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鐵山
代山川而言
——曠小津“大形天成”山水畫
○ 黃鐵山
石濤在他的畫語錄里,提出了山水畫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之道:“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酱ㄅc予神遇而跡化也。”曠小津的山水畫藝術正是和太行山、張家界的自然互為脫胎中神遇跡化,才達到了他新的藝術高度,太行山的雄渾博大,張家界的神奇壯麗已經和他的山水畫融為一體了。當今中國山水畫壇真正能“代山川而言”,為“祖國河山立傳”的畫家已經不多了,所以曠小津的藝術探索就顯得特別可貴!他之“代山川而言”,絕非照本宣科的再現(xiàn)和復述,而是以精到、深邃的藝術語言表現(xiàn)了山川的本質和精神。無疑,他的藝術語言是傳統(tǒng)的:在他的山水畫里,有宋畫的氣度和分量,有黃賓虹干裂秋風的風骨和潤含春雨的華滋,有李可染的厚重和光感,甚至有賈又福的深沉和神秘,有白庚延的幽邃和大氣,沒有這種種借鑒,曠小津的山水畫藝術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但他的藝術語言又是現(xiàn)代的:他大膽地打破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范式,以飽滿塞迫的構圖,平面構成的圖式和虛擬的色彩別開生面地確立了他山水畫的當代特征;他的藝術語言還是個性化的:他雖然學習借鑒前人傳統(tǒng),但決不為他人所役,而是努力創(chuàng)立自己的“我家我法”,他的基于太行山、張家界山石結構和氣候特征發(fā)展形成的新的馬牙皴、斧劈皴和畫面云氣彌漫的虛實相生、對立統(tǒng)一,形成了曠氏山水獨特的圖式特征,使他昂然自立于中國當代山水畫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