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容閎與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事業(yè)

      2015-11-22 06:46:16張瑞安
      文史春秋 2015年8期
      關鍵詞:容閎幼童

      ●張瑞安

      容閎與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事業(yè)

      ●張瑞安

      容閎 (1828—1912),號純甫,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不僅是近代第一個赴美留學的中國人,也為中國近代留學事業(yè)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出身貧寒,自幼入教會學校讀書

      鴉片戰(zhàn)爭前,盡管清廷實施禁教政策,但西方傳教士一直在中國沿海地區(qū)悄悄從事傳教活動,并成立一些教會學校以吸引窮苦孩子入學,以此作為增強教會感染力的必要手段。1835年,為紀念英國傳教士羅伯特·馬禮遜,在華傳教士在澳門創(chuàng)辦了馬禮遜學堂,由傳教士郭士禮的夫人負責督導。

      1828年,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一戶貧寒農(nóng)家。那個時代,科舉盛行,有錢人家的子弟無不以科考為志。但容閎的父母無力讓他接受私塾書院的傳統(tǒng)教育,只好送他入免費的教會學校。容閎的父親是深受近代商業(yè)貿(mào)易大潮誘惑的人,他讓容閎學西學的目的是將其培養(yǎng)成為一個能給容家?guī)碡敻坏摹巴ㄊ隆薄百I辦”或 “洋務委員”。容閎曾回憶他父親當時的心態(tài)說:“是時中國為純粹舊世界,仕進顯達,賴八股為敲門磚,予兄方在舊塾讀書,而父母獨命余入西塾,此則百思不得其故。意者通商而后,所謂洋務漸趨重要,吾父母欲先著人鞭,冀兒子能出人頭地,得一翻譯或洋務之優(yōu)缺乎。至于予后來所成之事業(yè),似為時世所趨,或非予父母所及料也?!币舱窃谶@種情況下,容閎被父母送進了教會學校。

      學校對學童管束極為嚴格,規(guī)定男女學童不得在一起玩耍,但對年齡最小的容閎則給予特殊優(yōu)待,讓他居女院,不與男童雜處。同時,規(guī)定的教學量很大,每日上午授課,下午集會,晚飯后還有晚課,至9點才休息。每周又有中英文考試若干次。幾年的刻苦學習使容閎的各科成績突飛猛進。然好景不長,因經(jīng)費問題和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馬禮遜學堂被迫于1839年停辦,容閎因此失學。禍不單行,他的父親在1840年不幸病逝。家中經(jīng)濟支柱斷折,12歲的容閎不得不和哥哥、姐姐販賣糖果和撿稻穗以維持家庭生計。

      在苦難的生活中,容閎等來了馬禮遜學堂的開業(yè),復校后的馬禮遜學堂遷往香港,由美國傳教士塞繆爾·布朗主持。布朗是美國耶魯大學1832年的畢業(yè)生,取得神學博士學位。接手管理后,布朗對教學課程進行了改革,設置了數(shù)學、地理、英文、中文等。由于容閎先前曾在郭士禮夫人那里學過幾年,有一定英文基礎,故學習成績總是名列榜首。布朗認為他是一個有前途的學生,便想方設法培養(yǎng)他,甚至在容閎的貧窮寡母欲讓容閎輟學去工作時,馬禮遜學堂作出維持其生活達7年之久的決定。幾年教會學校的學習使容閎的知識水平提高很快。

      容閎

      赴美留學,發(fā)奮苦讀,終有成就

      1846年的一個冬日,布朗向全體學生鄭重宣布:我因身體狀況欠佳,準備休假回國調(diào)養(yǎng),此行愿帶三五名學生赴美留學。我已與香港基督教會的幾名教友談妥,他們愿意為每人提供2年的留學經(jīng)費和父母的贍養(yǎng)費。諸生有愿意前往者,請起立。

      當時,40多名中國學生面面相覷,默不作聲。最后僅有3人悄然起立,其中之一就是容閎。容閎等3人雖非大勇之輩,卻也不乏冒險精神。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對海外世界茫然而又感到恐懼,在一般的傳聞中,海外蠻夷遍地,中國小孩去后,“紅毛人”會將他們開膛剖肚,挖眼掏心。港澳居民雖有人跨海出洋,但那是為生計所迫,不得不遠走異域他鄉(xiāng)謀生。至于出國留學,尚屬史無前例,是福是禍,難以意料。當容閎回家請示母親時,容母泱泱不樂。后經(jīng)容閎再三請求,容母才忍痛首肯,但已凄然淚下。

