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課后跟蹤評價,強化德育效果

      2015-12-05 06:30:59周珊玲
      文教資料 2015年12期
      關鍵詞:品德課品德家長

      周珊玲

      (寧??h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西校區(qū),浙江 寧海 315600)

      課后跟蹤評價,強化德育效果

      周珊玲

      (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西校區(qū),浙江 寧海 315600)

      有效的品德課堂教學可幫助學生提升道德認識,激發(fā)道德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但并不能一步到位養(yǎng)成穩(wěn)固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真正實現品德課教學目標,還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施加持續(xù)的教育影響,通過“課后躬行”把“紙上所得”真正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外顯為行為習慣。小學品德課后跟蹤評價概念,就是在品德課堂教學之后,及時組織相關教育力量(老師、家長和同學伙伴等),開展后續(xù)教育活動,并對教育效果進行分析評估,及時發(fā)現問題,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全面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小學品德課 課后評價 教學策略

      跟蹤評價是指規(guī)劃實施后及時組織力量,對該規(guī)劃實施后的環(huán)境影響及預防或減輕不良環(huán)境影響對策和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調查、分析、評估,發(fā)現有明顯的環(huán)境不良影響的,及時提出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品德課堂上的跟蹤評價是將課堂上獲得的道德認識、激發(fā)的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意志,并逐漸形成道德行為的重要手段,是品德課教學目標真正得以實現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課后跟蹤評價提出的背景

      (一)課程改革的需要。

      小學品德課程是小學教育中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性課程。它不單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和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課程目標的需要。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時間把這條鴻溝填滿?!币虼耍覀冊诮虒W中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體驗、感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教學實踐的需要。

      如今的品德課上,教師經常設計“調查”、“走訪”等實踐活動作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教學。課后,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展活動,但教師很少進行指導與檢查,更不用說反饋與評價。課后跟蹤評價就是把課程與生活連成一體,使課程不斷地向生活延伸。

      二、課后跟蹤評價的策略

      (一)依據目標,體現評價內容的針對性。

      縱觀品德教材,圖文并茂,為我們呈現出絢麗多彩的生活場景。可以說,品德教材文本內容是兒童現實生活的縮影。教學目標必須依據教材內容確定,是教學設計的依據。這就決定了課后跟蹤評價的設計必須依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二)著眼發(fā)展,體現評價流程的科學性。

      1.課后反饋,正向激勵,強化效果。

      課后反饋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利用晨會課、班會課等對學生在課后的實踐情況進行診斷、指導及激勵,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感與道德能力,強化德育效果。每一課教學后應該是這樣的課后反饋流程:

      例如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后,教師出示了這樣一份孝心行動方案:

      關心父母的行動方式 父母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自己感受周一周二……

      讓孩子根據父母的需要,選擇關心他們的方式并付諸行動,留心觀察他們的反應,記錄自己的感受。一個星期后,我們利用班會課進行反饋,同學們由衷體驗到為長輩做事的快樂,從“說”落實到“行”。

      2.單元評估,溫故知新,固化品行。

      品德教材是按照一個個主題設計的。因此,主題單元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軌跡,單元評估最能清晰地表現出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如五年級下冊《巨龍騰飛》這一單元由 《高峽出平湖》、《西部大開發(fā)》、《日新月異的交通》三課組成,分別從長江三峽、西部開發(fā)、交通變化三個視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國經濟的了解。我們可以整合單元教學內容,設計成單元評估卷,讓學生進行測試。評估測試卷分為認知評價和品行評價兩部分。認知評價部分旨在測評學生對長江三峽、西部大開發(fā)、日新月異的交通等的了解。品行評價部分,學生、家長、教師都參與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3.期末總評,認清自我,重新出發(fā)。

      期末的時候,我們根據課程目標和內容設計了一張期末綜合評估題。我們先讓學生在40分鐘內完成認知評價,并對自己進行品行評價,接著小組成員共同進行評價,然后帶回家讓家長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通過平時的觀察作業(yè)、作品、成長檔案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發(fā)展評價,并給予激勵性的評語,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作出自我改進,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進入下一學期的學習,進一步完善自我。其實,期末總評是這樣組成的:

      (三)優(yōu)化選擇,評價手段應該多樣化。

      1.實踐活動,促進品行習慣養(yǎng)成。

      品德課的評價有其特殊性,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又要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和行為。為此,我們在進行課程評價時,對于教材中操作性比較強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親身實踐,而不是“紙上談兵”。如在教學《家鄉(xiāng)的特產》時,教師這樣結束課堂:“同學們,怎樣讓我們的家鄉(xiāng)特產更受歡迎呢?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課后,請同學們選擇一種特產,開展一次市場銷售調查活動,看一看這種特產受不受市場歡迎。如果不受歡迎,問題在哪兒?——是口味不好,還是包裝上存在問題?該如何改進?下節(jié)課,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發(fā)現許多好方法,讓我們的家鄉(xiāng)特產走出小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币驗榈诙n時要交流、要評價,就促使學生課后努力做市場調查。

