文的瘤子跑不到天邊去的。
玉米登場時,人們說二百斤重的玉米袋子,瘤子扛起身就走。棉花登場時,人們說瘤子是捆扎棉花包的能手,他打的棉花包結(jié)結(jié)實實運送幾十里沒問題。蘆葉枯謝,蘆花飄揚,人們又念叨起了瘤子,說瘤子編的蘆簾子,既美觀又牢固,市面上難得。陳寡婦咬緊牙關(guān)不動聲色,只說瘤子去了新疆,唯一的兄弟病重,探望去了。心里頭卻在緊鑼密鼓謀劃丫頭的婚事,不管那一巴掌的真假,不管瘤子何時回來,丫頭一旦出嫁,萬事大吉。
臘月二十那天,毫無預(yù)兆地,瘤子回來了。發(fā)更白,背更弓,肩膀上那瘤子,愈顯觸目驚心。
陳寡婦不驚不訝不喜不惱地看著瘤子說,大媳婦在坐月子呢,是個孫子。瘤子一聽,拔腿朝兒子屋走去,半路,折回,從褲襠里摸出一個包包,里三層外三層打開,數(shù)了二百,遞給陳寡婦:你給孫子送過去合適。
陳寡婦用亮晶晶的眸子盯牢瘤子說,你回得及時,丫頭春節(jié)要嫁人了,屈指算算,沒幾天工夫了。瘤子沉默片刻,又去動那褲襠里的包包,又?jǐn)?shù)出二百,說幫丫頭添點兒嫁妝吧。
分田到戶后,年輕力壯的,一個接一個走了。瘤子眼巴巴看著,眼巴巴的原因是他老了,他只能與陳寡婦一道,一前一后出現(xiàn)在田埂上,倒是陳寡婦在不斷提醒:瘤子,當(dāng)心腳下……瘤子,能拎動嘛?拎不動我來……
瘤子始終不緊不慢的,似聽見,又似沒聽見。
瘤子莫名其妙摔了一跤,被陳寡婦扶起后,開始發(fā)燒,挨了一晚,第二天一早,陳寡婦到村醫(yī)處要了退燒片,連服三次,至傍晚仍未見效。陳寡婦喊過村醫(yī),村醫(yī)翻翻瘤子的眼皮把把瘤子的脈,說趕快送醫(yī)院。瘤子死命搖頭,雙手緊緊按住胸口。
瘤子脫氣后,陳寡婦掰開瘤子的雙手,從胸口處取出個塑料袋裹著的包裹。陳寡婦打定主意,等兒子回來,讓兒子們打開它。
十元,五元,五十元……花花綠綠的票子攤了一桌。大兒子說,我數(shù)了三千。小兒子說,我數(shù)了四千。
陳寡婦熬不住大放悲聲:瘤子啊,你哪來這么多錢的啊!瘤子啊,你攢了整整七千?。?/p>
大兒子說,讓伯去我家,樓房,有面子。
小兒子說,讓爹去我家,我家也是樓房,也有面子。
陳寡婦哽咽著說按道理先大后小的呀!
瘤子的喪事像德高望重者的喪事一樣,熱鬧、隆重、體面,流水席開了一批又一批,一邊嗩吶笛子鑼鼓喧天,另一邊陳寡婦率眾兒孫披麻戴孝,一步三叩。
有人說,瘤子到底算個明白人,自己替自己準(zhǔn)備了后事。有人則說,是瘤子祖宗積陰德,留下了兩罐埋在韭菜地里的銀圓。甚者還說,可記得瘤子那年失蹤一事嗎?其實,瘤子是去做皮襖交易的,新疆買,內(nèi)地賣……
孰是孰非,就像其肩膀上的瘤子,只有瘤子自己明白了。
(原載《百花園》2015年第10期 湖北韓玉樂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