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平
潑墨擷取大湘西之魂魄
——評胡光勝的山水畫寫生
○譚偉平
大湘西有武陵山與雪峰山兩大山系,巍峨連綿,層巒疊嶂吐翠,獨成勝景。所以,我常常將山喻為湘西之魂,沒有山就沒有大湘西人的剛毅與倔強,沒有山也就沒有大湘西人的血性與質(zhì)樸。描繪大湘西的山之魂水之魄,就全在藝術(shù)家們對這一獨特景物的感悟與表現(xiàn)了。
胡光勝從事山水畫創(chuàng)作30多年,心無旁騖,專注于大湘西的山水畫,可謂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大湘西的山山水水,溝壑峰嶺,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無論是春暖花開、霽霞映日的春光,還是果香味濃、紅葉妝裹的秋景,也不管是溪水潺潺、清澈見底的山澗,還是白云繚繞、村舍斜廓的農(nóng)居,都顯得那么真實、自然而富有情調(diào)。從他寫生的作品中隨手抽出一幅來,都是那么生機盎然,仿佛從中能觸摸到山的肌理、水的脈絡(luò),可以感受到山的清新水的甘甜。農(nóng)家小屋坐落掩映在樹林之中,一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所描寫的意境“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陶醉在畫中氤氳的氣氛之中。
我觀摩了胡光勝近二年在大湘西寫生的三十多幅作品,大為驚嘆,且不論藝術(shù)技巧的成熟與圓潤,單就對大湘西山水題材的執(zhí)著與深入,就令人肅然起敬。細細看來,三十多幅寫生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兩大主題:一是大湘西的春之韻,這部分主題占了寫生作品的一半。大湘西區(qū)域的山色春光,在他的筆下,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如連綿群山的悠遠逶迤、悠悠白云的閑適游弋、蔥綠樹木的爛漫挺拔、山澗小溪的清蒸透亮、掩映農(nóng)舍的錯落有致、山間小道的蜿蜒崎嶇、雞鴨牛羊的喧鬧哞鳴……都顯得那么明快和諧與生氣勃勃,既似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又有王維詩中的田園風光;既是寫實,又滲透了憧憬。畫面粗看不覺新鮮,但細細品來,越咀嚼越有深意,其中的山韻水味,只能意會難以言說。往往被畫面上的那山那水那樹那屋所陶醉,而不知有晉。如他的《春雨潤山寨》,幾棟排列有序的農(nóng)舍,被參天的大樹環(huán)繞著,綿綿春雨剛瀟瀟灑灑下過,枝繁葉茂的樹林吐露出春花笑靨,整個山寨鳥語花香,生機與活力力透紙背?!洞河臧蜕炒濉穭t又是另外一番情景:春霧繚繞,徐徐飄來,遠處的山峰時隱時現(xiàn),引人暇想,次第而建的農(nóng)舍被參天大樹環(huán)繞,一條石板道鋪陳于眼前,向畫外延伸而去……春天里,大湘西的山水樹宅路,在胡光勝的筆下,都充滿了靈氣和朝氣,他對山寨之春的無限鐘愛都潑墨于宣紙之上了。
二是大湘西的秋之韻,也占了相當?shù)钠?。大湘西秋之韻的豐厚與蘊含,有別于春之韻的單純與明麗。相對于春之韻熱烈、喧騰、驛動、綠茵,秋之韻更多地的是靜寂、沉醉、空遠、厚實。其色彩的斑斕多姿,葉落樹高、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更有別于萬木郁森、葉茂汁濃的秀麗春景。如《湘西秋之韻·向心力》,遠方大山仿佛在凝望著被群樹環(huán)繞的山寨小村落,以農(nóng)舍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圓弧狀,這是大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組合,秋色秋實才顯得如此美麗和真實——人是萬物之神,人也是大自然活動的中心,即使是遠離都市的大山深處,也要有人的存在和活動才有美的風景和希望。另一幅寫生《湘西秋之韻·守望》,山樹環(huán)抱的幾幢農(nóng)舍,遠離了都市的喧囂,卻不棄不離相互守望在一起。大湘西山寨沒有都市的熱鬧喧嘩和物質(zhì)享受,卻有著都市沒有的靜寂安寧與沉穩(wěn),與山為伍,與樹為鄰,與清澈的溪水嬉鬧,與雞鴨牛羊為伴,怡然自得,少了許多“現(xiàn)代病”。這難道不是一種追求與理想?
