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財智》記者 周宇
古城拉薩:藏文化煥發(fā)新活力
文|《小康·財智》記者周宇
以文化遺產為核心的旅游文化、以幸福拉薩為內涵的群眾文化、以藏餐為代表的飲食文化……這種以文化為內生驅動力而產生的新模式、新形態(tài)推動著這座古城向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邁進。
“坐上了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去看那最美的格?;ㄑ剑㈤_在雪山下。”10月1日18時40分,來自廈門的游客張怡還沒下火車便情不自禁得哼唱起來。8分鐘后,列車緩緩駛入拉薩火車站,張怡抵達了她夢了五年的高原圣地。
就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和張怡一樣選擇去拉薩旅游的人數達到68.34萬人次,同比增長25.97%,旅游收入共2.76億元,同比增長35.29%。
與如今絡繹不絕的游客相比,三十多年前,拉薩的旅游業(yè)還是一片空白。1980年初,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拉薩旅游業(yè)開始起步,籌備成立了拉薩市外事辦公室(旅游局),這片仿佛被遺忘在凡間的凈土才熱鬧起來:僅當年就接待境外旅客1059人次,是西藏和平解放到1979年間接待外國人總數的40多倍。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以來,“出國容易、進藏難”的困境得到了緩解,拉薩旅游業(yè)迎來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升級發(fā)展的新挑戰(zhàn)。
每年6月,當雪山開始消融,青稞開始生長,一撥又一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過飛機、公路、鐵路涌入拉薩城。
“拉薩不缺游客?!崩_市旅游局副局長馬健說,“但是在許多內地人的觀念里,在拉薩旅游,不是進宮殿就是進寺廟。很多游客來拉薩旅游,參觀了大昭寺、布達拉宮兩個點,連一天都用不了,就直接下林芝、去阿里?!?/p>
由于地處高原地區(qū),拉薩旅游發(fā)展受天氣和季節(jié)影響較大,旅游淡旺季明顯。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拉薩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但之前對于宗教、民俗等文化資源的深層次挖掘較少,游客的體驗環(huán)節(jié)缺失,導致游客在景區(qū)來去匆匆,無法深刻體驗景區(qū)的歷史、宗教和文化底蘊。
“拉薩不僅有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藏文化古跡,還集中了大批的古建大院和歷史遺跡,是展示西藏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蔽鞑刈灾螀^(qū)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介紹說,為了改變旅游面臨的困局,拉薩開始深度挖掘當地特有的文化產業(yè),用“文化興市”戰(zhàn)略推動當地旅游休閑產業(yè)發(fā)展。
位于尼木縣的塔榮村,距拉薩市約140公里。這個聽上去有些陌生的村名,正是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的白面藏戲發(fā)源地。
78歲的老人歐洛巡巴是白面具藏戲第四代傳承人。10歲時,歐洛巡巴便被挑選入尼木塔榮藏戲隊,由此,他的一生便與藏戲深深牽絆在了一起。當歐羅巡巴意識到尼木塔榮白面具藏戲所面臨的危險情況時,即使在農耕、秋收時節(jié),只要藏戲“需要”他,他便放下手中農活,投入藏戲的表演與保護中,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不放過”——小兒子普次仁如今也成了藏戲隊里的樂師。
“直到我再也跳不動了,站不起來了,到那時候我就不跳了。我希望藏戲能像格?;ㄒ粯訄詮姷鼐`放,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老人沒有想到,他的夢想這么快就成為了現實。今年8月5日,以“花漾世界,幸福尼木”為主題的“2015首屆中國·拉薩國際格?;ㄎ幕?jié)”在尼木縣吞巴景區(qū)舉辦。伴隨著游客的到來,尼木塔榮白面藏戲表演、藏文字書法大賽、尼木藏香自制體驗各類活動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活”了起來。
“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旅游進而展現給游客?!蹦崮究h旅游局局長張世杰介紹,當天外來旅游人數達1000多人,為平日日均接待量的一倍之多。
像尼木縣這樣,用藏文化打造旅游精品,才能讓游客留得住。
除了尼木縣外,以納木措、羊八井地熱溫泉、念青唐古拉主峰為核心吸引力的湖山羌塘旅游片區(qū);堆龍德慶縣南部、曲水縣北部、林周縣南部、達孜縣西部的田園農業(yè)旅游片區(qū);以拉薩河谷濕地、思金拉措等高原湖泊濕地、德仲溫泉、日多溫泉為主的地溫泉旅游片區(qū),通過318國道、109國道、202省道等骨干交通向外圍延伸,利用各地的文化特色,共同打造了拉薩2小時都市旅游圈。
為集中展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填補拉薩新型旅游消費領域的空白,蔡公堂藝術觀賞村、吞彌嶺藏藝文博園、尼木三絕技藝展示區(qū)等重點文化產業(yè)項目快速推進。
而在拉薩城東,一個可以眺望布達拉宮的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正在興起。在拉薩市政府黨組成員、西藏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園管委會主任朱梅品看來,拉薩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而且可以無限做大。朱梅品提出了一個半圓理念,總結為三句話:以科技表達創(chuàng)意,以創(chuàng)意詮釋文化,以文化促進旅游。西藏文創(chuàng)園目前為止已經正式簽約落地項目15個,正在做前期策劃編制待規(guī)的項目也有10余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這種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背后,也意味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為了過去式。
