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志兵
(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重慶永川 402160)
我國運動訓練理論基礎十分薄弱,運動訓練學起步較晚,其指導實踐的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隨著我國逐漸注重運動訓練理論的發(fā)展,相關的編著、理論教材等文獻不斷出版發(fā)行,加深了這一方面的研究。總體來說,新世紀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處于日臻完善階段,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從“運動訓練學的一般訓練理論”、“項群訓練理論”、“專項訓練理論”的三個層次的分別確立、訓練目標導向和控制過程的強化、訓練理論時空架構相對均衡的調節(jié)、競技能力結構的“雙子模型”、運動訓練學基本概念的科學定義以及運動訓練學理論向競技體育學理論的擴展六個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紹,可以明確地感受到具有中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迄今為止,世界已形成不同側重的運動訓練學體系,其中包括以俄、德、中等為代表的相對系統(tǒng)、完整的運動訓練學體系和以美、加、澳等為代表注重實踐發(fā)展的訓練教學體系。兩種體系的側重點不同,如加以融合,則會發(fā)揮更大功效。
“體育訓練原則是反映運動訓練規(guī)律,并要求人們在訓練中必須遵循的準則?!保?]“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對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20世紀60年代,源于軍隊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逐步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訓練的方向性問題,有效的針對我國訓練現狀中出現的種種弊端,提出解決方案,豐富與完善了我國訓練學的相關理論。多年來。體育科研人員深化研究了“三從一大”的實質,加深了對其理解與認識,不斷追求理論上的至高境界,特別是對其在實踐中的應用,特別對“大運動量”訓練與“大運動負荷”訓練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以項目特征為切入點進行訓練也是促進我國訓練理論不斷完善的重要方式。在指導訓練過程中,運行項目教學法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方法,其能夠把握運動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樹立科學的指導理念,能夠有目的、有計劃的對運行員的訓練工作進行部署與安排,對于革新訓練方式方法,促進運動訓練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目前,我國不少優(yōu)勢項目都能夠總結相關成功經驗,提煉出理論,向其他運動項目進行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提高了運動訓練的整體質量。
除了在實踐中通過不斷的嘗試與驗證,我國的運動訓練理論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之外,在專項的理論研究領域也有相當可觀的成果,其主要表現為應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其一,以能力為導向,推進經濟能力理論的研究;其二,以項目為導向,推進項目群訓練理論的深化;其三,以賽場為研究場域,提出與構建了參賽理論體系;其四,以哲學的視角推進了運動訓練活動的認識論研究;其五,強化潛優(yōu)勢項目的特殊策略??梢哉f,邏輯體系日益縝密的理論研究是促使運動訓練理論不斷量化積累的重要基礎,是提升我國運動訓練整體水平的關鍵。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以奧運會、亞運會、世界錦標賽等世界及區(qū)域大型運動會為導向,不斷加強競技體育的相關研究,通過合理調整布局結構,優(yōu)化資源配置,整合全國的體育資源,發(fā)揮大國辦體育的優(yōu)勢,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努力完成競賽目標。從效果上看,我國近些年在國際大賽上所取得的成績顯著,與傳統(tǒng)體育大國的整體水平差在不斷縮小,總體實力明顯增強,這為運動訓練的科學化發(fā)展打了一針強心劑。
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來講是一個重大的事件,既增加了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影響力,促進了我國體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同時也很好的檢驗了我國體育組織的水平與運動訓練科學化的效果,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全面、協調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臺??梢哉f,加強運行訓練是戰(zhàn)備工作的核心,提高運行訓練水平是保證我國提升競技體育整體水平的根本保障,要想在世界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必須打破常規(guī)思維,力爭在訓練的方法與措施上有所突破,不斷探索運動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切實解決運行訓練中的關鍵問題,樹立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作風,形成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系統(tǒng)性的訓練模式。我國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在以上這幾方面都有重大突破,進一步提升了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我國在運動訓練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并不完全都源于借鑒與引進,最主要的是在實踐中不斷的嘗試與摸索,根據特殊的國情與環(huán)境,總結經驗與教訓,形成具有歷史階段性的理論研究成果,完善了我國運動訓練專業(yè)的理論體系。