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祥,肖旭平,嚴文輝,葉劍榮,肖 瑤,張旻昱,周建波,鄧 坦,劉 勁,張薇薇
(1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5;2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7)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種好發(fā)于頭頸部的惡性腫瘤, 我國南方發(fā)病率較高,其發(fā)病率約為30~50/10 萬, 鼻咽癌的死亡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的2.81%,居第8 位[1-2]。目前已經(jīng)證實[3],鼻咽癌的發(fā)病與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在鼻咽癌患者中陽性率高達80%~85% ,鼻咽癌患者EB 病毒抗體水平的波動與腫瘤復發(fā)有密切的關系。 控制EB 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激活以及降低鼻咽癌高危人群EB 病毒抗原抗體的表達,將有助于降低鼻咽癌的發(fā)病率。 薯蕷丸加減方對鼻咽癌放療后的皮膚黏膜反應治療取得了一定療效,本文進一步觀察薯蕷丸加減方對鼻咽癌患者血漿EBVDNA 的影響,報道如下。
將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醫(yī)院、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 例鼻咽癌住院患者(其中湖南省人民醫(yī)院46 例,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14 例,無脫落病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1 診斷標準 鼻咽癌診斷參照 《臨床診療指南·腫瘤分冊》[4]相關標準。
1.2.2 納入標準 (1)經(jīng)臨床和組織學、細胞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的患者;(2)經(jīng)全胸片、腹部B 超等檢查未發(fā)現(xiàn)腫瘤遠處轉(zhuǎn)移病灶;(3) 均為鼻咽癌初治患者,住院前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放、化療;(4)有完整的臨床資料;(5)放療前無明顯口腔炎,有齲齒者先修補, 有殘根者酌情拔除, 痊愈后再行放療[5];(6) Kanofsky 行為狀態(tài)評分在60 分以上;(7) 同意接受本試驗治療。
1.2.3 排除標準 (1)有嚴重心、肝、腎、腦疾病及造血功能障礙、精神病患者;(2)對本藥過敏者,年齡在75 歲以上者;(3)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及安全性評估的患者。
1.2.4 脫落標準 (1)受試者在研究過程中不愿意繼續(xù)臨床試驗,提出退出試驗;(2)療程期內(nèi)失訪導致該病例不能按研究方案完成試驗。
1.2.5 剔除標準 (1)最終診斷不符合本病者;(2)取得了隨機號而沒有實施本方案治療的患者;(3)不配合堅持治療者及對試驗藥物過敏的患者。
1.3.1 放射治療 兩組均采用鼻咽癌常規(guī)根治性放射方法:(1) 靶區(qū)設定:面頸聯(lián)合野+下頸鎖骨上野照射,放療靶區(qū)覆蓋鼻咽部、鼻腔、上頜竇腔的后1/3、咽旁組織、顱底及所有的頸部淋巴引流區(qū),并根據(jù)腫塊大小、位置、形態(tài)進行調(diào)整。 (2) 照射方法:常規(guī)二維放射野照射,使用多葉光柵系統(tǒng)或低熔點鉛模幫助實施放射野的照射,后期采用陀螺刀立體定向放療推量。 (3) 劑量:常規(guī)分隔1.8-2.0GY/次,每周5次,總劑量:根治劑量70-80GY(7~7W)。 至60GY(6W)左右改用陀螺刀推量,預防劑量50GY/25 次/5W。還需根據(jù)腫瘤細胞類型及分化程度和個體敏感性進行調(diào)整。 對于放療后復發(fā)或殘留的鼻咽癌可單獨使用陀螺刀立體定向治療。 所有60 例患者均在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分為2段,連續(xù)治療每周5 次,每段3.5 周,兩段之間休息4 周,平均治療時間11 周。
1.3.2 觀察組 從放療第1 天開始,口服薯蕷丸加減方,藥物組成:薯蕷20 g,生地黃30 g,沙參9 g,麥冬15 g,川芎、芍藥、白術、杏仁、防風各9 g,柴胡、桔梗、茯苓、白蘞各7 g,天花粉10 g,貓爪草20 g,蚤休10 g,甘草5 g,水煎服,日1 劑,分2 次服。 用藥劑量及藥物組成可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及癥狀隨癥加減。 口服至放療結(jié)束。
1.3.3 對照組 從放療第1 天開始, 以康復新液(由醫(yī)院藥劑科統(tǒng)一采購, 四川好醫(yī)生攀西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100 mL/瓶,批號130908)漱口,每次10 mL,每天2 次,直至放療療程結(jié)束。
1.4.1 生活質(zhì)量評分標準[6]
根據(jù)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Karnofsky 提出的卡氏評分(Karnofsky,KPS),作為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評價標準。 依據(jù)患者能否正?;顒?、病情以及生活自理程度, 將患者健康狀況按10 分一個等級劃分:100 分為體力狀況良好, 無癥狀和體征;60分為生活基本自理, 但偶爾需要幫助;0 分為死亡。得分越高患者健康狀況越好,越能忍受化療帶來的副作用,>70 分可以耐受化療副反應,<60 分者抗腫瘤治療無法實施。 于治療前、后各進行一次評分。