      帶著家人的牽掛,容閎隨布朗進入馬薩諸塞州的孟松學校就讀。美國那時尚無高中,僅有為投考大學而設置的預備學校,孟松學校就屬于這類學校。不過,容閎開始并未想升入大學。因為他的留學經(jīng)費只有兩年,1849年期滿即須回國。兩年時間很快到了,容閎想報考耶魯大學,繼續(xù)深造。但他一人置身異域,無所依靠,只好仍向布朗先生求助。布朗找到孟松學校校董。校董同意資助容閎入大學,但附帶一個條件,容閎畢業(yè)后必須回國做傳教士。容閎從小就在教會學校就讀,按說不會拒絕。但容閎卻毅然拒絕了。他說:“予雖貧,自由所固有。他日竟學,無論何業(yè),將擇其最有益于中國者為之——蓋人類應盡之天職,決不能以食貧故,遽變宗旨也?!?/p>

      寥寥數(shù)語,擲地有聲。容閎決心為中國謀福利,不移于貧賤,不淫于富貴,其對國家的拳拳摯愛之心,可旌可表。

      人生際會,命運往往非所逆料。當容閎拒絕孟松校董的資助后,真是茫茫人海,孤立無援。從孟松學校畢業(yè)已近一年,倘若再無辦法,容閎只有束裝歸國了。

      恰在此時,布朗往美國南部探望其姊,順道拜訪喬治亞州薩伐那婦女會會員,談及容閎升學經(jīng)費問題。未料深得該婦女會會員們的同情,慨然允予資助。經(jīng)費有了著落,容閎徑趨耶魯大學投考。雖然他在美國只讀過15個月的拉丁文、12個月的希臘文和10個月的數(shù)學,但由于他學習刻苦用功,考試一舉中的。

      容閎的大學生活既豐富多彩,又充滿艱辛。他描述他大一年級的情況時說:“余之入耶魯大學,雖尚無不及格之學科。然在教室受課,輒覺預備工夫實為未盡,以故備形困難。蓋一方面須籌畫經(jīng)費,使無缺乏之虞;一方面又須致力所業(yè),以冀不落人后也。尚憶在第一年級時,讀書恒至夜半,日間亦無余晷為游戲運動?!睂W習之外,他還替20多名住校的美國學生當 “炊事員”,后來又為兄弟會管理圖書,所得收入補充學費,免除了經(jīng)濟上的后顧之憂。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個苦讀的中國學生終于讀出了好成績。在耶魯,他兩次奪得英文論文競賽首獎,“校中師生異常器重,即校外人亦以青眼相向”。1854年,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yè),他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

      學成歸國,為中國留學事業(yè)積極奔走

      容閎既以自己是一個畢業(yè)于美國大學的中國人而自豪,又以自己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大學的中國人而苦惱。他說:“予當修業(yè)期內(nèi),中國之腐敗情形,時觸予懷,迨末年而尤甚。每一念及,輒為之怏怏不樂,轉愿不受此良教育之為愈。蓋既受教育,則予心中之理想既高,而道德之范圍亦廣,遂覺此身負荷極重,若在毫無知識時代,轉之不覺也。更念中國國民,身受無限痛苦,無限壓制。此痛苦與壓制,在彼未受教育之人,亦轉毫無感覺,初不知其為痛苦與壓制也?!?/p>

      這是一種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苦惱。放眼西方,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時期;回首祖國,滿目瘡痍腐敗。這使年輕的容閎深感沮喪和失望。容閎一度因此而消沉苦悶。但他經(jīng)過反復思索,終于從悲觀中奮起,“予意以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教育,則當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彼⒅疽汕哺嗟闹袊嗄陮W子留學美國。

