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飛
禮貌原則視角下沖突話語研究
■史飛飛
Grimshaw(1990)把沖突話語稱為conflict talk,Eisenberg和Garvey(1981)把沖突話語稱為adversative episode,Krainer(1988)把沖突話語命名為verbal discord。但不管采用哪種術(shù)語來命名沖突話語,它們都具有共享的地方,即一方話語與另一方話語發(fā)生沖突,這種沖突表現(xiàn)為交際的一方反對另一方的言行、舉止,或就某人某事雙方持有不同意見,繼而產(chǎn)生話語沖突。Brown&Levinson (1978)首次提出的禮貌理論。他們指出,禮貌即是指每個人都有保住面子的需要,因此一些有意或無意留面子的行為才會發(fā)生。利奇的禮貌原則是從交際雙方的共同“利益”出發(fā),以聽話者為中心,目的是給別人留面子,以維護講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關(guān)系。禮貌原則主要通過六個準則來實現(xiàn),即: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揚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本文從禮貌原則視角對《虎媽貓爸》中的沖突話語進行研究,以期待對該劇有更好的理解。
場景1
老同學:雅嫻,來了
羅素:阿姨好,來了,來了,來了
老同學:快,叫奶奶
蕊蕊:奶奶好,爺爺好,叔叔好,阿姨好,歡迎你們來我家做客
勝男:叔叔,阿姨這是我婆婆給你們準備的一些營養(yǎng)品
老同學:你干嘛呀,你來就來了,你還花錢,你真是的
孫雅嫻:都是兒媳婦懂事,她準備的。對了,我們小公主也給姐姐準備了禮物。(茜茜不給)不能這樣,這不能這樣。這都是你玩膩了的東西,送給姐姐玩啊
老同學:雅嫻,孩子不愿意算了。我們在農(nóng)村,你這些東西根本用不著
孫雅嫻:家里多著呢,要不然我們就當垃圾扔了
老同學:別呀,別當垃圾扔了啊,就算你們做了慈善了,謝謝
簡單的見面寒暄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稱呼語在對話交流中又有著十分重要作用。直呼別人姓名顯得有些生硬正式,這位老同學用小名來代替,使得他人的受損最小,說話雙方的關(guān)系很快拉近。從老同學的頭兩句話可以看出,這位老同學是十分友好的。而羅素的一句阿姨好,使用了贊揚準則和謙虛準則,表現(xiàn)出晚輩對長輩的友好。接著蕊蕊的表現(xiàn)確實令大家吃驚,它突顯出當代教育的呆板與客套,用孫雅嫻的話來說就是完全沒有孩子的感覺,就是一個小大人。孫雅嫻的話語:這都是你玩膩了的東西,送給姐姐玩啊,在這里不免很不符合禮貌原則中謙虛原則。話語暗含孫雅嫻將自己孫女玩膩了的東西當做禮物給別人。并且這些東西在她們家里很多,都是當垃圾扔的。當垃圾扔的東西是給她的這位老同學的,以物喻人,這是在盡力的夸獎自己貶低別人,話語違反了謙虛的準則,不免令人生厭。而對此老同學并沒有記在心里,而是使用了贊同原則,老同學不僅承認孫雅嫻給他們的是垃圾,而且即便是垃圾我們也愿意收下了,最大程度縮小了他們的話語分歧。因此化解此次話語沖突的繼續(xù)發(fā)展。
場景2
老同學:孫雅嫻呀孫雅嫻,你讓我說你什么好
孫雅嫻:你愛說什么說什么,走,我們回家去
老同學:年輕時候,你就傲,你就瞧不起人,你這眼珠子從來都朝下的
孫雅嫻:我眼珠子朝下比你好,你顯擺什么呀,來兩個小時,一會兒這一會兒那,你不就叫她顯擺嗎
老同學:我顯擺什么,我告訴你,沒有你這么教育孩子的,我給你說,你這么帶孩子,你會毀了你孫女,你知道嗎
孫雅嫻:你放心,毀的不是我,是你,你看你們這個孩子,從頭到腳有一點小孩子樣嗎,裝小大人,一點都不可愛
羅素:對不起啊,阿姨,這事愿我們。茜茜,快道歉,跟姐姐道歉
茜茜:我不道,我不道
孫雅嫻:道什么歉啊,我們回家去。
勝男:媽,阿姨,大家都冷靜一下,不要因為小孩子的事影響了感情,茜茜快,道歉
老同學:孫雅嫻,你說我是不是沒事我閑的呀,我閑得沒事你到我這來干什么,我給你說,出了這個門咱倆永遠斷絕關(guān)系
孫雅嫻:斷就斷,你好好檢討你自己吧
老同學:我沒什么檢討的
這段對話選自茜茜把濕巾塞在蕊蕊的嘴里后的兩位老同學的對話。說話人雙反明顯帶有不耐煩的感覺。明白事情緣由后,作為東道主的老同學先開口:你讓我說你什么好呢?話語暗含:我覺得說你什么都不為過。但她還是使用了策略準則,沒有把話語說的很直接,使得對方受損最小。孫雅嫻并沒有因此覺得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而是選擇離開或結(jié)束談話的方式去面對這次的錯誤。因為她認為事情的原因還歸咎于她不同意老同學百般炫耀自己孫女的所為。她認為別人的炫耀就是對自己的威脅,這些炫耀違背了謙虛原則,所以她不想用贊同原則繼續(xù)這次談話。此時,羅素和勝男使用了贊同原則,同意了蕊蕊的對,茜茜的錯,贊揚原則夸大對大人間老同學感情的重視,貶損孩子之間雞毛蒜皮小事的不在乎,企圖化解這次話語沖突。但無濟于事,因為沖突雙方并沒有因此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兩段對話中都存在沖突話語,第一段中說話人在說話時本著會話一致的目標,在禮貌原則的指導下就能順利化解話語沖突。相反,如第二個語段中,雙方的奶奶都愿意炫耀自己的孫女,不愿意贊揚別人的孩子,對話雙方不能本著寬宏的原則接受別人的錯誤,那這樣的沖突勢必越演越烈,無法收拾。禮貌原則為我們的日常對話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倘若每個人都可以多一些贊揚,少一些抱怨;多一點謙虛,少一點驕傲;多一點寬宏,少一點狹隘,社會將會更加美好。
(河南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