1.4.2 EB 病毒DNA 水平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 PCR) 技術,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檢測。 EB 病毒檢測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標本2 mL 存于EDTA-Na2 抗凝管中,取外周血2 mL置于EDTA 抗凝管中, 離心,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技術對淋巴細胞中EB 病毒游離DNA 即EBV DNA 進行定量測定, 使用EB 病毒PC R 熒光檢測試劑盒,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檢測。
1.4.3 安全性評價
治療前、治療結(jié)束時檢測周圍血象、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記錄藥物不良反應。
1.5.1 西醫(yī)療效評價標準[7]
痊愈:血清EB 病毒VCA/IgA 滴度轉(zhuǎn)陰;顯效:EB 病毒VCA/IgA 滴度下降2個滴度;有效:EB 病毒VCA/IgA 滴度下降1個滴度;無效:EB 病毒VCA/IgA滴度不下降或者升高。
1.5.2 中醫(yī)證候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有關“中藥新藥對放化療減毒和/或增效作用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執(zhí)行。 顯著改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值比治療前下降≥70%;部分改善:積分值下降≥30%,但<70%;無改善:積分無變化。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0.0%,對照組為66.7%,兩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6.7%,對照組為56.7%,兩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觀察組升高更為顯著(P<0.01),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t=3.785,##P<0.01。
組別n 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30 30 71.2±8.29 72.3±7.51治療后91.8±10.33*##83.1±9.75*
治療前兩組血漿EBV-DNA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 ,觀察組下降更為顯著(P<0.01),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EBV-DNA 水平的比較(104 copies/m L,±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EBV-DNA 水平的比較(104 copies/m 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t=4.651,##P<0.01。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30 30治療前90.1±5.23 91.4±6.12治療后54.6±5.69*##62.2±5.15*
兩組患者除了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膚黏膜反應外,均未見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按照研究規(guī)定進行的檢測結(jié)果顯示,未發(fā)現(xiàn)與中藥治療相關的毒副反應。
鼻咽癌屬于中醫(yī)學“鼻淵”、“鼻疽”等范疇,病機為正氣不足、肺火熏蒸、熱毒痰瘀凝聚。 放射線屬于“火熱”外邪之毒,可耗損氣陰,導致火熱極盛,甚至氣血瘀阻,因此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化痰行瘀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方法。 而在幾乎所有的鼻咽癌細胞中發(fā)現(xiàn)EB 病毒,在鼻咽癌細胞DNA 中可以找到被整合的EBV 特異性基因片段,說明EB 病毒感染和鼻咽癌有密切關系。 EB 病毒是1964年Epstein 和Barr 從瘤細胞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嗜人類B 淋巴細胞的皰疹病毒,以線性雙鏈DNA 形式存在,基因組長約172 kb。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檢測到的EBV-DNA 可以隨腫瘤消長而變化,能有效監(jiān)測鼻咽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9]。因此通過抑制EBV 感染活力和復制,可阻斷或逆轉(zhuǎn)鼻咽癌的病理過程, 從而預防鼻咽癌的發(fā)病和改善預后。 對照藥物康復新液主要成分為美洲大蠊干燥蟲體的乙醇提取物,臨床用于鼻咽癌放療患者含漱,具有通利血脈,養(yǎng)陰生肌之功效。
薯蕷丸出自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篇,為“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而設。 薯蕷丸原方組成為: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縴、干地黃、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參七分,芎窮、芍藥、白術、麥門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干姜三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該方是仲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 由于鼻咽癌放療后多見氣陰不足為主,故去薯蕷丸中桂枝、干姜類辛溫之品,加入天花粉、蚤休、貓爪草等藥味,天花粉能夠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貓爪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止咳祛痰之功,蚤休能清熱解毒、消腫止血,改稱為薯蕷丸加減方,共奏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化痰行瘀之功效,扶正祛邪并施,亦不失仲景立方之本意。 