研究論文是理論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我國目前關于運動訓練的研究論文多側重于應用領域,并能夠注重運動員的個體特征,能夠考量不同階段競技能力的構成要素,將理論性與實踐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體現了運動訓練研究論文的科學性。隨著競技體育的關注度逐漸升高,以科學化為方向的研究論文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現代運動訓練的經驗表明,量大、強度大的負荷訓練是提高訓練水平和運動成績的關鍵,如果負荷過小,不能引起機體必要應激反應,但在過度負荷的作用下,機體則會出現劣變現象,導致傷病發(fā)生?!保?]隨著運動訓練理論的逐步深化,研究范疇不斷擴寬,其研究方法也更加的科學規(guī)范,能夠廣泛的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在現代體育科學發(fā)展進程中,其研究方法日益呈現多樣化與綜合化的特點,將辯證思維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強化定量的方法,在研究中多采用數學與統(tǒng)計等學科知識,日益提高了體育科學的研究水平。在研究方法選擇的問題上,諸多學者提出要將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相結合,不應該過于僵化的選擇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無論是定性研究或是定量研究,其方法的獨特性都是不可取代的。而我國的體育科學研究正朝向研究方法多元化的方向轉變,為我國運動訓練等體育科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支撐。
新時期,我國關于運動訓練的研究課題與日俱增。尤其是北京奧運周期內,國家圍繞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采取了諸多鼓勵措施,充分調動了科技與文化領域的各項創(chuàng)新因素,加強我國運動訓練領域的科學研究,促進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運動訓練作為體育事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其影響,從理念創(chuàng)新與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從具體問題研究到理論問題探討,以運動訓練需求為導向的課題成為了主要的科研申報項目,重點支持與深入開展關于運動員輔助培養(yǎng)以及心理測試等研究,逐步提高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認識是一種具有能動性的主體活動,為了能夠滿足實踐的需要,主體必須積極客觀的認識外界事物,發(fā)現事物的本質與內涵,促進實踐更好的發(fā)展。認識形成的過程中,除了教育的方式之外,更多的是通過在實踐中的摸索獲取的,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最終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與思維結構。從理論上講,認知結構包含了多種要素,感情、意志、價值觀、世界觀等都屬于認識層面,它們受到外界環(huán)境與條件的影響。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與水平就會形成能夠有效指導實踐活動發(fā)展的理念,根據認識的基本屬性,理念也存在消極與積極意義之分。運動訓練理論形成質變,促進其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就要形成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理念,促使運動訓練理論與訓練實踐活動達成一致的狀態(tài),不斷提升實踐主體的認識能力,形成認識主體與實踐活動的認識世界與認識自我的交互過程,結合已有的理論性成果,把理念從抽象性的世界中解脫出來,一方面要求認識主體在指導運動訓練活動中保持真誠,打破種種“框架”的束縛,積極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并積極的提升到理念高度;另一方面要求認識主體在運動訓練的實踐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不斷的總結經驗,探索理念在實踐活動中的指導價值,檢驗理念的正確與否。
運動訓練理論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它與社會、軍事、政治、教育等領域的理論相比,更傾向于在實踐中的轉化價值。由于運動訓練理論尚屬于起步階段,其不少理論存在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象,理論滯后實踐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嚴重影響運動訓練理論的應用性。事實上,運動訓練理論的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方法論相對薄弱導致的,缺乏哲學領域相關方法的支撐。哲學的觀點能夠統(tǒng)籌全部意識領域,任何一門學科與任何一個文化知識都不能缺乏全面的、整體的觀點,必須能夠反映出社會意識的性質,具有辯證性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創(chuàng)新運動訓練理論之前,必須要處理好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之間的辯證關系,辨析這兩種方法的差別,認清不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體系不同。辯證思維方法強調事物之間的聯系與發(fā)展,能夠正確的看待運動訓練實踐活動的發(fā)展性,統(tǒng)籌發(fā)展的各個要素;科學思維方法則更加注重事物發(fā)展的系統(tǒng)性,從某個領域考察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其傾向于對運動訓練活動進行整體的控制。兩者的聯系在于:一方面,科學思維方法要以辯證思維方法為前提,在運動訓練活動中把握整體的發(fā)展變化,必須先具有發(fā)展的眼光,注重統(tǒng)籌內部各要素的關系;另一方面,辯證思維方法要從科學思維方法中吸收養(yǎng)分,不斷豐富其內涵。
