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欣
(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南昌 330013)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評估及干預策略研究
熊欣
(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南昌 330013)
遇到危機事件時所呈現(xiàn)出的心理失衡狀態(tài)被稱為心理危機,近幾年來,高校學生犯罪事件屢見不鮮,所以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對大學生展開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對大學生危機以及干預理論進行探討,然后對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的危機源進行調查并作出評估,最后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策略進行研究.通過干預后,使大學生能夠及時有效快速的度過心理危機期,從而保障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評估;干預策略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變革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個社會成員都會面臨著各種心理壓力,高校學生也不能排除在外.由于最近幾年各大高校都在做擴招大學生的工作,因為大學生的增多,而工作崗位的一定性,所以就面臨著經濟、就業(yè)和感情等諸多的壓力.除了社會發(fā)展的變化給他們帶來壓力之外,在大學內部也存著競爭.一旦這些壓力太大,超過學生心理負荷,輕者會郁郁寡歡重者就會造成自殺或者傷人,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否關系著祖國未來是否繁榮昌盛,所以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采取干預措施迫在眉睫.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運用新方式、新內容,來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能夠增強心理保健意識,來減輕危機給高校學生帶來的傷害,從而促進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育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所謂的心理危機是指人們在生活當中遇到無法處理的事情時,而產生的短暫的心理困境后,而導致心理失衡的狀態(tài)被稱之為心理危機.
心理問題指某個個體或者群體出現(xiàn)的消極心態(tài)以及不良情緒,比如人格障礙、心理變態(tài)等.而心理危機則是指人們在非常緊張狀態(tài)而造成的迷惑心理短暫的失衡狀態(tài).
分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征,有助于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主要分為以下四個特點:第一容易察覺,由于大學生的環(huán)境較為單一,所以表現(xiàn)出的異?,F(xiàn)象都會被老師和學生發(fā)覺;第二突發(fā)性,人們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這種危機就是指突發(fā)性的事件,就如03年的非典型肺炎造成學生的離去以及學校的隔離,這對學生蒙上了巨大的陰影,被稱之為心理危機;第三無助性,危機到來之后,由于打破了大學生原本的規(guī)劃和生活,所以就感到應對起來相當困難.應對這種危機時就表現(xiàn)出了無助,更甚者會絕望,會有輕生的念頭;第四危險性,危機就代表著會產生危險,這種危險不但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和交流,很有可能會導致生命的隕落.處于身心平衡的正常人,他們的思想、意識、感情均與生理系數(shù)相持平,如果是應急事件發(fā)生,就會使人陷進思想混亂、喪失意志力等泥潭當中,大學生進行極端的殺人和自殺事件就是包括在內.
生活應急事件的發(fā)生是高校學生產生心理危機的關鍵因素,因此這些應急事件發(fā)生之后,如若變換應對的方法就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因此本小結利用了調查法對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可能導致的事件以及應對方法進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危機進行干預.
3.1 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評估
3.1.1 大學生心理危機源調查評估表
通過調查法進行調查后,得出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1就是調查后,高校學生各心理危機源的測試數(shù)據(jù).
從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源從弱到強分別是:重大突發(fā)事件壓力<異性關系壓力<社會人際交往的壓力<家庭和經濟的壓力<自主獨立的壓力<學習壓力<前程的壓力.當危機事件的評估分數(shù)高于零時,就表明這個時間已經發(fā)生,所以對大學生發(fā)生心理危機次數(shù)前十位事件進行列表分析.
表1 高校學生各心理危機源測試表
通過表2得知列在心理危機源前列的是學習和就業(yè)前途的壓力.排在第一位的是前程即就業(yè)的壓力,這是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會競爭激烈,高校學生的就業(yè)壓力也逐漸加大,因此找不到工作是心理危機源的來源;第二是學習壓力,學生本職就是學習好專業(yè)知識,先不說掌握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學習成績的好壞與獎學金、入黨、研究生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是將來就業(yè)的措施,不過有的學生在這種競爭中,就感到無所適從,從而產生心理危機.
3.1.2 大學生面對心理危機源的應激強度淺析
下面是關于各年級心理危機的應激強度進行差異性檢驗,因為p<0.05,所以具有顯著性差異.如表3所示:
通過表3可以得知,根據(jù)年紀相對照壓力最大的大三,而文科生的應激強度高于理科生;城市的學生應激強度低于農村學生,獨生子女應激強度低于非獨生子女.通過以上的分析得知,大二和大四與大三之間的應激強度有明顯的差異,并且應激強度最高的是大三.
3.2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目標和基本原則
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其目標是大學生能夠有效的減少心理危機的發(fā)生,并且有心理危機的學生,也能夠平穩(wěn)的度過,從而減少因為心理危機而給學習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大學生能夠身心體全面發(fā)展.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是以生命為最根本的原則,這也表現(xiàn)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如果因為心理危機而造成傷人或者自傷的時間,這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一場毀滅性災難;在以人為本的同時要做到及時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有些案件當中可以知道,如果大學生出現(xiàn)負面情緒,日積月累就會失去控制能力,到達自身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會爆發(fā)從而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因此要及時的干預,從源頭上來干預心理危機.