“羌塘是我的故鄉(xiāng),牛羊生長的地方,金色的微風吹過1300年,美麗動人的故事流傳1300年……”星空為幕、山川為景,五彩光影的變幻之間,觀眾被帶向那遙遠的公元七世紀: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故事拉開序幕。
出長安,錦繡大唐宮殿樓閣層巒疊嶂;行險路,大河滔滔雪山皚皚;抵西藏,布達拉宮巍峨聳立;會贊普,成就和美漢藏姻緣。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互獻了哈達,互敬了美酒,他們攜手走向舞臺前沿。此時音樂再次響起,歌中唱道: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xiāng),有愛就是天堂。
演出結束,觀眾直呼精彩。
每晚9點半,這段漢藏和美的動人史詩便在西藏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園區(qū)內上演,逐漸成為拉薩文化旅游的必選項。
你可能很難想象,這部集合數十種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文成公主》史詩劇,從劇本撰寫、音樂創(chuàng)作、選址、征地,到演員選拔、排練、首次公開演出,僅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011年底,拉薩決定以文成公主的歷史故事為主題,打造一臺實景演出,宣傳漢藏民族交流融合?!北蝗蚊鼮樵擁椖拷M副組長的拉薩市委副書記、北京市援藏干部總領隊馬新明對《小康·財智》記者說,那些日子,大家都以“拉薩速度”在忙碌著,工作人員凌晨兩三點敲開他的門商討細節(jié)問題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拉薩速度”收效很好,截至2015年7月27日,累計演出358場,接待觀眾55萬余人次,共取得2.06億余元的票房成績。
“提升《文成公主》品質并常態(tài)化演出是拉薩‘文化興市’戰(zhàn)略不可或缺的一塊內容。”拉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占堆說,以文化為牽引,推進中國西藏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園等多功能文化產業(yè)園區(qū)建設,讓拉薩旅游業(yè)釋放出新活力。
總面積約8.147平方公里的西藏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園位于拉薩河邊的次角林村,相傳是文成公主進藏后隨行人員的聚集地?!段某晒鳌穭鰞H僅是西藏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園區(qū)9大功能區(qū)中的一個部分。
車子開過迎親大橋,一路從次角林村山腳開到半山腰的天堂草原,朱梅品興奮地介紹已經在園區(qū)落戶的各類項目,“落戶園區(qū)的每一個項目都突出文化內涵和文化創(chuàng)意,突出文化促進旅游的理念。這里,會投資30億元打造以電影《2012》場景‘諾亞方舟’為創(chuàng)意的未來世界主題樂園,可供游客在此體驗未來世界;這里,計劃整合中國影視界的優(yōu)勢資源,投資30億元建設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影視城;這里是藏醫(yī)藏藥文化創(chuàng)業(yè)園、西藏唐卡文化藝術中心、民宿文化體驗園、民族手工藝品體驗基地……”
2015年5月10日,西藏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園區(qū)二期市政道路全面破土動工,次角林村有170多輛車輛參與園區(qū)的建設。事實上,自從園區(qū)建設以來,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也為當地群眾謀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次角林村90%以上的家庭都有參與《文成公主》的演出,很多群眾白天是農牧民,晚上是演員,連各家各戶的牦牛、馬、羊,都成了舞臺上的‘明星’。演員在旅游旺季平均每人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淡季不用演出時,每人每月有600元的補貼費用?!贝谓橇执妩h支部第一書記達嘎笑著說,隨著園區(qū)的建設,次角林村低保戶從2012年的51 戶200人銳減至4戶16人。
以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帶動旅游產業(yè)發(fā)展,以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助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讓文化變得親近,讓旅游有了靈魂,同時也帶來了拉薩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fā)展。
站在天堂草原,遙望布達拉宮。回想今天《文成公主》的火爆,你仿佛可以看到未來這個文化旅游創(chuàng)意孵化之地會變成什么樣子:品茶、喝酒、看藏戲、買藏飾、住民宿。這里將成為一座以文化旅游為主導,集民俗文化展示、民族手工藝品產銷、演藝娛樂、酒店休閑等于一體的藏文化世界總部基地、藏文化旅游產品標準輸出地、藏文化創(chuàng)意發(fā)祥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驗藏文化的魅力,享受休閑度假的樂趣。
以文化遺產為核心的旅游文化、以幸福拉薩為內涵的群眾文化、以雪頓節(jié)為龍頭的節(jié)會文化、以《文成公主》為拳頭的演藝文化、以藏餐為代表的飲食文化,這種以文化為內生驅動力而產生的新模式、新形態(tài)也推動著這座古城向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