      路漫漫而修遠。容閎回國后,處在一種陰暗險惡的環(huán)境之中。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純粹的舊中國,眾人皆舊他獨新,自然使他難容于當時的中國社會。對容閎來說,中國反倒像異鄉(xiāng),處處遭逢歧視、猜疑和敵對。容閎留美歸國后,入世謀生頗為不易,曾做過律師,當過翻譯,經(jīng)過商,數(shù)易其職,還不時遭受失業(yè)的厄運。一個美國名牌大學的畢業(yè)生還遠不如一名科舉出身的小紳士。

      即便如此,容閎心中對派遣留學生的計劃也未曾忘懷。他一直在尋找機會之門。他知道,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計劃的,必須借助某些有權勢而又關心公益的實力人物。

      機遇終于來臨。1863年,容閎通過數(shù)學家李善蘭結識了兩江總督曾國藩。曾國藩當時功業(yè)鼎盛,聲譽正隆。容閎頗想通過這位實力人物推行自己的教育方案。不過,他沒有操之過急,主要通過襄助曾國藩籌備洋務,且成績斐然,以此博得了曾國藩的信任和賞識。

      1870年,天津教案發(fā)生,江蘇巡撫丁日昌協(xié)同曾國藩處理善后,電召容閎為譯員。容閎感到良機在握,乘機進言其留學教育計劃。曾國藩表示贊許,并很快和李鴻章等人聯(lián)名上奏。未久,清廷批復同意,容閎十年的夙愿即將成為事實。

      力促幼童赴美留學,因頑固派阻擾計劃半途中止

      1871年,容閎等人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按照規(guī)劃,決定挑選12歲左右的幼童120名,分4年派赴美國,每年30名。

      以今日情形推之,公費留學美國,既是首次,人數(shù)又少,競爭必定相當激烈。其實不然。第一批30人在上海招考時,竟未招足。容閎只好南下香港,在英政府所設的學校中挑選數(shù)人,才湊足定額。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與中國當時閉塞保守、風氣未開有關。那時,大多數(shù)中國人迷信的是考科舉,入仕途。至于進洋校,讀洋書,則被人嗤之以鼻。因此,最后應選留學者大都出身微賤。當時,清政府要求這些洋幼童的父母出具親筆畫押的 《甘結書》,上寫:“茲有子××情愿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yè),學習技藝?;貋碇?,聽從差遣,不得在國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睆闹幸卜从钞敃r中國朝野視出國留學為畏途?!吧栏靼蔡烀?,大戶人家誰肯以十余歲的幼兒作此嘗試?

      盡管如此,在容閎等人的竭力籌劃下,留美教育計劃最終得以付諸實施。1872年8 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內(nèi)的中國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費留美學生從上海啟程出洋。在1872年至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學,近代官派留學由此開端。

      對容閎來說,留美教育計劃花費了他十余年的心血才得以實現(xiàn),無疑是步履蹣跚了;然而對當時的中國社會而言,容閎的教育計劃又仿佛是一朵過早開放的花,它缺乏適宜的土壤,也缺乏適宜的氣候。當花蕾初綻時,真正苦心培植的只有容閎一人。在清朝官場中,唯一支持他的實力派是曾國藩。但不幸的是,曾國藩在1872年3月便病故了。此時,第一批幼童尚未正式出國。在留學教育問題上,容閎在清朝官場中實際上是孤立的。120名幼童名義上是清政府 “官派”,而事實上自始至終是容閎獨當一面。容閎的職務開始只是一名留學生副監(jiān)督,在容閎的周圍,幾乎是清一色的守舊派,連留學監(jiān)督陳蘭彬、吳嘉善也都是典型的頑固派,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當時,江蘇巡撫丁日昌算是個比較開明的官員,他曾推心置腹地對容閎說:“君所主張,與中國舊學說顯然反對。時政府又甚守舊,以個人身當其沖,恐不足以抵抗反動力,或竟事敗于垂成?!比蓍b自己也未嘗沒有看到這一點。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學。圖為出國前的留美幼童。

