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保命的“裝傻”相比,“裝病”就是另一種境界了。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咽下了最后一口氣,整個皇宮處在一片哀聲中,而魏國朝廷的兩派之爭也拉開了帷幕。太子曹芳年少,由大將軍曹爽(曹芳是曹爽的侄子) 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兩人各領(lǐng)兵三千,輪流駐守皇宮。曹芳雖說是曹氏一族,但在能力和資歷上遠(yuǎn)不及司馬懿。起初他還尊重司馬懿,事事聽取司馬懿意見,但長期下來,心中不免有些不平。
當(dāng)時,曹爽手下的心腹提醒曹爽說:“大權(quán)不能分給外人!”于是,曹爽就用魏少帝的名義提升司馬懿為太傅,接著,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在重要的職位,這樣,表面上提高了司馬懿的地位,實際上卻是削了他的兵權(quán)。司馬懿看在眼里,裝聾作啞,一點也不干涉。甚至,以年老多病為由,暫不上朝了。
聽說司馬懿生病,曹爽非常高興,但是畢竟有點不放心,想打聽一下是真病還是假病。
有一次,曹爽的親信李勝被派為荊州刺史。李勝臨走時,到司馬懿家去告別。曹爽要他順便打探情況。
李勝到了司馬懿的臥室,只見司馬懿躺在床上,兩個丫環(huán)伺候他吃粥。他沒用手接碗,只把嘴湊到碗邊喝。可是沒喝上幾口,粥就沿著嘴角流了下來,流得胸前衣襟都是。
李勝告訴司馬懿:“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dān)任本州刺史 (注:李勝是荊州人,所以說是本州),特地來向太傅告辭。”司馬懿喘著氣說:“哦,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備?。 笔潞?,李勝告訴曹爽說:“太傅只差一口氣了,您就用不著擔(dān)心了?!辈芩瑥拇吮惴畔滦膩?。
但是,就在公元249年的新年,司馬懿的“病”突然痊愈了。當(dāng)時,魏少帝曹芳帶眾大臣去祭掃祖先的陵墓。不想,這幫人剛一出皇城,太傅司馬懿立刻披戴起盔甲,抖擻精神,帶著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領(lǐng)兵馬占領(lǐng)了城門和兵庫,并假傳皇太后的詔令,把曹爽的大將軍職務(wù)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亂成一團(tuán)。司馬懿派人去勸他投降,說是只要交出兵權(quán),絕不為難他們。曹爽便乖乖投降了。過了幾天,有人告發(fā)曹爽一伙謀反,司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監(jiān)獄處死。
就這樣,依靠裝病裝傻,韜光養(yǎng)晦,司馬懿終于將魏國實際政權(quán)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選自《歷史原來是這么回事兒》/趙勇 著/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1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