      2.作品展示,幫助獲得成功體驗。

      品德課教學之前或之后,我們讓學生進行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通過完成這些活動,使學生體驗生活,享受童年的快樂,這些活動用手抄報、黑板報、圖畫等形式展示出來。如在學習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后,教師布置學生回家后繼續(xù)收集資料,做一張“民族風情”手抄報,有時間的話將舉行一次“民族風情”手抄報展。后來,教師精心挑選出優(yōu)秀手抄報,張貼在教室的墻面上,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后,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3.觀察記錄,隨時掌握發(fā)展動態(tài)。

      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平時品德的學習情況:課前調查體驗、課堂參與情況、課后踐行作業(yè)等做一個記錄。教師對學生的觀察記錄不定期地進行檢查、指導,提醒學生反思自己的品行。這樣,學生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自我審視,老師和家長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全員參與,評價主體要有多元化。

      1.自我評價,強化主體意識,促進道德自律。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嘗試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課前手機資料、課堂上的表現、課后實踐等全方位、全過程進行評價,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學生互評,強化公德意識,促進道德他律。

      品德課堂結束時,教師經常會留一些實踐型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后讓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在實踐中的表現。比如《向邪教宣戰(zhàn)》,課后組織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如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節(jié)假日,到社區(qū)向更多的人宣傳科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全程跟蹤,那么在宣傳時是否服從組長的安排、是否互幫互助、是否積極參與等,小組成員互相評價,形成捆綁式評價。

      3.家長評價,強化責任意識,落實家庭的德育職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能否熱愛生活、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品德教師要與家長多聯系、多溝通,讓家長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同時,關注孩子是怎樣完成實踐型作業(yè)的,或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或給孩子作出中肯、積極的評價。

      如教學《讓我自己來吧》這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自理能力”活動。學生自主制訂“自理能力”方案,建立家庭學校聯系卡,實施“自理能力”計劃。請家長指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督促學生執(zhí)行“自理能力”的計劃,并填寫“自理能力”活動家長反饋意見表。家長們紛紛表示:“我的孩子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再也不依賴我了?!薄拔业暮⒆釉僖膊皇恰聛砩焓?,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了。”“我的孩子還會幫我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學生通過這次活動,自理、自立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這都是老師在學校所觀察不到的。

      4.教師評價,強化導向意識,堅持正確的德育方向。

      為了促進學生品德的發(fā)展,教師一方面要在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時適時給予指導,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后參加了活動后,教師就要時刻關注學生活動的成效,及時捕捉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并且利用晨會課、班會課、第二課時等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說說活動中的收獲,教師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甚至提出活動中的不足,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導航。

      如《做學習的有心人》一課,品德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記錄或采訪各學科教師“我有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還可以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兩個問題。品德教師可以跟蹤了解;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日常生活評價學生的行為習慣;其他學科教師則可以對學生在各學科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習慣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符合小學生進取心強、喜歡鼓勵、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而且克服那種死記硬背條條款款,重知識、輕實踐、輕養(yǎng)成的考核弊端,實現知行統(tǒng)一的目標。

      三、課后跟蹤評價的實效與體會

      (一)實效。

      1.課后跟蹤評價的實施,使師生在體驗中共同收獲,使課堂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不斷完善、改進,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使教學整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斷增強。

      2.通過不斷實踐,我們發(fā)現課后跟蹤評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著眼于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從而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最終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二)體會。

      1.課后跟蹤評價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做有心人,平時注意收集好的作品,如圖片、資料、實踐活動達成的某一項技能等,把它們放進成長檔案袋中。但是很多學校的品德教師都兼任其他學科教師,有時心有余而力不足。

      2.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有些學生、家長為了應付老師的評價,草草打分,或者寥寥寫幾句評價,他們的跟蹤評價有點失真。

      總之,品德教師要做有心人,關注課后跟蹤評價,精心指導學生的 “課后躬行”,在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成長。

      [1]魯潔.《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及課程標準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艷芬.品德課實踐活動的指導與評價[J].江西教育,2007,11.

      [3]孫梅.《品德與社會》教學評價的改革[J].教學與管理,2007,7.

      [4]周長青.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過程評價[J].當代教育科學,2008,7.

      [5]章振樂.《品德與生活》課程中多元評價的嘗試[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

      [6]朱宏.品德教學有效評價的實踐探索[J].課改在線,2009,8.

      [7]周漢斌.形成性評價在小學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德育,2009,11.

      猜你喜歡
      品德課品德家長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yǎng)成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家長日常行為規(guī)范
      趣味(語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長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融入法制教育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師如何以“惰”督“勤”
      學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家長請吃藥Ⅱ
      螢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品德
      讀者(2015年7期)2015-04-01 12:28:14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課靈動起來
      廊坊市| 峨山| 宽城| 忻城县| 武冈市| 宿州市| 阿尔山市| 贵德县| 信宜市| 海丰县| 大田县| 昆山市| 东城区| 龙陵县| 大悟县| 兴宁市| 芜湖县| 乡城县| 繁峙县| 黔西县| 旅游| 焦作市| 武威市| 乐山市| 肃南| 宁都县| 仲巴县| 曲沃县| 长岛县| 田林县| 博乐市| 乾安县| 莆田市| 柘城县| 万源市| 武威市| 攀枝花市| 兴海县| 鲁山县| 莱西市|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