      1874年,容閎在美國建造一所堅固壯麗的房子,作為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永久辦公之地。容閎自稱:“予之請于中國政府,出資造此堅固之屋以為辦公地方,初非為徒壯觀瞻,蓋欲使留學事務所在美國根深蒂固,以冀將來中國政府不易變計以取消此事,此則區(qū)區(qū)之過慮也?!焙髞硎聭B(tài)的發(fā)展表明容閎的這一做法有些近乎天真。頑固派的力量雖然強大,但開始時懾于曾國藩的聲威,尚不敢公然反對。但當曾氏余威消殆后,頑固勢力便讓容閎的計劃阻力重重。頑固派最關心的是所謂學生的道德和 “中學工夫”。他們害怕在美國學校中讀書、與美國家庭融成一片的學童們再也不愿回到儒學所規(guī)定的舊有道路上去。于是,他們在留學肄業(yè)局的大堂里掛起孔子的畫像讓學生隨時參拜,責令學生自覺讀寫中國典籍,并定期到中國留學生肄業(yè)局學習漢語和中國禮儀。

      但讓受基督教影響的留美幼童對美國政治及社會發(fā)展無動于衷則是不可能的事。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留美學生的行為觀念擺脫了頑固派設計好的 “中體西用”模式,而向與美國學生一樣的 “西體西用”的方向日益偏離。在美國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影響下,幼童們不再對四書五經(jīng)、國朝律例、圣諭廣訓一類傳統(tǒng)典籍或規(guī)范感興趣,對定期的 “望闕行禮”“參拜先圣”“叩頭見官”一類的封建禮儀也掉以輕心,甚至公然剪掉辮子。另一方面,他們對游泳、滑冰、打球、釣魚、騎自行車、下棋、旅行,甚至參加教堂活動很感興趣。對留學生的這些變化,思想開放的容閎覺得并沒有什么不妥,但以陳蘭彬為代表的頑固派卻認為是大逆不道,無法容忍,對容閎和留美幼童展開攻擊,說留美幼童 “適異忘本”“離經(jīng)叛道”,又聲稱:“外洋風俗流弊多端,各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先已沾其惡習。即使竭力整飭,亦覺防范難周,極應將局裁撤?!鳖B固派的這一惡箭使容閎無招架的余地。1881年6月,清政府作出了撤回留美幼童的決定。丁日昌最初所預言的 “事敗于垂成”竟不幸而言中!

      清政府原定幼童留美期限為15年。當1881年留美幼童分三期被全部撤回時,在美時間最長的第一批幼童也只留學9年,最短的第四批幼童僅留學6年。幼童赴美時,是從小學讀起。當他們撤回時,只有詹天佑、歐陽賡兩人已大學畢業(yè),其余60多人尚在大專院校就讀,另一些人還僅是中小學學生。

      留學歸來,在今天猶如衣錦還鄉(xiāng),然而當時中途撤回的留美學生卻其狀凄然。當他們踏上祖國的土地時,沒有熟悉的親友的迎候,沒有微笑和熱情的擁抱,只有幾輛獨輪車將他們運載到中國海關道臺衙門。沿途圍觀的是驚異和嘲笑的人群。到海關道臺衙門后,為了防止他們脫逃,一隊水兵把他們押送到一所形同監(jiān)獄的 “求知書院”禁閉起來。時值中秋佳節(jié),他們期待著與自己闊別多年的父母親友團聚,可是那種溫情被剝奪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愚昧無知,使他們根本不懂得他們所糟踏的是一批學有專長的新型知識人才。在他們的眼里,這批留美學生是一批異化了的 “洋鬼子”,甚至是危險分子。早期留美學生歸國后受到的這種冷遇和困境,顯示出晚清帝國在受到西方文明挑戰(zhàn)時反應不良的癥狀。

      容閎所倡導、經(jīng)辦的中國第一波留學運動雖然因封建守舊勢力的破壞而夭折,但留學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產(chǎn)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1881年,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除病故、滯留美國者,其余94名全部乘船歸國。盡管只有詹天佑和歐陽賡獲得大學畢業(yè)證書,但絕大多數(shù)都在美國東部各大專院校就讀過,受過專門的技術訓練。歸國后,晚清政府將留美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崗位:從事工礦、鐵路、電報業(yè)者有30人,其中礦師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其中大學校長2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外交官12人,外交次長、公使2人,外交總長1人,內(nèi)閣總理1人;從事商業(yè)者7人;從事海軍者20人,其中海軍將領14人。

