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物到原子
——國際計量局與終極計量標準的探尋
國際計量局(BIPM)雖是一個小型的國際組織,但卻作用重大——通過國際單位制實現計量的全球一致!
位于法國塞夫勒的BIPM,是第一個國際計量科學實驗室。她由1875年的《米制公約》創(chuàng)建,目前已經囊括了全球所有工業(yè)化國家,以及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其最初使命是保存新的米和千克的國際標準,為成員國提供校準服務,并推動計量科學的發(fā)展。BIPM和眾多國家計量院一道,正在進行著自法國大革命后形成的全球計量體系理論基礎的最偉大的變革——通過基本物理常數重新定義千克和其他基本單位,從而結束在BIPM保存實物標準(千克是最后一個)的歷史。
作為BIPM的榮譽局長,泰瑞·奎恩(Terry Quinn)是唯一一位既跟蹤機構發(fā)展歷程,又跟蹤現代測量科學發(fā)展的人。他在《從實物到原子——國際計量局與終極計量標準的探尋》中第一次講述了BIPM生動的、扣人心弦的歷史。書中基于BIPM的重大成就,也就是這個機構130多年來經歷的風風雨雨,講述了BIPM從1875年成立——國際合作史中的標志——直至現在,所有決定性事件的幕后故事。它不僅回溯科學的發(fā)展,也聚焦涉及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書中以濃重的筆墨,重述了圍繞這個機構的設想和之后發(fā)展的辯論與討論。盡管一些國家和個人懷有敵意,但創(chuàng)建的這個機構完美地遵循著最初的使命。
本書分十八章,以編年史的形式,從國際米制公約的起源開始,到米制公約的簽署和 BIPM 的成立;從國際互認協議的簽署,到國際基本單位的新定義,揭示了圍繞 BIPM 這個機構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國際計量工作者的行為和觀點。
通讀本書,不僅可以了解國際單位制的歷史沿革,而且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感同身受相關人物的感情、志趣、個性,甚至國家榮譽。因此,讀這本書,讀者一定不會覺得枯燥。
本書將為新加入計量行業(yè)的年輕人提供一個系統了解國際計量發(fā)展歷程的契機,使他們更快地融入國際計量的大家庭;對已經從事計量科技工作或計量管理的人員,本書提供了大量案例和信息,將有助于其理解當前的國際計量體系,從而規(guī)劃自己的工作。 本書也可以作為計量專業(yè)教材的輔助用書。
作者介紹:
泰瑞·奎恩,一位資深的物理學家,具有溫度、光輻射、質量和基本物理常數等多個計量科學領域的工作經歷。1988年到2003年,他任BIPM局長,并積極參與國際計量組織的工作。同時,他也是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員。
泰瑞·奎恩先生對中國計量的發(fā)展給予了真誠的幫助和支持,為此他榮獲了201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
最新出版國家標準
最新出版圖書
圖書銷售排行榜
標準規(guī)程發(fā)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