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楓 潘榆春 馬少勇
【摘 要】目的:調查社區(qū)護士運用護理干預后對常見慢性病轉歸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社區(qū)150名慢性病患者為調查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并遵守科研倫理道德,所有患者均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同時使用護理干預方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健康狀況的差異性。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健康狀況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的運用可以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關鍵詞】社區(qū)護士;慢性??;疾病轉歸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n Prognosis of Disease by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on Level about the Chronic Disease of Community Nurses.
WANG Hong-feng PAN Yu-chun MA Shao-yong
(Wan-Nan Medical college, college of nursing,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outcome of the common chronic disease after the nurse intervention by community nurses. Method: 150 chronic patients will be selected in the community randomly as respondents, dividing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I will obey the research ethics . All the patients are positive for the primary disease. Mea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ll us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ject.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 the level of the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contract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Nurse intervention can increase their compliance, and improve their health condition.
【Key words】Community nurses; Chronic diseases; Outcome of disease
隨著人們生活結構和飲食習慣的變化,慢性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慢性病不僅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目前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是在社區(qū)進行治療和康復的[2]。本文以本市社區(qū)內150名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社區(qū)護士對慢性病認知程度的差異對疾病轉歸的影響做一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蕪湖150名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患者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14±5.65)歲,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壓患者5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25例,其他慢性病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病情屬于穩(wěn)定或康復期,無急性發(fā)作指征,入選研究隊列前半年內無住院史。為保證研究對象同質性,要求所有患者均有一定文化程度 ,患者神經精神無異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排除有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皆有醫(yī)保。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種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治療護士中女性46名,年齡24-41歲,平均年齡(26.73±3.17)歲。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所有護士均為??萍耙陨蠈W歷,工作經驗均超過兩年。
1.2 方法
1.2.1 觀察方法
①觀察組護士均經過慢性病護理知識的專業(yè)化培訓,熟悉掌握了慢性病的常見癥狀、使用藥物的種類以及相應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適應癥,可以隨訪患者的情況并對其存在的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②觀察組定期電話隨訪患者檢測病情控制情況并對患者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干預處理。③每月針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海報宣教)④兩組患者均同時繼續(xù)進行原發(fā)疾病的基礎治療。
1.2.2 對照組護士培訓方法
①培訓前發(fā)放相關護理干預方法知識摸底問卷了解護士的基礎護理水平。②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盲點進行專業(yè)宣教提升整體護理水平。③通過問卷檢測護士對護理干預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加強其對護理干預方法的掌握程度。
1.2.3 護理方案
①飲食護理:針對不同慢性病進行不同的飲食調整。對于高血壓患者,飲食上要禁酒,低鹽(小于6克/天) 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及內臟,多吃粗纖維食物、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西瓜、檸檬、橘子、山楂、柿子、蘋果、獼猴桃、芒果、葡萄、大棗等等[3]。對于糖尿病患者,告訴患者如何控制總熱量,要定時、定量進食,根據(jù)標準體重、勞動強度和工作性質來制定每日需要總熱量,總熱量= 每千克體重所需熱量*標準體重,標準體重=身高(cm )-105[4]。同時,要求患者少吃多餐,并且控制蛋白質和脂質的攝入,蛋白質以植物性蛋白為主。而針對其他慢性病包括冠心病,COPD等則根據(jù)疾病特點進行飲食護理,主要是熱能與營養(yǎng)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戒煙戒酒。②運動護理: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tǒng)健身術強度適中、功法簡單,能調整陰陽、疏理經絡、減脂降壓,對神經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心血管 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等慢性疾病有著良好的保健和醫(yī)療作用[5]。運動時要遵循個體化和從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訓練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重視運動訓練中和運動后的感覺,出現(xiàn)呼吸費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應及時停止運動,同時,在運動護理的過程中,注意運動的強度以及病人的運動喜好。③心理護理: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主要幫助患者舒緩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避免形成心理疾病。同時教會患者舒緩情緒的方法,盡量避免情緒波動。護理人員要時刻做到以人為本,真誠地與患者溝通,熱心地服務,從一般的了解到感情的融合實現(xiàn)護理心理學與臨床護理的有機結合,去贏得廣大患者內心的尊重和欽佩,才能充分發(fā)揮心理護理在治療中的輔助治療作用[6]。目前社區(qū)慢性病患者主要認知問題為“三低”和“三不”,即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不規(guī)律服藥、不難受不吃藥、不愛吃藥[7]。而社區(qū)護理的健康宣教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的心理。
1.3 評價指標
1.3.1 療依從性評估:主要包括定期檢查、規(guī)律服藥、調整飲食、堅持鍛煉四方面。數(shù)據(jù)來源于患者研究期間的病案記錄。
1.3.2 生活質量評估:主要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三個方面,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結果越積極。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定期檢查率、規(guī)律服藥率、調整飲食率和堅持鍛煉率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慢性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的治療給國家?guī)砹瞬恍〉慕洕摀?。慢性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主要是在社區(qū)進行,其治療是一個長期、連續(xù)的過程,直接影響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8]。因此,社區(qū)治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慢性病的現(xiàn)狀。在新的醫(yī)學模式中,護理工作者的任務和職責不斷大,在護理實踐中兼顧多種角色。社區(qū)護理是未來護理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大部分的社區(qū)衛(wèi)生工作將由護士承擔,社區(qū)護士將承擔著更多的初級保健任務,因此培養(yǎng)社區(qū)護理人才勢必成為護理教育事業(yè)的當務之急?,F(xiàn)在社區(qū)護士的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還是以??茖W歷為主,對社區(qū)護士進行慢性病的知識宣教以及護理干預治療理念的傳授可以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慢性病的認知,增強她們的疾病干預能力和素質。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這說明通過此護理方案,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對增強患者治療的自信心有著一定的意義,這是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基礎。而本研究結果也相應的直觀顯示了觀察組患者定期檢查率、規(guī)律服藥率、調整飲食率以及檢查鍛煉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護理方案在治療依從性方面確有一定的作用,而治療依從性的提高可以使慢性病朝著好轉方向的轉歸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社區(qū)護理干預對常見慢性病的轉歸有著顯著影響,護理干預配合常規(guī)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治療的依從性,從而促進疾病的轉歸。
【參考文獻】
[1]劉曉倩,宋春華,李長平,等.天津市社區(qū)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流行病學調查[R].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2,29(5):667-669.
[2]王友發(fā),LIM Hyunjung,吳楊等.全球慢性非傳染病負擔急劇增長及中國的現(xiàn)狀[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4(5):688—693.
[3]崔曉.高血壓飲食護理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名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0, 19(20):158
[4]范麗風,張小群.糖尿病教育對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 (11):6 -7.
[5]張洪,張先庚,毛羽佳.特色運動護理方案在養(yǎng)老院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8):2199.
[6]胡艷.老年慢性病人心理分析與護理方法的探究[J].中國醫(yī)藥網,2010,8(22):50.
[7]魏麗萍,蔡曉夢.社區(qū)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3):128.
[8]高其法,宋劍,丁立松,等.慢性病患者的支點作用與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觀點[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6):1858—1860.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