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愛聽親戚的話
□ 南 海
一般來說,我們都愛聽親人或親戚的話。對于陌生人的告誡或許可以置若罔聞,但親人或親戚說的話,不可不聽。科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植物也不例外。
許多植物在葉子被蟲咬時,會釋放出揮發(fā)性的化學物質(zhì),以此警告鄰居們對蟲子的襲擊做好準備。但鄰居們對它好心的警告放不放在“心”上,那就要看它們與它親不親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位生物學家通過對山艾樹做實驗表明,鄰居與它在親緣關系上越近,對它的警告就越當回事。
山艾樹是生長在北美洲西部干旱地區(qū)的一種蒿屬植物,有很多種類。它能發(fā)出芳香的氣味,這種氣味有驅(qū)趕蟲子的功效。
這位生物學家在室內(nèi)把不同種的山艾樹置于中間一棵山艾樹周圍。中間這棵的葉子被人為地用夾子夾住,模擬被蟲咬,這樣它就會釋放出揮發(fā)性物質(zhì),以警告周圍的同伴:“我被蟲子咬啦,你們要有準備”。周圍的山艾樹,根據(jù)警告采取相應的對策。一般的對策是制造芳香的氣味,小蟲子聞到氣味,就不敢停棲在葉子上了。當然,氣味的濃淡視其對警告的重視程度而定。
過了一段時間,生物學家把這些山艾樹移置到戶外。他發(fā)現(xiàn),哪棵山艾樹與發(fā)警告的那棵在親緣關系上越近,上面停留的蟲子就越少;親緣關系越遠,蟲子就越多。這就說明,親緣關系越近,越把對方的警告放在“心”上,準備越充分。反之亦然。
植物的這個“心理”倒是不難理解。因為親緣近,你今天的敵人很可能就是我明天的敵人。但要是關系遠了,它就會“認為”:憑什么認定能傷害你的敵人就一定能傷害我呢?
(摘自《大科技》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