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羅湖區(qū)婦幼保健院* 邱久軍 周利冰 楊俊杰 龔建華**
常規(guī)腦電圖檢測是通過記錄大腦電活動的變化來研究腦功能有無障礙的一項無創(chuàng)性檢查,臨床中被廣泛用于兒童精神心理障礙[1]和神經系統(tǒng)疾病[2]的診斷和病情監(jiān)測。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fā)育障礙,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已經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ASD尚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一般認為綜合康復治療療效較好[3]。本研究通過觀察ASD兒童綜合康復治療前后的常規(guī)EEG特征變化及其與患兒臨床癥狀、智力發(fā)育和言語水平的的相關性來分析常規(guī)EEG檢測在ASD患兒綜合康復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選擇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多次住院綜合康復治療3個月以上的孤獨癥患兒36人,所有患兒均符合國際DSM-5的ASD診斷標準,曾在三甲醫(yī)院診斷為ASD,排除合并有癲癇、腦性癱瘓、遺傳代謝病、腦先天畸形、重度營養(yǎng)不良或其它重癥疾??;其中男性患兒29人,女性患兒7人;年齡在2歲1個月~6歲11個月之間,平均年齡4.8±1.8歲,<4歲者11人,≥4歲者25人,平均住院時間29±8天。
治療前常規(guī)EEG有異常或界限表現(xiàn)的設定為EEG異常組,常規(guī)EEG表現(xiàn)為正常和正常范圍的設定為EEG正常組。其中腦功能正常組7例,腦功能異常組29例,治療后有5例轉為正常。
常規(guī)EEG檢測 采用美國CADWELL LABORATORIES 生產的32導Easy Ⅲ型EEG機,進行常規(guī)EEG檢查,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討論通過的EEG 基本操作技術的要求進行檢查,并使用EEG報告結論及異常EEG常用結論性用語[4]。正常、正常范圍、界限(界線)、異常EEG等小兒EEG結果的判讀標準參考劉曉燕編著《小兒腦電圖圖譜》[5]。
臨床癥狀評估 采用孤獨癥兒童行為檢查表(ABC量表)和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量表)進行評估。ABC量表由家長填寫,分為總分及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生活自理5個因子。CARS量表由心理??漆t(yī)生檢查填寫。
智力發(fā)育水平測試 4歲以下患兒采用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fā)育量表(以下簡稱兒心量表)進行測試,有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交、社會適應、智齡、發(fā)育商7個統(tǒng)計指標;4歲以上患兒采用學齡前韋氏智力測驗,有言語智商、操作智商和總智商3個統(tǒng)計指標。
言語發(fā)育水平評定 采取S-S語言發(fā)育遲緩評定量表(以下簡稱S-S量表)評定,有語言符號、動作性課題、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總分共5個統(tǒng)計指標。
以上檢查和評估均治療前后各查1次。
綜合康復治療方法 包括言語訓練和認知訓練、多感官訓練和音樂治療、經顱磁刺激等康復治療和對癥治療。每日各一次,每次20~40 min。
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shù)據庫,將檢查結果雙人、雙機輸入,兩次輸入結構進行一致性校驗,修改錄入錯誤的數(shù)據,直到兩個數(shù)據庫完全一致。數(shù)據主要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與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描述用均數(shù)±標準差(±s)或者頻數(shù)和率表示,統(tǒng)計推斷采用t檢驗或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6例ASD兒童中EEG正常組7例(男5例、女2例),EEG異常組29例(男24例、女5例),治療后EEG異常組患兒有5例(男5例)EEG表現(xiàn)轉為正常,EEG正常組患兒EEG表現(xiàn)依舊正常。綜合康復治療前后EEG的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38,P<0.01),提示綜合康復治療可以促進患兒腦功能的好轉,見表1。
表1 綜合康復治療前后EEG的比較(例數(shù))
EEG對ASD兒童在綜合康復治療前后臨床量表的影響,見表2。
表2 兩組ASD患兒綜合康復治療前后臨床量表得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ASD患兒綜合康復治療前后臨床量表得分的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 aP<0.05,bP<0.01
評估項目 EEG正常組 EEG異常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CARS量表 — 32±10 30±10a 34±5 31±5b ABC量表ABC 總分 69±36 57±22 69±22 49±20 b感覺 11±8 8±5 a 9.2±2.7 5.7±5.3a交往 16±10 12±6 14±7 12±8 a軀體運動 10±8 9±5 12±8 8±7語言 18±10 16±7 16±6 16±7生活自理 14±5 11±5 13±6 9±6 b韋氏智力量表韋氏總智商 62±14 66±14 b 54±18 59±19 a言語智商 59±14 64±11 51±12 54±13操作智商 70±14 74±16 a 64±24 71±23 a兒心量表兒心發(fā)育商 63±12 64±12 53±23 61±24智齡 29±14 33±18 18±8 24±10 a大運動 39±21 40±19 27±11 32±10精細動作 26±5 28±10 18±8 23±9 a適應能力 28±8 33±8 17±11 23±11 a語言 22±18 29±23 14±8 20±12 a社交行為 28±19 34±28 14±6 22±11 a S-S 總分 34±12 38±11 a 29±17 31±17 b動作性課題 35±13 38±12 31±18 34±20 b語言符號 35±12 39±12 29±18 30±18 b語言理解 36±14 40±14 a 28±16 30±17 b語言表達 32±8 33±8 26±17 29±16 b S-S量表