“對于競技體育來講,為了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成績通常在訓練中通過多種訓練手段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體能狀態(tài)?!保?]運動訓練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其能夠提高競技體育的水平,是能夠保障比賽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搞好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體育文化的重要舉措。運動訓練的構成要素主要是理論、方法、手段及機制等,顯而易見,以高深的運動訓練理論為指導,掌握先進的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具有靈活的運動訓練機制,就能夠在競技體育的比拼中占得先機。在這幾大要素中,運動訓練理論是運動訓練實踐的先導,起到指導與引力的作用,其程度的高低與更新的速度直接決定了運動訓練的實際效果。新世紀,社會飛速發(fā)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體育運動訓練作為體育事業(yè)的一部分,面臨著歷史性的轉變,實現由經驗指導向科學指導的過渡,由比較隨意的訓練方式向系統(tǒng)的、有條理的訓練方式過渡,這都要依賴于運動訓練理論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運動訓練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其內部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且相互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從運動訓練的學科角度講,做好運動訓練工作必須弄清楚本學科的基本問題與基本規(guī)律?!霸谶\動隊文化教育過程中,既要遵循訓練規(guī)律,又要遵循文化教育規(guī)律,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改革課程體系設置?!保?]但從目前的狀態(tài)上看,現代體育運動訓練只停留在表面問題的探討上,其理論層次過于偏低,只研討如何增加運動訓練器材、如何加強體育運動管理、如何通過運動訓練增強競技體育的觀賞性等問題是遠遠不夠的,不明確與規(guī)范方法論體系,不深層次的探討運動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是不會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因此必須系統(tǒng)研究運動訓練活動中的基本問題,如運動負荷與訓練狀態(tài)的把握、如何通過運動訓練改變運動員的狀態(tài)峰值等,進一步深化運動訓練的理論體系,不斷增強運動訓練理論對于實踐的指導價值。目前,我國運動訓練理論有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其一,對運動訓練基本規(guī)律的把握。深入研究運動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是我國運動訓練理論進一步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對活動要有深刻的認識,包括運動隊伍的建設規(guī)律、體育競技中的規(guī)律,以及運動訓練的管理規(guī)律。其二,對不同運動項目特殊性的把握。運動訓練理論的深化一定要注重不同項目之間的差異性,不同項目存在不同的特點,因此要注重對不同項目本質的認識,注重不同項目的訓練模式研究等。其三,對運動訓練發(fā)展趨勢的把握。在我國競技體育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運動訓練理論不僅要對現實弊端進行規(guī)避與解決,還有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把握運動訓練的發(fā)展趨勢,真正的發(fā)揮理論先導的作用。
為進一步發(fā)展我國運動訓練理論,解決發(fā)展中的現實問題,必須著力發(fā)展特色優(yōu)勢的運動訓練理論,研究與解決單個運動項目的訓練規(guī)律問題,加強其實用性與專門性。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fā)展,體育項目的分化現象較為明顯,單項體育項目的特殊性尤為突出,為保障各個單項都能夠有較為專業(yè)的運動訓練指導,就必須抓住不同體育單項的特點,而發(fā)展特色優(yōu)勢的專向訓練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在運動訓練的管理實踐中,都是采用“大項”、“小項”的方式對體育項目進行表述,在運動訓練的理論研究中也大多以“大項”進行劃分,如關于田徑項目的運動訓練研究、關于游泳項目的運動訓練研究、關于球類項目的運動訓練研究、關于體操項目的運動訓練研究、關于射擊項目的運動訓練研究等,很少有再將大項細化的研究,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小項研究特殊性的難以把握,但不能因為難以操作就不進行相關理論研究,這是極不科學的。這就要求運動訓練理論要細化研究小項的內容,著重敘述專項運動發(fā)展的相關概述與理論基礎,探究相關理論方法,確立專項運動的教學目標與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運動訓練理論的深度。
[1]李文新.淺議體育運動訓練的原則[J].現代教育科學,2012(4):55
[2]劉仲華.課余體育訓練合理運動負荷評價指標集的選擇[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259-262
[3]黃謙,石勇.數據挖掘在體育訓練指導中的應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6):106-110
[4]陳永軍,王俊杰.我國競技體育訓練體制院?;母锾接憽哉憬∮柧汅w制院?;母餅槔跩].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