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溪華
(福建省漳州江東農科所 363107)
泰豐優(yōu)676是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優(yōu)質三系不育系泰豐A與恢復系福恢676選配的雜交秈稻新組合,2011年參加漳州市晚稻區(qū)試,平均每667 m2(下同)產量490.3 kg,比對照博優(yōu)253增產3.95%,差異達極顯著水平;2012年續(xù)試,平均產量547.0 kg,比對照博優(yōu)253增產12.23%,差異達極顯著水平。2013年參加漳州市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504.0 kg,比對照博優(yōu) 253增產11.6%。201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
泰豐優(yōu)676經生產試驗和各地試種,表現(xiàn)產量高、穩(wěn)產性好、中抗稻瘟病、米質較優(yōu),在高產與優(yōu)質、高產與抗病、生物量與抗倒關系等方面協(xié)調性較好。為了進一步發(fā)揮泰豐優(yōu)676的增產潛力,良種配套良法,針對在栽培過程中存在的氮肥施用量問題,研究不同施氮量對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探索該組合的最佳施氮量,為挖掘其產量潛力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于2014年在福建省漳州江東農科所基地進行,土壤類型為灰黃泥田,重壤土。試驗前取0~20 cm耕層土樣測定養(yǎng)分含量:有機質33.1 g/kg、堿解氮123.7 mg/kg、有效磷 55.4 mg/kg、速效鉀52.3 mg/kg,pH值5.9。供試品種為泰豐優(yōu)676,全生育期129.1 d,株葉形態(tài)理想,莖稈粗壯,根系發(fā)達,豐產穩(wěn)產,適應性廣,米質優(yōu)。
試驗設4個氮肥處理,每667 m2施N量分別為0 kg、8 kg、12 kg和16 kg。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2 m2。各小區(qū)單獨排灌,小區(qū)間壘田埂,并深埋地膜,防止肥水串流,四周設置保護行,每叢插1~2粒谷苗。氮肥在基肥、分蘗肥和穗肥中分別占總用量的50%、40%和10%;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
2月2 1日播種,4月1日移栽,種植密度每667 m2為1.6萬叢。各小區(qū)除氮肥外,其他栽培措施均按當?shù)亓晳T進行。
成熟期在每個小區(qū)取10叢,調查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各小區(qū)單收、單曬、單獨測產。試驗數(shù)據采用DP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從表1可見,施氮量對泰豐優(yōu)676的產量有顯著影響,隨著施氮量的增加,產量水平不斷提高。施N 16 kg處理的產量為597.7 kg,較12 kg處理增產15.6 kg,兩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另兩個處理。說明在中等肥力田塊土壤上,每667 m2適宜的施氮量以12 kg為佳,有利于泰豐優(yōu)676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表1 不同施氮量處理泰豐優(yōu)676產量分析
從表2可見,施氮量對泰豐優(yōu)676的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和結實率有極顯著的影響,而千粒重差異不顯著。
泰豐優(yōu)676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每667 m2施N 16 kg處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大幅提高,顯著或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說明合理增施氮肥對增加群體穗數(shù)具有較好的效果。
泰豐優(yōu)676的每穗粒數(shù)隨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施,16 kg處理的每穗粒數(shù)反而下降,極顯著低于8 kg、12 kg處理。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每667 m2施N 12 kg,泰豐優(yōu)676的有效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協(xié)調性較好,有利于提高總穎花量,為高產奠定基礎;而每667 m2施N 16 kg不利于泰豐優(yōu)676大穗的形成。
在每667 m2施N 0~12 kg范圍內,泰豐優(yōu)676的結實率無顯著差異,而施N 16 kg時,結實率則顯著提高。說明充足的氮素供應有利于提高雜交稻泰豐優(yōu)676的結實率,這可能是該品種增施氮肥增產的一個原因。
表2 不同施氮量條件下泰豐優(yōu)676的產量構成因素分析
田間試驗結果及相關研究表明,不同施氮水平造成雜交稻泰豐優(yōu)676產量的差異,主要反映在產量構成因素上[1-3]。施氮量對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和結實率影響較大。每667 m2施N 16 kg處理較其他處理顯著或極顯著提高有效穗數(shù)和結實率,但同時顯著或極顯著降低穗粒數(shù)。從該品種的特性看,泰豐優(yōu)676屬于偏穗數(shù)型組合,而且耐肥。因此,應該采取主攻穗數(shù)、兼顧穗粒數(shù)和結實率的施肥技術。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每667 m2施N 12 kg較適宜,利于協(xié)調泰豐優(yōu)676品種的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的關系,從而獲得高產。
[1]鄭克武,鄒汪石,呂川根,等.氮肥和密度對兩系亞種間雜交稻“兩優(yōu)培九”產量及產量結構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學報,2001,17(1):19-23.
[2]黃振才.種植密度對雙晚優(yōu)質稻宜優(yōu)673群體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0,22(6):27-29.
[3]楊忠發(fā),黃紅新.優(yōu)質高產雜交稻宜優(yōu)673測土配方施肥研究[J].福建稻麥科技,2012,30(1):23-26.