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星]
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在洪州擔(dān)任寺院住持,制定了僧人集體參加生產(chǎn)勞動的“普請”制度,規(guī)定鐘響后寺院開門,大家一起出寺勞動;到了吃飯時擊鼓,聽到鼓聲,即可返寺吃飯。
一天,他率領(lǐng)全寺僧人鋤地,忽然聽到鼓聲。眾僧見師父還在堅持勞動,唯恐被人說成是偷懶,只好埋頭繼續(xù)鋤地。只有一個僧人聽到鼓聲后,哈哈地笑起來,扛起鋤頭就回寺院。眾僧議論紛紛,百丈懷海禪師看著他離去的背影說:“聰明人啊,觀音菩薩的道理,他已經(jīng)明白了?!北娚苫蟛唤?,一齊問百丈懷海禪師:“此人一聽到鼓聲就往寺院跑,師父你還沒走,他明明是偷懶、不講禮節(jié),你為何還表揚他呢?”百丈懷海禪師回到寺院,跟那個先走的僧人說:“把你聽到鼓聲大笑,然后扛鋤頭先走的想法說說吧!”那個僧人回答:“剛才我肚子餓了,聽到鼓響,急忙回寺吃飯,有什么不對嗎?”
百丈懷海禪師高興地笑了:“人餓了就要吃飯,這符合自然心性,用不著講究什么虛偽禮節(jié)?!?/p>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刻意勉強(qiáng)自己,做違背自己心愿的事情,因此不快樂。如果簡單一點,順其自然,反而會活得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