在綜合康復治療前EEG異常組患兒和EEG正常組患兒的各評估量表得分差異均無顯著性,提示治療前EEG正常與否對患兒的臨床癥狀、智力發(fā)育、語言水平無明顯影響。
治療前EEG有異?;蚪缦扌员憩F(xiàn)的ASD患兒治療后的ABC量表總分感覺、交往、生活自理因子分及CARS量表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韋氏智力測驗各項分值、兒心量表的總分及精細運動適應能力語言社交能力智齡各因子、S-S量表各項分值都有提高,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前有正常EEG表現(xiàn)的ASD患兒治療后僅ABC量表中的感覺因子分及CARS量表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總智商、操作智商、S-S語言發(fā)育遲緩量表語言理解項和總分各分值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綜合康復治療能改善治療前有EEG異?;蚪缦扌员憩F(xiàn)ASD患兒的臨床癥狀、言語水平和智力發(fā)育,但對智力發(fā)育(4歲以下)、臨床癥狀(家長訪談角度)和言語水平(言語表達、言語符號、動作性課題)改善不佳。所以,綜合康復治療對EEG異?;蚪缦扌员憩F(xiàn)的ASD患兒的療效優(yōu)于EEG正常表現(xiàn)的ASD患兒。
常規(guī)EEG的變化和ASD患兒康復治療后腦功能的關系 兒童的大腦處于不斷的發(fā)育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神經功能重組可以使腦損傷和腦發(fā)育異常得到修復,異常的腦功能即使是非進行性腦損傷患兒的腦功能異常也可轉為正常[6]。腦功能異常是ASD的主要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生理變化之一[7],表現(xiàn)為常規(guī)EEG[8]、特殊EEG[9]和誘發(fā)電位、功能MRI、SPECT等一種或多種檢測結果的異常。研究表明30%~80%的ASD兒童的常規(guī)EEG有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背景節(jié)律減慢、睡眠紡錘波異常、局限性慢波和尖棘波,提示大腦皮層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和局灶性功能異常[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綜合康復治療后29例EEG異常組的ASD患兒中有5例轉為正常,提示ASD患兒的腦功能異常是有可能好轉的,這是否可以說明EEG是可以作為檢測ASD患兒綜合康復治療后腦功能變化指標之一。
常規(guī)EEG和ASD患兒綜合康復治療的選擇和預后的關系 既往研究表明,在非進行性腦損傷[11]和神經發(fā)育障礙[12]導致的疾病中,EEG可以作為選擇康復治療的指導指標和預測療效的判斷指標。從本研究也可以看出,治療前ASD患兒的EEG表現(xiàn)對治療后的療效有顯著影響,不同EEG表現(xiàn)治療后病情改善的程度和種類都有明顯區(qū)別。這是否可以表明EEG也可以作為ASD患兒選擇治療的指導指標和預測療效的判斷指標,即治療前EEG有異?;蚪缦扌员憩F(xiàn)的ASD患兒更適宜選擇綜合康復治療,其接受綜合康復治療后也會取得更顯著的改善。
我們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5例有EEG轉為正常的ASD患兒,其CARS量表和S-S量表中的語言理解項得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EEG未轉為正?;純海≒<0.05),可能提示腦功能的好轉與病情的改善有一定關系,但是因為例數(shù)有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 沈珊弘. 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患兒137例腦電圖分析.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 2012, 19(5):64.
2 徐兵.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高壓氧治療前后的腦電圖分析. 貴州醫(yī)藥. 2012, 36(4):343-344.
3 柯曉燕. 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新進展.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3, 28(8):563-567.
4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 關于小兒腦電圖的建議.中華兒科雜志. 2004, 42(4):264-267.
5 劉曉燕. 小兒腦電圖圖譜.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0.
6 程冰梅, 肖華, 李智華. 腦電圖及頭顱MRI在早期小兒腦性癱瘓中的作用.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 2003,9(3):242-243.
7 李晶, 林珠梅, 朱莉琪. 孤獨癥譜系障礙的遺傳基礎與神經機制.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12, 39(10):952-961.
8 Stroganova TA, Nygren G, Tsetlin MM, et al. Abnormal EEG lateralization in boys with autism. Clin Neurophysiol. 2007,118(8):1842-1854.
9 Duffy FH, Als H. A stable pattern of EEG spectral coherence distinguishes children with autism from neuro-typical controls -a large case control study. BMC Med. 2012, 10:64.
10 郭艷紅, 黃玲珠, 孫建兵. 兒童孤獨癥患兒腦電圖特征分析. 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 2009, 16(1):13-14.
11 尚清, 孔峰. 動態(tài)腦電圖、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在腦性癱瘓預后康復評價中的意義.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5, 20(6):580-581.
12 魏莉, 麻向陽, 巨懷林. 氯氮平引起腦電圖改變預測精神分裂癥療效觀察.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1, 15(25):8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