為了避免丸劑可能對患者的口腔造成進一步損傷,本臨床研究將丸劑改為薯蕷丸湯劑,方便口服以減輕患者在服藥時的痛苦, 且可以靈活加減,更加適合臨床給藥。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薯蕷含有皂甙、糖蛋白、自由氨基酸、維生素C、甘露聚糖等有效成分,皂苷類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包括抗腫瘤、抗炎、抗微生物、抗糖尿病、抗氧化、免疫促進以及心血管和神經(jīng)保護作用,甘露聚糖已被臨床廣泛用于免疫增強及升白細胞[10]。 天花粉蛋白對于黑色素瘤細胞血管生成[11],以及通過抑制血管生長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抗小鼠體內(nèi)22 腫瘤生長的作用[12]。中藥蚤休為百合科植物七葉一枝花、金線重樓及其數(shù)種同屬植物的根莖,具有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定驚等功效,多產(chǎn)于我國南方地區(qū),是傳統(tǒng)的抗蛇毒藥物。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13-14],蚤休的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凋亡,還可抑制炎性損傷和凋亡,提高細胞存活率。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療效、 生活質(zhì)量水平改善及血漿EBV-DNA 下降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薯蕷丸加減方對鼻咽癌放療患者有較好的療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鼻咽癌患者血漿EBV-DNA 水平相關。
[1]楊雀飛, 何彪, 譚貴海.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中EB 病毒DNA 載量與臨床分期的關系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2):150 -152.
[2]湯釗猷.現(xiàn)代腫瘤學[M].第2 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628.
[3]李軍,湯敏中,陸愛英,等.鼻咽癌患者治療過程中血清EB 病毒抗體水平動態(tài)變化與近期療效的關系[J].腫瘤,2013,33(7):624-628.
[4]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腫瘤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5-56.
[5]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2 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1108.
[6]劉敏,張璐,孫麗華,等.遼寧省腫瘤化療患者KPS 評分情況分析[J].中國腫瘤,2013,22(8):635-637.
[7]Ma BB, Chan AT. Systemic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therapeutic monitoring for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06,6(3):383-394.
[8]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21-223.
[9]Baizig NM, Morand P,S eigneurin JM, et al. Complementary determina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DNA load and serum marker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creening and early detection in individuals at risk in Tunisia [J]. Eur Arch Oto-Rhinol, 2012,269(3):1 005-1 011.
[10]李云海, 張雪榮, 葉太生, 等. 薯蕷丸對創(chuàng)傷應激小鼠肝細胞HSP70 及其抗體表達的影響[J].中醫(yī)藥通報,2006,5(1):59-61.
[11]韓冰冰,李潔.天花粉蛋白對黑色素瘤細胞血管生成擬態(tài)及PI3K信號通路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3,29(10):1 476-1 477.
[12]張帆,胡向兵,曹榮月.天花粉蛋白抗小鼠22 腫瘤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1,42(3):242-246.
[13]王震,李亞榮,郝杰,等.重樓皂苷Ⅶ對耐順鉑人肺腺癌A549/DDP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33):145-147.
[14]高琳琳,李福榮,姚樹桐,等.蚤休薯蕷皂苷經(jīng)Notch1 /NF-κB p65信號轉(zhuǎn)導途徑抑制巨噬細胞損傷[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13,29(4):54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