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海明威“智破”寫作困境
徐立新
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剛開始寫小說時并不順利,他常常會遇到一個困境——每寫完一章后,都會有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因為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其中了。與此同時,寫完后也會感到非常釋然與滿足。但問題是,這樣虛脫、釋然和成就感也讓他難以在第二天開始寫新的一章,甚至經常會卡殼,有一種萬事開頭難的壓抑。
一邊為昨天上一章寫的非常好而高興,一邊又在為明天如何開好下一章的頭而苦惱,這讓海明威很糾結,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后來,他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搭一座通向下一章的橋梁。這個辦法便是,不再是完成前一章之后便結束一天的寫作,等第二天再開始寫下二章,而是在結束一天寫作工作之前,先把下一章的開頭寫好。這樣到了第二天,海明威便擁有了一個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因為下一章的開頭已經寫好了,只需要接著寫下去就行了,而不需要每天都面對一個全新的開始。
正是靠這個方法,海明威不再糾結,先后寫出了《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長篇小說。
海明威的這個方法,不僅僅適用于寫作,也適合于其他工作。當我們結束一項工作時,不妨先啟動下一步,把思路和激情及時過渡、延續(xù)下去,這樣第二天便可以輕松開始了。
原來,明天的美好,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取決于今天能否幫它開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