4.1 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心理危機干預的基礎是預防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首先要使教育工作者要事先培養(yǎng)大學生防范心理危機的意識,樹立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其次對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人格進行完善性教育;無論在學業(yè)、經濟、就業(yè)等壓力下,會使學生無所適從,但是只要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疏導,就能夠使學生適應各種壓力,即提高適應能力的教育;學生還處在心理和生理都在不穩(wěn)定時期,所以心理狀態(tài)不會經常處于平衡狀態(tài),有時不受控制的就會發(fā)產生不良情緒,這就要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能夠自我反省,掌握調節(jié)情緒的技巧.
4.2 加強對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源的管理
管理高校學生的危機源,首先要對他們的應急感應能力進行訓練,使其能夠減少壓力;如果在遭遇到不受自身控制危機源時,教育工作者應當對學生進行指導,運用積極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從源頭上把危機源所造成的危機有效的遏制;前途和學習是制約著學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危機源,所以在進行心理危機預防時,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疏導,在交流和探討中使學生的壓力減輕.
表2 發(fā)生次數(shù)名列前十位的危機事件表
表3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應激強度差異檢驗表
4.3 指導學生合理選取應對心理危機的方法
使大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以及自我的認知能力都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如果在面對失敗時,教給他們辨證的看待問題,使他們可以用塞翁失馬的諺語來自我鼓勵.在行為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采取適當、積極的方法來應對危機源.遇到重大事故時采取消極、逃避更嚴重者會造成自殺或者他殺,在社會上也是屢見不鮮.所以針對應對方法上,教師應當開設相關的課程,能夠通過系統(tǒng)的知識讓大學生能夠詳細了解心理危機應對方法,這就在遇到困境時,能夠做出積極的反應.
4.4 加強心理危機發(fā)生后的干預
從圖1中不難看出,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分為三個階段:心理危機形成階段、心理危機干預階段和心理危機重估階段.如果在這三個階段實施后并沒有改觀就應當實施第二次的干預.
4.4.1 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環(huán)節(jié)
第一,明確問題,這就要求知曉由于什么人或事導致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應當詢問當事人的感受以及看他的反應,看是否會做出極端行為.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去剖析心理危機狀況,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要有技術性的詢問和傾聽基礎.第二使受害者的安全得到保障,在這時就是把當事人以及參與者的在身心上的傷害降到最小;第三給予學生所需的社會支持,外界的支持是學生能夠早日擺脫危機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應急情況就需要社會上不同角色的支持,這要因事而異,不可盲目的做出判定;第四確定目標后,實施干預性的計劃,危機干預員要供給當事人幾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同時,使當事人能夠承諾實施其中的某一項方案.第六,對干預的效果做出評價和反饋.如果干預的效果不明顯就應當調整或者修改此方案,效果滿意之后,再進一步安排好干預工作.
4.4.2 進行心理干預的幾種形式
個別干預:干預者與產生心理危機的人進行一對一溝通的方式,這種干預方法的施行一般是用在心理危機比較嚴重的學生,通過傾聽、改變應對方法、放松訓練等營造出一個好的氣氛,以達到干預者對心理危機學生進行調節(jié)的目的;團體危機干預:團體就是多個人對心理危機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觀察他的動作和面部表情等,來解除心理危機學生的心理的困擾,這主要適用于發(fā)生重大事件而導致心理危機的學生;電話危機干預,是通過熱線電話的方式,來對危機進行干預性的服務,這主要是受到訓練的志愿者為其提供幫助,由于電話的便捷和自由性,進而被廣泛推廣.
大學生心理危機形成分為內因和外因這兩個方面,內因是學生的應對應急事件的方式,而外因則是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面對應急危機源時所表現(xiàn)出的應對方法,性格特點、人生觀等各方面.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就是從控制和方法反心理危機源、使學生正確認識危機源、培養(yǎng)正確的應對方式這幾個方面為切入點,來增強高校學生的預防心理危機的觀念,使學生在陷入心理危機時更加及時、迅速富有成效的采取自我干預.雖然本文已經在研究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做了研究,但是想要讓這些措施發(fā)揮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xiàn)的,因此只希望能夠通過本次的研究能夠輔助各大高校做好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工作.
〔1〕于奎龍,魏俊民.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以寶雞文理學院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1):64.
〔2〕陳偉,牟艷娟,陽勝權,許輝.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3(03):122.
〔3〕盧彥峰,陳兆磊.理工科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篩查與多元干預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07):264.
〔4〕李莉,溫海燕,畢來峰.理工科院校2005年—2007年新生心理普查結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2013(11):123-124.
B844.2
A
1673-260X(2015)05-0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