      由于留美幼童受過西方近代教育,普遍具有近代眼光,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善于學習和利用新技術,所以,他們大多成為各個領域的骨干力量,為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特別是在軍事領域。留美幼童中超過半數(shù)被分配到海軍部門,這些部門包括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大沽口炮臺魚雷艇隊、福州馬尾船政學堂等,他們把留美期間學來的技術運用到中國近代海軍的改造和發(fā)展上,提升了海軍的裝備技術水平,并利用各種機會,翻譯了西方海軍訓練條令及海戰(zhàn)理論。到甲午戰(zhàn)爭時,他們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海軍將領和工程師,在這場中日國運相搏的戰(zhàn)爭中,英雄頑強,奮勇殺敵,不少人為國捐軀,成為民族英雄。

      留美幼童對近代中國的地質和礦產(chǎn)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作出了重大貢獻。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殖民者利用強加在清政府頭上的不平等條約,攫取了對中國的礦業(yè)開采權。但隨著追求 “強兵”“富國”的洋務運動發(fā)展,創(chuàng)辦了一批民用工業(yè),這需要大量的資源和能源。而這對學習礦業(yè)的留美幼童來說,無疑是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如鄺榮光在美國拉法葉學院學習礦業(yè),不僅對詹天佑感到困難的開鑿山洞問題給予了很多的幫助,而且實地考察勘探我國華北地區(qū)的巖石及其構造,揭示了直隸省的地質狀況,為我國開發(fā)礦產(chǎn)資源提供了一手的地質勘探資料。

      留美幼童為中國的鐵路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西方入侵者把鐵路作為侵略中國利權的指向標,鐵路伸展到哪里,其侵略勢力就會伸展到哪里。為了捍衛(wèi)國家利益,不少近代有識之士強烈反對出讓鐵路權益,詹天佑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他利用過硬的鐵路建設技術讓當權者放心地將指揮鐵路修建權交給了他,他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涉及到的復雜和尖端技術讓西方同行都不得不由衷贊嘆。此外,在電報業(yè)和政界,也涌現(xiàn)出了不少時代精英人才。如周萬鵬主持編寫了《萬國電報通例》,標志著近代中國電報技術逐步走向了標準化。

      更具歷史意義的是,容閎開辦的留學教育開創(chuàng)了中國培養(yǎng)人才的新途徑。由于這一途徑直接與西方文化接軌,繞開了洋務派學堂的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保守模式,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政治社會學說猶如乘上了特別快車,更迅速地洞貫中國。此后,封建保守勢力再也無法將西學阻止于國門之外了,從西方教育體系中培養(yǎng)出來的新型知識分子本身就是西方文化的活的載體。新的知識與觀念通過他們滲入中國朝野。而這種新知識與新觀念對中國的 “穿透”又為中國資產(chǎn)階級改良與革命大規(guī)模的來臨做了思想上的啟蒙。而在與晚清政府長期的打交道中,容閎也逐漸認清了晚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本質。帶著深深的失望,他后來參與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發(fā)前,他積極為革命黨募集資金,購買彈藥,并在美國上層積極奔走,以獲取他們對中國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猜你喜歡
      容閎幼童
      從相遇到融合:幼童精神生長的基本生活邏輯*
      陳蘭彬與留美幼童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中國海歸第一人:見證近代史的“活化石”
      留學生之父:留學事業(yè)之外的傳奇一生
      “中國留學生之父”的職業(yè)生涯
      文史博覽(2020年3期)2020-05-11 07:06:08
      贊賞·獎掖·疏離:李鴻章、陳蘭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幫不上忙
      傳教士成就“中國留學生之父”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18:52:01
      中國留學第一人:我不是東亞病夫
      百家講壇(2014年15期)2014-02-11 11:52:21
      容閎:中國第一個“海歸”
      人民周刊(2012年2期)2012-12-22 10:45:53
      青海省| 凌海市| 崇礼县| 北辰区| 巴中市| 湖北省| 米脂县| 乐安县| 南皮县| 沙洋县| 饶阳县| 锡林浩特市| 博湖县| 伊金霍洛旗| 德保县| 洮南市| 英超| 仙桃市| 孝感市| 右玉县| 鄂尔多斯市| 河津市| 赤峰市| 余江县| 互助| 石家庄市| 安徽省| 古田县| 阿勒泰市| 齐河县| 孝义市| 宁明县| 普陀区| 孟州市| 息烽县| 大埔县| 佛学| 棋牌| 舞钢市| 北碚区|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