胡光勝的這些寫生作品,可以視為大湘西山寨景色的集中體現(xiàn)。既使是寫生,也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shù)家的眼光、視野、胸襟與情懷,依這點而論,這些寫生作品就不僅僅是湘西山川的實物臨摹了,而是作者對自然、對社會、對未來的一種認同和挑選。大自然給人類留下了無法窮盡的自然和社會遺產(chǎn),如何從大湘西的萬事萬物中,尋找和挑選表現(xiàn)自己思想的物體形狀,涂抹融入自己生命色彩的顏料,卻不是一件易事。山是大湘西之魂,山的形狀、走勢、排列、肌理、顏色,以及樹的多少大小的襯墊、山澗溪流的宛轉(zhuǎn)走向,農(nóng)舍的遠近隱顯組合剪裁,家禽家獸的點襯等,都是作者需要取舍和表現(xiàn)的。作者在繼承傳統(tǒng)、體現(xiàn)自然美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藝術(shù)理想和信念,如他的《春韻》,以屋前虬枝吐翠的老樹,來烘托和襯映在白云繚繞下若隱若現(xiàn)的群山,顯得遼闊與聲遠,這就沖出了大山的阻隔和局限——春是任何東西都阻擋不了的。《秋晴》又是另一番景象:嶙峋的山石上,幾株略顯寂寞的山樹頑強地向上伸展著,綠枝紅葉映襯著山的巍峨與高聳,白云在山的四周游弋環(huán)繞,——山的久遠和不屈不撓,既是大湘西自然的寫照,也是大湘西人精神的寫照。既使是寫一個局部,也寄托著作者的感懷和情思,如《湘西巴沙村一角》,畫中春樹環(huán)繞下的巴沙村,是湘西龍山縣的一個小村,百來戶農(nóng)家,沿溪散落在一狹長地帶。過去,這是一個較隱蔽的土匪窩,現(xiàn)在還能從畫中堡壘式的建筑中,依稀見到當年的防衛(wèi)。這么一個較古老的山寨,卻在畫家的筆下煥發(fā)了生機——春芽吐翠,遠山蒼茫,萬千氣象,歷史與現(xiàn)實通過選擇性構(gòu)圖巧妙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這就是藝術(shù)的魅力。
胡光勝鐘情于山,除了畫山,還特別擅長于畫樹,這也是大湘西大山與北方大山不同的地方——有山就有茂密的樹。在他的筆下,大湘西樹的平凡與偉岸、細密與精靈,都演繹成了山的天然衛(wèi)士。與其它大山不同的是,大湘西的山與樹是父與子、魚與水的關(guān)系,以致于有時茂密的樹林,將山的雄偉和高聳都遮蔽了。如他的《春之韻系列·驛動》,茂密樹林象一道道天然的屏障,為大山披上了盛裝,爭先恐后妝飾著春的顏色。胡光勝對樹的偏愛由此可見一斑。
大湘西的山是湘西的靈魂,也是胡光勝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素材。大湘西的山有它獨特的雄姿英彩,在這方面還需要我們的畫家去仔細揣摩。畫出它的局部不難,但要畫出它的整體特征,畫出它獨有的精氣神,還需要繼續(xù)努力。我們祈盼大湘西的山山水水在胡光勝的眼中和筆下,能更多地表現(xiàn)出它們的氣魄和雄姿來,生發(fā)出更加具有時代特點和美學(xué)特征的魂魄來,讓大湘西的山水畫走出湘西,走向中國,走向世界。
(作者單位:懷化學(xué)院)
責任編輯孫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