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彪 張放
一片丹心向陽開
——江竹筠烈士事跡再尋蹤
文/楊彪 張放
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一個柔弱女子強忍失去丈夫、離棄幼子的巨大悲慟繼續(xù)革命?是什么樣的意志,讓一副血肉之軀在嚴刑拷打、死亡威脅面前始終堅貞不屈?近日,記者在川渝大地探訪烈士革命足跡,尋訪英雄故人,查閱歷史檔案,對江竹筠烈士事跡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尋蹤調查。
因為江竹筠負責過聯(lián)絡工作,掌握不少重慶地下黨人員名單和聯(lián)絡方式,被捕入獄后,她立即成為監(jiān)獄特務重點關注的對象。當年從渣滓洞大屠殺中脫險的15名革命志士中,孫重、李澤海兩位老人至今健在。他們都是國民黨酷刑的受害者和見證者。
孫重老人如今就住在渣滓洞所在的歌樂山上。當年大屠殺時,他躺在床上躲過了敵人機槍的掃射,越獄后在山上躲藏3天僥幸生還。他對記者說:“渣滓洞的男女牢室不在一處,江竹筠具體受過多少刑我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她不止一次受過酷刑。有一次,我看到江竹筠走路一瘸一拐,并且手指紅腫,應該是剛受了老虎凳、夾手指之類的酷刑?!?/p>
在重慶市渝中區(qū)上清寺,記者見到了91歲高齡的郭德賢老人。她是江竹筠的獄友。對于這一點,郭德賢老人印象深刻:“當時,國民黨特務對女共產黨員的拷打和酷刑十分殘忍。女難友中江竹筠、李青林等人都受到過非人待遇。江竹筠受刑罰后,連坐立都困難,李青林一度只能依靠拐棍行走。”
烈士何雪松在獄中曾專門為江竹筠寫過一首題為《靈魂頌》的詩:你又鐐銬著回來了/毒刑沒有屈服你的忠貞/許多同志因你的忠貞而安全了/革命工作因你的忠貞會開展飛騰/你,你是丹娘的化身……
詩中的“丹娘”,是指前蘇聯(lián)故事片《丹娘》中,在敵人酷刑下毫不屈服的主人公卓婭。江竹筠學過俄語,讀過很多前蘇聯(lián)的書籍和報刊,她對卓婭特別欣賞。
輕聲誦讀詩歌,崇敬涌上心頭。面對“自首便可獲釋”的誘惑,江竹筠選擇在酷刑中堅持。她的堅韌不拔,保住了黨的秘密,保全了很多革命志士,也不斷激勵著獄中戰(zhàn)友。
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宣傳處干事楊文波向記者介紹,因地下工作需要,江竹筠和彭詠梧1943年假扮夫妻,在革命工作中逐漸建立起深厚感情。1945年,兩人正式結婚。
期間,江竹筠協(xié)助彭詠梧處理了大量黨內事務和內外聯(lián)絡工作,并以川東臨時委員會及下川東地委聯(lián)絡員的身份,隨丈夫一起奔赴川東武裝斗爭第一線。為了不影響革命工作,江竹筠將出生不久的孩子送給親戚撫養(yǎng)。
回憶第一次見到江竹筠時的情景,江竹筠
的表弟李思禮說:“我那時上小學四年級,一天放學回家見父親正在和一對青年男女聊天。父親告訴我,女青年是我表姐江竹筠。那位男子,我叫他彭四哥?!薄芭硭母纭闭钱敃r與江竹筠假扮夫妻的彭詠梧。
那天之后,江竹筠便和彭詠梧一起在李思禮家住下,分住在兩個房間。江竹筠還在李思禮父親的醫(yī)院掛了一個會計的職?!八袝r會去一家空的公館集會,為了掩飾身份,偶爾會帶上我?!崩钏级Y說,江竹筠和彭詠梧在他家住了一年多就搬走了。后來才知道,是因為被特務跟蹤不得不搬離。
郭德賢老人是江竹筠丈夫彭詠梧的老鄉(xiāng)。她說,1941年,她在重慶云陽老家地下黨的身份暴露后,就是彭詠梧把她接到重慶的。1949年1月,郭德賢被捕后關進渣滓洞,在轉獄到白公館之前,一直與江竹筠住在一間牢房。剛入獄時,因為不知道彭詠梧已經犧牲,郭德賢還向江竹筠打聽情況?!敖耋薷嬖V我,彭詠梧已經犧牲了。我當時非常難過,她安慰我說,‘老彭犧牲了,我們還要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她當時語氣沉重,但眼神里透出的堅定讓我至今難忘?!闭f到這些,郭老的眼中泛起淚光。
江竹筠是23歲開始協(xié)助彭詠梧工作的,犧牲時也不過29歲。因為她經常關心照顧同志,雖然好多同志年齡比她大,但都親切地稱她“江姐”。
“我們在獄中相處時間并不長,但她處處體現(xiàn)出對同志的關心,就如同大姐一般。有人要詆毀她,我絕不答應?!惫沦t告訴記者。
原重慶紅巖文化研究發(fā)展中心主任厲華,研究宣傳紅巖精神已經數(shù)十年。記者聯(lián)系他時,他正在沈陽做關于紅巖精神的報告。厲華在電話里向記者介紹,小說《紅巖》、電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對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進行了深入人心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這些畢竟是文藝創(chuàng)作,根據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點對一些細節(jié)進行了藝術加工。 比如,江竹筠確實沒有看到丈夫的頭被掛在城門上,并強作鎮(zhèn)定。實情是江竹筠身邊的人告訴她丈夫遇害的消息。監(jiān)獄中的紅旗其實并不是江竹筠所繡,而是關押在白公館的地下黨所為。竹簽釘手指的情節(jié),也只出現(xiàn)在小說中。
江姐與彭詠梧及兒子彭云合影
在渣滓洞采訪時,偶遇一位媽媽帶著七八歲的女兒參觀烈士牢房。媽媽告訴女兒:“這就是你崇拜的江姐曾經被關押的地方。”女兒聽后若有所思。
此情此景,讓記者想起江竹筠在1948年3月寫給弟弟江竹安信中的那句話:“我記得不知是誰說過,‘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著’。你覺得是嗎?”眼前這一幕,已經給出了一個響亮而肯定的答案。
英模小傳
江竹筠,女,四川省自貢市人。同志們出于敬愛,親切地稱她“江姐”。在1947年第二條戰(zhàn)線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中,江竹筠在丈夫、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一起開展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犧牲,江竹筠強忍悲痛接替丈夫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賣,江竹筠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jiān)獄。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用盡酷刑,妄想從江竹筠身上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但江竹筠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11月14日,重慶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于渣滓洞監(jiān)獄,犧牲時年僅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